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私募巨头放弃中性策略

财富   2024-10-23 21:06   江苏  

上海的量化私募公司冪数资产今天宣布,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该公司期权套利策略遭受重创,不再推广类中性策略。在上周末量化领域头部私募幻方也宣布放弃中性策略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中性策略,为什么相继有公司宣布放弃中性策略?

什么是中性策略?简单来说,买股票后同时做空指数,通过选股获得超额收益,只要股票选得好、跑赢指数就能挣钱。

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股票选得好,才能有超额收益。

遗憾的是,在市场中发掘出能稳定创造超额收益的策略极为不易,大多数策略仅在特定阶段表现出色,而在其他时期则持续表现不佳。因此,当前指数增强基金也普遍面临难以持续实现超额收益的挑战,即便偶尔能获得超额收益,其稳定性也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众多公募基金中,名称含有“绝对收益”或“量化对冲”的基金,其本质上多采用中性策略。然而,这些基金在近年来的表现普遍不尽如人意,核心问题在于选股未能实现超额收益。

给各位随机贴部分绝对收益基金及量化对冲基金最近三年的走势,各位感受一下。

回头一看,很多“绝对收益“量化对冲”基金的业绩还不如固收+基金呢。

当前众多私募基金开始逐渐摒弃中性策略?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市场有效性提升:随着市场日益成熟,选股并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显著增加,各公司在此方面的能力普遍受限。


  2. 政策环境变化:当前回购增持及再贷款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上市公司回购或增持股份,并通过互换便利促进机构投资,此背景下,看空市场的成本效益比大幅降低。


  3. 市场上涨阶段的劣势:在市场上行期间,主动管理型基金往往难以超越指数表现,中性策略在此阶段也难以有效为投资者带来盈利。


上所述,中性策略产品的吸引力大幅下降,投资者对此类产品的认可度极低,因此,不少私募基金公司选择不再涉足该领域。

私募基金可以选择不玩中性策略了,公募基金只能看着那些“绝对收益“量化对冲产品规模不断萎缩成迷你基,然后才能考虑清盘的事。

此外,未来指数增强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将日益增加。若其手续费率偏高,众多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恐难以覆盖相较于被动指数基金的额外费用。

其他:

1、悄然间,沪指收复3300点。二次反弹走比较慢,但更稳了。

2、上市仅7个交易日,国泰中证A500ETF 规模从20亿突破至百亿,成为中证A系列指数中首个百亿ETF。国泰这一波发力很猛。

3、贝莱德10月21日披露的文件显示,其将拼多多持股大幅从二季度的2900万股增加至逾1.32亿股,相当于拼多多总股本的9.5%。然而,贝莱德(BLK.N)披露的文件似乎是一个“大乌龙”,贝莱德后来再次发布了公告,将拼多多持股数量完全整除4,至约3300万股,股本占比变更为2.4%。这一幕,有点似曾相识...早些时候,瑞士百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说买了中国建设银行2亿股,持股比例从0.01%增加至8.32%,结果后来修改了一下买入股票数量---2000万股。


虽然是乌龙,但大的趋势是外资对中国资产集体低配,接下来他们可能要加大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


4、美国拟部分撤消中国光伏电池双反税,今天光伏板块大涨。话说不少光伏个股从底部上来已经涨了50%了。


5、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回升至4.2%,10月份以来已经回升了46BPs。看来,越来越多投资者已经意识到二次通胀的风险并未解除。目前看特朗普当选的概率很大,如果特朗普上台的话,他很可能提高关税、减少移民和降低税收,这都比哈里斯的方案更容易导致二次通胀。



包子君
用数据聊基金投资,用基金聊资产配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