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种原因,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文︱陆弃
欧洲政客再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并即将入主白宫,欧盟内部围绕对华政策的争议愈演愈烈。最新一场闹剧就是所谓的“中国电动汽车关税”问题。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炒作欧盟在与中国贸易中面临的“风险”,声称必须调整竞争政策,推动“去风险化”,但同时又承认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这种自相矛盾的言论背后,透露出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迷茫与无能。
贝恩德·朗格一方面叫嚣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构成“威胁”,需要通过加征关税来进行所谓“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却承认,欧盟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根本无法摆脱。事实上,这种关于“去风险”的论调不过是为掩盖欧洲经济困境找借口,同时满足美国的地缘政治需求。可笑的是,这种盲目附和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挑衅,只会让欧洲在全球竞争中越陷越深。
首先,所谓的“去风险”完全是一个伪命题。欧盟反复强调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却无法否认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角色。从稀土到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贝恩德·朗格提到的“单方面依赖”问题,只是欧洲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选择的结果。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切断这种依赖,不仅成本高昂,还会对欧洲自身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更讽刺的是,欧盟领导层明知道“去风险”的代价,却仍然选择以关税作为武器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起攻击。他们的逻辑很简单:通过人为设置贸易壁垒,逼迫中国企业让出市场份额,以保护本土制造业。然而,事实是欧洲电动汽车企业的困境,根本不是由中国造成的,而是欧洲自身的问题——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落后的技术迭代速度,以及对绿色能源政策的激进追求,早已让欧洲车企举步维艰。
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就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任何针对中国的贸易挑衅都将引火烧身。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更是德国车企的“命根子”。从大众到宝马,德国车企每年从中国市场获取的利润,早已成为其全球业绩的支柱。如果因为欧盟对华关税政策而遭到中国的反制,这些德国企业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但显然,欧盟并未吸取教训。在多年来反复叫嚣“供应链多元化”的同时,他们一边加大对中国出口依赖,一边又试图用政治化手段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这样自相矛盾的操作,不仅让欧洲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更让其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事实上,近年来欧洲屡屡试图以“公平竞争”之名干涉中国企业的正常发展,却始终未能改变自身经济的颓势。因为问题根本不在中国,而在欧洲自己。
更大的问题在于,欧洲在对华政策上的频繁摇摆,实际上是为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服务。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一直推动所谓“去风险化”,试图通过经济胁迫和技术封锁将中国排除在全球供应链之外。欧洲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美国的棋子,不断跟随其反华政策的节奏。然而,特朗普的重新当选让这一切更加复杂化。作为一个公开质疑北约价值和多边合作的领导人,特朗普的上台将让欧盟在对华问题上陷入更大的被动。
如今的欧洲,正在一条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一方面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另一方面又无法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更加荒诞的是,他们甚至对中欧经济关系的复杂性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贝恩德·朗格提到的“苏伊士运河搁浅”和“东盟地区洪水”,本质上是全球化供应链的一部分,根本无法通过人为切断某一环节来解决。欧洲如果继续这样自欺欺人,只会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越来越被动。
中国的崛起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任何国家都无法单方面阻挡这一进程。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双方多年合作的成果,不可能因为一时的政治挑衅而被完全割裂。欧洲政客如果继续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只会让欧洲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而中国,则将在这种对抗中继续增强自身的经济韧性和技术实力。
从根本上说,欧洲的最大敌人不是中国,而是他们自己。当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威胁”时,却忽视了自身经济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从能源危机到制造业困境,从劳动力成本到技术创新,欧洲需要的是深刻的自我反思,而不是盲目跟随美国的脚步,发动一场注定失败的贸易战。
可以预见,欧盟在特朗普上台后还将面临更大的政策调整压力。特朗普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敌视态度,将让欧洲的处境更加艰难。而中国,将在这种变化中抓住更多机遇,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继续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欧洲政客们如果再不清醒,只会被历史的洪流无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