为什么刘亦菲不是我心中的黄玫瑰?
时尚
2024-06-17 22:00
吉林
最近剧版的《玫瑰的故事》上映了,刘亦菲版的黄玫瑰,到底是不是大家心目中的玫瑰呢。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亦舒迷。她的书我基本都看过,然后关于她的小说我也写过很多。这个剧目前我只看到了第七集,因为我看过原著小说,也看过电影版的.其实剧情对我来讲已经不重要了,全靠刘亦菲的美貌支撑啊,不得不说她实在太美了,穿搭也美。美的让人移不开眼。但是,确实得说一句,她并不是我心中的玫瑰。为什么这么说呢?昨天我们群里面有个学员就在讲说,《玫瑰的故事》让他有点看不下去啊,我说为什么?我们看电视是为了来找快乐的,不是来看恋爱脑发疯的。我看到有很多营销号多都在说,想不通为什么像玫瑰这样子家世出众,非常有才华又美丽的女生为什么要变成一个恋爱脑。为什么要为情所困啊?为什么要为爱发癫?为了爱情放弃工作,更加让现在崇尚清醒独立大女主的观众们看的连连摇头。其实如果你们读过原著小说就知道了,玫瑰的性格并不像刘亦菲出场的那样。首先原著里面玫瑰的家是父母是资本家,妈妈38岁生下她 ,爸爸企业做的很大,哥哥更是著名的建筑师,比她大10几岁。老来得子,本来就备受宠爱,何况玫瑰3岁就已经是一个美人胚子,而且能说会道。所以玫瑰从小他的性格是非常的活泼,甚至有点娇纵。电视剧中佟大为饰演的他哥哥说了玫瑰从小仗着他长相好,性格好,很多男生喜欢她。其实原著当中玫瑰并不是性格好。而是她善于和男人打交道,追她的男人很多,但她也乐于和他们打打闹闹。让那些男人为她趋之若鹜。剧版说她只能隐晦的说她性格好,可能是这种性格实在不符合大陆观众对于女主角道德审美。而剧中玫瑰的父母被设定为是清华的教授,从小是在清华的家属院中长大的。此时此刻玫瑰的身份就已经从一个骄纵的富家千金变成了一个书香门第,非常有教养,情商智商双高的学霸。所以后面玫瑰为爱所困,为爱发癫的戏码才会让所有的观众那么的不适。我想这是因为导演前者既想要迎合当代观众对一个拿到完美人生脚本的女性刻画,但又没有对剧本做细致到骨的改编。(当然,我认为即使是清华学霸,也有为爱发癫的权力,只不过观众不能接受吧。)因为原著中,玫瑰出场的时候才17岁,而且她的身世,背景和性格更像是郭靖黄蓉的女儿郭芙,被宠惯了,以为世间的所有爱都是唾手可得的。玫瑰对庄国栋时一见钟情,他已经有未婚妻,但是她还是觉得没什么不可以,他应该像以往所有喜欢她的男孩子一样爱他,为他倾倒。就好像周世辉对他一样,周世辉此时已经结婚,且老婆已经怀孕,但他随时可以为了玫瑰离婚。电影版的玫瑰是张曼玉演的,庄国栋长这样,我觉得他比彭冠英看起来更像渣男,那种富家公子,深谙情场,却只爱自己的渣。庄国栋确实为玫瑰倾倒了,两个人也在一起了,但是最终他还是离开了她,和未婚妻结婚了。所以这个时候玫瑰的失恋,就好像郭芙听到杨过拒绝了黄蓉的提亲,说自己爱的人是姑姑时的失恋。是那种打从娘胎里的一直被人证明的魅力受挫,是那种大小姐的全能自恋被打破的崩溃。这种崩溃,在郭芙居然要砍掉杨过一只手臂才能泄愤,在玫瑰要砸掉一间房才能平复情绪时完全说的过去。毕竟,当全能自恋受损时,暴怒的波斯王可以下令士兵抽打海水三百鞭子!好了,现在我们把上面所有的线索都串起来,来解释一下为什么玫瑰会恋爱脑。因为她是一个家里很有钱,在家很受宠,长得很漂亮的17岁女高中生,校花级别,遇到了一个很帅的男生,即使知道他有未婚妻的情况下,还是和他热恋了。以为自己魅力很大,能把他抢过来。但是男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和未婚妻结婚,离开了她。其实这个17岁的女生,做出什么来都不算过分。我觉得之所以观众会为这个剧情如此的愤慨。是因为原著小说和当代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亦舒第一次出版《玫瑰的故事》时是1981年,地点是在香港。彼时的香港尚未流行独立清醒大女主的人设。虽说师太的笔触常常把女主写的高知淡泊,但大多还是脱离不了玛丽苏的本色。要说清醒,那还是《印度墨》的女主角够清醒,就是传说以李大美人为原型的那部。《玫瑰的故事》的底色绝不是清醒大女主的故事,而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女过情关的故事。这样看起来会不会安慰一些。一个家世,相貌都如此出众,让所有男人看一眼就足以爱上的女人,都没有顺利的过一身,也会被初恋背叛,和不爱的人结婚,好不容易遇上灵魂伴侣,却不能厮守,最后选择的是一个比她大很多老男人。作为一个情感博主,我想说,我们大不必为了一个美女恋爱脑而觉得惋惜。我们老了以后,常常想起的一定是那些用力爱过的瞬间,哭过,闹过,发癫过。关于《玫瑰的故事》后续Jenny还会更多更新在视频号。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