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种原因,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文︱陆弃
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宣布的第一个行动目标就是对“性别
特朗普对LGBT的打击毫不手软。这一群体早已成为拜登政府性别正确政策的核心象征,充斥着美国的街头、课堂和国际舞台。LGBT政策不仅模糊了性别界限,还通过强制宣传搅乱了社会秩序。满街“妖艳”的“男人”和“胸毛”的“女人”,让无数美国普通人感到生理上的厌恶。而拜登政府不仅无视民意,还强行推动LGBT深入教育和文化领域,甚至在国际奥运赛场上安排生理男性参加女子比赛,将真正的女性选手碾压得体无完肤。特朗普对此怒不可遏,高调宣布:“美国只能有男性和女性两个性别,荒唐的LGBT闹剧必须停止。”
但这只是开端。特朗普的副总统万斯直接开炮,以“无孩爱猫女”这一标签精准划定美式女权的靶心。他直言:“这些所谓女权主义者不过是社会的毒瘤,她们以自私为荣,却从不承担义务。”这番言论掀起了巨大争议,而特朗普新任司法部长盖茨更是“火上浇油”,用“拇指坦克”羞辱那些支持堕胎的女性,直言不讳地将她们定义为“无责任、无贡献的社会累赘”。盖茨的态度极其强硬,在被记者质疑时,竟直接回怼:“冒犯就冒犯了,事实总是让人不舒服。”
特朗普团队的操作不仅毫无掩饰,甚至带着赤裸裸的攻击性。他们要将LGBT和美式女权彻底清除,恢复传统性别秩序。然而,废除LGBT真的能解决美国的问题吗?这场战争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逻辑。
LGBT和美式女权并非简单的社会现象,它们是美国长久以来对内对外政治工具的一部分。拜登政府推行LGBT政策,表面看是在“保护少数群体”,但实质上,这是为了对抗美式女权在国内外的破坏力。美式女权是一种极具病毒性的思想,它通过无限夸大女性权利、否定责任义务,撕裂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在国际上,这种思想更是美国用来搅动他国内部矛盾、制造混乱的武器。然而,拜登并未料到,这种“思想病毒”不仅侵蚀了其他国家,也深深感染了美国自身。
面对美式女权的侵蚀,拜登选择用LGBT作为“解毒剂”。通过创造更多性别类别,将女性的政治力量分散到多个群体中,从而削弱美式女权的集中攻击力。这是一种代价极高的策略,但对美国政治精英而言,为了保持内部控制和国际扩张,这种妥协是必要的。LGBT虽然引发了民众的普遍反感,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美式女权的扩张。
特朗普显然不接受这种妥协。他不仅要废除LGBT,还试图用“中式女权”取而代之。他提拔像莱维特和苏西这样的女性作为榜样,重塑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27岁的莱维特不仅外貌出众,更以强大的工作能力和产后四天即重返岗位的敬业精神,成为特朗普团队的“女权新标杆”。与此同时,67岁的苏西被任命为白宫办公厅主任,这一职位历来由男性掌控。特朗普对苏西的评价毫不吝啬,称其为“团队的灵魂人物”。
但问题在于,“中式女权”真的能抗衡美式女权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美式女权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迎合了人性中对责任的逃避心理。美式女权告诉女性:你不需要努力,不需要付出,只需要索取。这种思想让无数人沉溺其中,不断自我复制,形成了极其庞大的政治力量。相比之下,“中式女权”强调能力、责任和贡献,对绝大多数普通女性而言门槛过高,难以真正得到广泛认同。
特朗普清算LGBT的行动,短期内确实得到了民众支持,但这也为美式女权的复苏埋下了伏笔。一旦LGBT政策被废除,美式女权将重新整合女性群体的力量,以更强的姿态回归公众视野。而特朗普团队的激进言论和政策,将成为美式女权攻击的绝佳借口。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凡是试图挑战美式女权的政治人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这场关于“性别正确”的战争,注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对抗。特朗普的强势清算只能短暂缓解美国社会的撕裂,却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而美式女权和LGBT的相互纠缠,既是美国社会矛盾的体现,也是其全球霸权逻辑的产物。美国精英阶层将这些思想武器释放到全世界,却忘记了它们同样会反噬自身。
美国的性别政治已经成为一场无法终止的恶性循环。特朗普试图通过“拨乱反正”让美国重回传统价值观,但他忽视了一个事实:美国社会早已在性别问题上深陷泥潭,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只能加剧这种困局。LGBT和美式女权的斗争,不仅让美国陷入无尽的内耗,也让世界看清了所谓“性别正确”的荒谬本质。
最终,特朗普的努力可能注定会失败,但这并不妨碍全球观众看戏的热情。美国释放了美式女权这一病毒,如今却要自己吞下苦果。这场围绕性别的战争,正在深刻改变美国,也为世界提供了一场生动的教科书式案例——告诉所有国家,盲目追随美国的“性别正确”,终将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