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A/摄影的重要功能是记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今天,乡村集市是保留传统民俗生活较多,人间烟火气味较浓的地方,值得摄友追拍。农历龙年正月初七,我与两位朋友乘私车从吉首去浦市,用镜头记录了浦市赶集的一些场景。湘西泸溪浦市古镇,明代沅陵明辅公《浦市江东陈家山记》称:“卢(泸)溪县属地,有大集曰浦市”。清乾隆四年(1739年),沅陵知事赵治会撰《重修浦峰寺佛寿殿记》记载:“沅陵西南境有浦市,两岸之间,烟火万家,商贾辐辘,舟楫络绎,故一大都会也”。明清时期,浦市古镇是大湘西沅水商业码头,湘西桐油、毛皮、青麻、药材等山货和生产生活用品在这里交易,食盐、布匹、粮食、木材等批量货物,经此转运。一年交易总量近800万两银子,常住3—4万人口。
◎ 沅水主要源头清水江发源于贵州都匀市,全长1033公里,流经贵州、怀化、湘西,从常德注入洞庭湖,泸溪县浦市古镇位于沅水中游西岸,从明清时期起,成为大湘西货物重要集散地,载货大船可下达长江汉口,这是浦市沅水码头晚清以来,10省商人入浦市收购、售卖货物、土特产。各路大军在此筹集粮草。浦市吉家大院曾设有国民政府陆军监狱。集市贸易一度红火。
◎ 历史上,浦市古镇富商云集,集市交易活跃,与花垣茶洞(现改为边城镇)、永顺王村(现改为芙蓉镇)、龙山里耶并列为湘西四大古镇,此为202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浦市集市赶集场景1970年代至1980年代,浦市发展化学工业,工业就业人口增多,逢场集市人来人往,热闹异常。1996年,沅水五强溪水电站竣工蓄水后,浦市古镇为防水库尾水涨洪水漫淹,规划、修建了沅水防护大堤,改变了原有古镇码头格局。加上浦化总厂及配套企业关停破产,集市贸易交易额波动、下降。近些年,附近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平常集市人气不如以前。
◎ 沅水武强溪水电站建成后,浦市一些老码头废弃,这是河对岸辰溪县的老百姓,乘船渡过沅水来浦市赶集
◎ 为防库区尾水漫淹,浦市古镇沿河修建了防护大堤,乘船赶集人,上岸后登上河堤,进入浦市集镇浦市古镇现存历史街区3处,历史古遗址2处,历史古建筑204处。多栋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祠堂、会馆,尽显湘西历史沧桑风貌。2010年,浦市古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浦市古镇鼎盛时,有3—4万人口,3条商贸街,12座城门,13省会馆,20多座货运码头,45条巷弄,近百栋封火墙“窨子屋”,这是古镇里始建于清代的李氏宗祠
◎ 浦市下湾遗址,位于浦市镇印家桥社区,为新石器时代高庙文化遗存浦市古镇的沅水划龙船、中元节烧包、巡游、年节演唱传统戏曲等民俗文化闻名遐迩。其辰河高腔、踏虎凿花、苗族数纱、古建筑制作技艺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浦市古镇赶集、采风、歇脚,能寻找到儿时的诸多风物、场景、感觉,使人念旧、发呆。
◎ 浦市集市人多繁华,有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沦陷区居民内迁、1980年代包产到户几个时期,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潮起势,平常赶集人少些,回乡过年时人多车多,如遇清明、端午、中元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有政府或民间举办赛龙舟、烧包、唱戏等民俗活动,人气颇旺
◎ 附近村民在集市上出售新鲜蔬菜,也有做小生意的居民
◎ 冬季上市的辣椒,多数是从南方产地贩运批发,然后到集市零售
◎ 正宗的湘西腊肉、腊猪腿,腊猪腿可与萝卜或海带一道清炖
◎ 现乡村很多人家不打年粑,糯米糍粑3元一斤,老人用电喇叭招揽顾客
◎ 卖红片糖的商户,6元一斤,大集体时,只有妇女生小孩坐月子才能吃上红片糖煮鸡蛋
◎ 农村放养的土鸡比鸡场饲养的价格高许多,要35元左右一斤
◎ 平时用电饭煲煮饭,年节人客多时,用大锅灶煮饭、炒菜开堂些,家人可以喝米汤、铲锅巴吃,木制锅盖有人买,民间有“卖团鱼亏本,见锅盖子都怕了”的说法
◎ 电商兴起,挤垮了不少实体店,但传统集市的生命力,还仍然顽强
◎ 网上卖的皮带,有的是仿皮,看走眼的会上当,这户老板卖的是真牛皮带,可以当场验货
◎ 浙江一带制作的红灯笼等装饰用品,设计新颖,价格不贵
◎ 电子琴有几个档次,一般的200多元一部,小女孩上培训班,需要买一把
◎ 智能玩具,卖价不菲,进店后家长不买,小孩子会吵闹
◎ 浦市陈氏饺子店,有5元、10元一碗两个档次,味道鲜美,顾客盈门
◎ 浦市集市货物、物资品种繁多,赶集人只能选购需要的,居家过日子的农村人较少囤货,上船回程先打个电话来源|湖南省摄影家协会
图文|武吉海
编辑|赵娜
一审|勤快的勤
二审|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