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种原因,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文︱郑敢言
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次以他的傲慢和口无遮拦引发外交风波。在巴西G20峰会期间,马克龙公开指责海地过渡总统委员会是“白痴”,甚至将海地局势归咎于“海地人自己杀死了海地”。这一充满殖民傲慢的发言在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海地外交部迅速召见法国驻海地大使,强烈谴责马克龙的“不友好”和“不可接受”的言论。这场风波无疑将法海关系推向危机边缘,也暴露出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居高临下与双标姿态。
马克龙的言论直接点燃了海地的愤怒,在这段被曝光的视频中,马克龙不仅对海地过渡总统委员会解职总理科尼耶一事表示不满,还直言这一决定是“糟糕的”。马克龙公然侮辱海地官员为“白痴”,并将海地当前混乱局势的责任推给海地自身。这种言论完全无视法国历史上对海地的殖民剥削。
面对马克龙的言论,海地外交部迅速发声,称这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行为,并在第一时间召见法国驻海地大使表达愤慨。外交与宗教事务部长让·让-巴蒂斯特明确表示,马克龙的言论必须纠正。这一立场的表达表明,海地已经不再甘于忍受法国的指责与羞辱,而是要通过正式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尊严。
马克龙为何如此失态?从历史角度看,海地曾是法国殖民地,因奴隶起义而获得独立,但法国却通过“独立赔偿”强迫海地支付巨额资金,导致其长期经济困境。即便在现代,法国对海地的干预与剥削也从未停止。而马克龙显然希望通过转移视线,将海地的困局简单归咎于内部问题,试图掩盖法国在其中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海地局势的混乱,与西方国家的长期干涉密不可分。自2021年海地总统莫伊兹遇刺以来,该国陷入权力真空,黑帮势力趁机扩张,控制了太子港85%的区域。而海地政府的治理能力饱受质疑,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海地的援助却仅停留在口头承诺上。法国作为海地的前宗主国,不但未能提供真正帮助,反而通过指责与干涉进一步恶化了局势。
马克龙的发言不仅仅是一时失态,而是法国外交政策一贯傲慢的体现。法国长期以“救世主”自居,却在关键时刻选择回避责任。当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时,法国总是扮演评判者的角色,而非真正的支持者。马克龙的言论无异于将海地推向更深的国际孤立,而这种做法最终只会让法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被动。海地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向国际社会揭露法国在其国内问题中的角色,同时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海地的困境绝非仅仅是内政问题,更是西方干预的直接后果。只有让这些隐而不宣的真相被更多人看到,海地才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与国际援助。
马克龙的这次失言,也为法国自身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曾经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法国近年来因其傲慢和双标行为不断丧失信任。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在加勒比地区,法国的外交政策都在失去支持。马克龙如果继续以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处理国际事务,法国的国际形象只会加速崩塌。
这场风波背后隐藏的更大问题,是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深刻不平等。马克龙的言论不过是这一矛盾的缩影。对于海地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外交挑战,更是一次重新定义与西方关系的机会。通过坚决回应和扩大国际声援,海地完全可以借助这场风波扭转长期以来的不平等局面。
马克龙的失言不仅引发了法海关系的震荡,也让人们看到西方霸权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衰退。无论法国如何试图摆脱殖民历史的阴影,其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信誉已经逐渐瓦解。如果法国继续忽视这一趋势,无法重建国际的信任,也会让更多国家选择与其保持距离。
海地不会屈服于法国的指责,而法国也必须为马克龙的傲慢付出代价。国际社会需要更加公平和平等的规则,而不是被少数西方国家的霸权逻辑绑架。马克龙的“白痴”言论,或许会成为法国外交政策全面反思的起点,也可能是西方傲慢体系走向终结的又一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