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三个第一”
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
勇担“兴装强军”首责
极致攻坚 极速推进 务期必成
装备研制保障有力
勇挑“民机发展”主责
“祥云”火爆 “领雁”批产 “海鸥”取证
通航产品强势破局
科技创新
如同“拿着锤子找钉子”
产业发展
就是“找准钉子造锤子”
“科研+产业化”
在深度融合中“双向奔赴”
为打造新型主机研究所高质量发展
注入强劲动能
2024
以科技创新“突围”
走实产业化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了科技体制改革任务,明确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1月1日,特飞所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暨创新平台揭牌与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举行,聚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技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进行部署。
产业因“新”而活
企业向“新”而进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1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以科技创新注活力
2024年7月5日,年产6000吨的新型环保多元合金防腐涂层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特飞所培育新质生产力,践行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示范工程”,仅仅半个月,用于福建首个“鱼电共生”海上光伏项目的首产首批热渗锌紧固件就完成交付,实现由全新热渗锌技术替代原有的镀锌技术,完成了从“成果式”研究到“订单式”研发、从“需求式”牵引到“投放式”创新的变革。
将一项特色专业技术研究,发展成一个多元化、集群化、规模化产业,多年来,特飞所始终坚持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组织机构,聚焦核心关键堵点,打通从“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新路径,实现从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到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构建起特飞所“研产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以产业创新塑动能
2024年9月14日,“祥云”AS700载人飞艇实现首架艇交付先锋用户,并签署12架购艇合同,随后的珠海航展上现场再签10架订单,截止目前累计购艇订单23架,意向订单164架,实力“出圈”成为“低空+旅游”的热销爆款。
“出道”即“黑马”,这只是“祥云”迈入市场的第一步。
但要想让这匹“黑马”能够“一骑绝尘”,必须形成企业“出题”市场“阅卷”,市场“需求”企业“供给”的“双向融通”创新模式,畅通从“书架”到“货架”的路。特飞所进一步抢抓低空经济机遇,以AS700载人飞艇和SZ系列观光系留气球产业化为切入点,向更多场景、更广领域拓展,从而带动民用浮空器产业化发展。
探索深蓝,漫步云端,从“雄鹰”“鲲龙”到“海鸥”“领雁”,从“哨兵”到“祥云”,仰望天空,上天入海,特飞人一次次出征,致力于科技创新,从未止步。
3
围绕十五五谋划体系链
以改革创新赋效能
面向未来,谁能在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扭住重点,科学布局
按照“3524”科技创新思路,坚持“体系设计、重点突破、开放融合、先行先试”原则,加强从“0-1”的探索,提升原始创新动力,凝炼“元科学”,掌握“根技术”,解决“底事件”;
完善机制,细化措施
深化项目管理模式,健全高效协同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深度融合机制,“自主培养”“校企联合”“引才引智”“揭榜挂帅”,强势的“破圈融圈”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
创新思维,优化体系
锚定两大特色专业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加速成果转化,“产学研用”的丝滑衔接,“引进来”和“拿出去”的多元模式让创新力量很强劲。
江海浩荡,风急浪陡,惟弄潮儿向涛头立。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新”攀登,立体“突围”,走实产业化发展的每一步,以务实奋进的姿态推动特飞所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文字/梅春艳
图片/何 东
编辑/杨永杰
校对/陈婕娅
审核/梅春艳
主编/刘 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