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
沙水工程竣工啦
——基于儿童海报开展的自主游戏——
黄沙如金,塑形创意随心动,
清水似灵,奥秘于探索得解,
童伴相携,合作探索共成长。
活动背景
幼儿园北院建好啦!院中多了一处引人注目的区域 —— 一片大大的沙池。这片沙池仿佛是一座神秘的宝藏之地,细腻柔软的沙子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孩子们一来到北院,就被新的沙池所吸引,迫不及待地走进这个充满乐趣的世界,这种新鲜感和探索欲成为了他们最好的老师,也为接下来的沙水区游戏活动注入了满满的活力。
幼儿园的新沙池
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一)自主探索:
自由挖沙与简单塑形
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飞进沙水区,各自挑选喜欢的工具开始玩耍。有的孩子拿着铲子用力地挖沙,不一会儿就挖出了一个小坑;有的孩子用小桶装水倒进沙子里,借助模具再进行塑形。这时,有几个孩子各自挖出了一条河道,他们兴奋地向周围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
哼哼:“看我挖的河道,像不像长江?”
悠悠:“我们这个才长呢,我的是黄河!”
瑞瑞:“可是你们的河道都不连在一起呀,要是能连起来就好了。”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孩子们尝试把各自的河道连接起来,但发现并不容易。
教师反思:这次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挖掘河道,当遇到问题时,他们没有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此时没有过多干预,充分放手并观察孩子们自主思考的过程,后续可适当引导幼儿合作尝试不同方法。
(二)初次挑战:
合作修建稳固的渠道
有了上次的问题,孩子们这次一进入沙水区就开始尝试连接河道。他们先用铲子把河道间的沙子挖开,试图让河道连接起来。
悠悠:“我们要对着挖,要不挖着挖着又歪了,就连不到一起了。”
哼哼:“嘿!要不我们先画一条线连接咱们的河道,按着这条线挖就可以了。”
康康:“可是沙子总是塌下去,这里挖好那里就塌了。”
奕博:“我们可以把沙子拍一拍,让它更结实。”
彭鸥:“我来踩一踩。”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调整方法,经过两天的“工程”,多条短小的河道终于连通了,带有分支的蜿蜒小河出现在了沙池里,还有些小朋友在河道两边做了些沙堡当作河道边的房子。
教师反思:孩子们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合作的意识,能相互交流想法。不过,他们对于沙子的特性和物体结构的理解还比较有限,导致连接过程出现困难。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他们思考沙子的稳定性问题,比如询问 “怎样能让沙子不塌呢?” 来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
(三)高级探索:
通水与观察水流奥秘
期待已久的“河渠通水日”终于来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沙池边缘的水龙头,满心期待水能够顺利流淌。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问题:
问题1
水为什么流不进河道里?
他们发现水龙头流出的水淌在下面的石盘上并未继续流进渠道里,而是四散流淌。
哼哼:“你们再挖一下河道,一直挖到水龙头底下。”
奕博:“不行了,石盘挡住了。”
优米:“我用水桶接吧。”
接了几桶水后大家发现太慢了,一桶水倒进河道很快就不见了。孩子们把求助的眼光投向了老师。
老师:“你们可以去找找有没有帮助水流进河道里的材料。”(示意他们去远一点水池区的材料柜里看看)
哼哼和花生过去找来了两条管道,然后将管道放在水龙头下面,水流顺着管道流进了河道里。“哇!太好啦!”孩子们欢呼起来。
问题2
水怎么流走了?
这时鑫鑫却发现了问题:“不对不对,你们看,水从这一边流走了!”(见下图)
面对新问题,又一轮解决行动开始了。哼哼试图用手堵住另一端,可是没有用,管道太粗,根本堵不住。这时乐齐发现花生那根管道就没有水从另一端流走的现象,对比之后他回来对大家说:“我们要让它(管道)翘起来,这样。”说着拿起管道一端,另一端插进河道里,水顺利流进了河道。张绍轩看到后也拿来一段模具垫在下面,高度是有了,可是不够稳定,这时悠悠拿来了一个支架,换上之后,问题解决啦!
问题3
河道里的水去哪了?
水顺利流到河道里后,孩子们发现,水在河道里并没有流通,而是很快就消失不见了,孩子们发现后感到很困惑,水去了哪里呢?
通过组织教学活动《喝水的沙子》,把水分别倒入干沙和湿沙中,孩子们发现水在干沙里很快就不见了,从而进一步了解到沙子颗粒小而坚硬,水分可以从缝隙间流过。
了解原因后,便引发幼儿思考:“既然沙子有吸水性,那怎样才能让河道里的水留住呢?”幼儿纷纷画出了自己的想法。
再次游戏时,孩子们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验证,通过增加水源、快速灌水等方法让河道里的水越来越多。
问题4
河道里的水怎么流不动了?
水慢慢地开始注满河道,孩子们兴奋地关注着水流的前进方向,发现有的地方水无法通过,原来是河道有塌陷和河道深浅不一的问题。
小赞:“水都流不过去,这里塌了。”
成成:“我们再把这里的沙子挖一挖吧”。
MAX:“对,还要把这里拍得更紧一点,就像我们搭积木的时候一样。”
苹果:“这里的河道太高了(不够深),水流不进来,我们得再挖深一点。”
孩子们纷纷动手,有的用更多沙子加固塌陷的地方,有的重新整理连接部分。经过大家的努力,水终于在挖好的河道里流动起来。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进行梳理反思,并用小组海报的形式记录下整个通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教师反思:通水环节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问题所在,他们能够根据现象提出解决方法,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材料,鼓励孩子们自主尝试,当他们成功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同时,可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预防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四)拓展创新:
构建高架桥渠道
通水成功后,孩子们对我们的“沙水工程”兴趣持续高涨不减,但是一直是在重复放水、挖河道等活动。这时,在一次游戏计划分享时,老师为孩子们播放了一张其他幼儿园利用支架和U面管道进行高架桥水渠游戏的照片,立即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在新的游戏中,孩子们寻来更多的管道,开始构建高架桥渠道。
两条水渠“高架桥”不一会儿就架好了,奕博打开水龙头,期待水流向远方,可是却发现水在第二节和第三节接口处就不见了,他赶紧过来进行观察,并调整连接处管道的摆放,让接口连接更紧密。再次尝试,虽然水往前了一点,但仍然是在接口处漏掉了,结合前期“水往低处流”的经验,他将此处用沙子进行垫高,让这两个管道形成前高后低的地势,问题便解决了。
水流继续向前,再次遇到漏水问题,亦博和语晗对这里进行了多次调整(压紧)和垫高,依然没有解决问题。这时我对他说:“你可以看看其他不漏水的地方是怎么接的。”亦博将此处的连接方式和前一节不漏水的地方进行多次对比,说:“我们应该让前面的(管道)放在下一节的上面,这样就不漏了,你们看。”调整了层叠次序后,这一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教师反思:面对孩子们游戏内容和水平停滞不前,老师借助一张经验图片成功引起孩子们进一步丰富游戏内容和加深游戏水平的想法。这次游戏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尝试新的材料和方法来拓展游戏,利用U面管道和支架合作搭建高架水桥。在遇到管道固定问题时,能从已有的经验和对比观察中寻找解决办法。教师在协助他们固定支架的过程中,可引导他们思考更稳定的搭建方法,同时鼓励他们多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
(五)终极创造:
挖掘“大明湖”与丰富场景
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丰富。看到高架桥引过来的水流,康康在下面挖起了水坑。
康康:“我们在这里挖个大明湖吧。”
奕博:“好呀,我去过大明湖,可大了!”
星宇:“挖出来的沙子,放哪里呢?”
奕博:“我用小车推走。”
他们边说边干,看到他们的行动,越来越多的孩子围过来帮忙,这时彭鸥说:“我们把沙子堆在旁边当作千佛山吧!”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认同,孩子们干的更起劲了。
开始挖湖
湖旁边出现小山
有了“大明湖”和“千佛山”,他们又开始在空地里增加了“黑虎泉”、游泳池等,并用“护城河”连接它们。孩子们对各个设施的位置和连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创造出一个更复杂有趣的带有泉城特色的沙水世界。
教师反思:孩子们的表现令人惊喜,他们把生活中的场景融入游戏中,丰富了游戏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合作,团结友爱,互相认同,将伙伴的想法一一实现,进一步提高了想象力。老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材料,支持孩子的自主游戏。游戏分享环节可引导孩子们对整个沙水世界进行规划和描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活动的特点及价值所在
(一) 活动特点
1.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作为游戏主体,在游戏过程中全程自主探索,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了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学习与成长。
2.顺应游戏发展的递进性。
游戏从简单的挖河道到复杂的场景建设,每个阶段都基于前一阶段的问题和成果,呈现出明显的递进性,不断激发幼儿兴趣和挑战欲,使他们在游戏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3.促进幼儿游戏状态的深度性。
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自主生发的班本课程,活动以幼儿的问题为线索,围绕挖河道、引水、建桥等内容来开展。整个探究活动包含较多的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例如规划与设计“河道的连接”、制作饮水管道、解决高架桥漏水的办法等,幼儿在多次探究中解决问题。
(二)活动价值
1.认知发展的深加工。
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探索、积淀、升华的,经过对沙水问题的探索,幼儿通过表征、记录、反思,深入了解了沙水特性、水流原理、物体结构稳定性等知识,发展空间认知和规划能力,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入。
2.情感发展的深体验。
游戏过程中,幼儿体验到遇到问题的困顿感、萌发出新想法的欣喜感、解决问题后的自豪感;感受到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相互依赖与信任,体验到团队协作和沟通的力量;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尊重与信任,促进了其积极向上情感的发展。
3.创意表征的深层次。
在游戏的探索中,幼儿用绘画、语言、动作等形式记录着活动中的认知与发现,利用个体海报、小组海报和思维小地图等形式将自己的问题解决和游戏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将所获得的认知经验转化为符号化的概念,并在分享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版权声明
本文系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解释权归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感谢您的关注!
撰稿:苗文杰 高琳
照片、视频:中二班
编辑:苗文杰
审核: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