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男,教授,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会员,绵阳市第一批文化艺术专业领军人才,绵州育才计划“绵州名师”,四川省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绵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一流课程负责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荣获四川省第七,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届全国教师合唱节“金奖”;四川省第六,七、八,九届大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四川省第四,五、六、七届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展示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成功举办了20多场专场合唱音乐会。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西藏合唱指挥人才培养计划》,四川艺术基金《四川青年合唱编创与指挥培训班》授课专家。在全国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10篇。
指挥棒轻灵舞动,和声扬;岁月情缠绵悠长,桃李芳;三十载春华秋实,梦未央。今朝回首过往,恰如当年风华正茂!
求学之花,灌予汗水
与音乐同行的道路,虽布满荆棘,却也点缀着芬芳。
王小明出生在四川江油的一个农村家庭。他自幼酷爱音乐,但因家境贫寒无法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初中时期,他的音乐天赋和勤奋刻苦被梅老师和李老师发现,引领他步入音乐的殿堂。在两位老师的精心且无私的辅导下,聪敏好学的王小明学得很快,音乐水平不断提升。后经过老师的推荐,他决心报考中等师范学校音乐班(简称中师),“奋斗”“坚持”“逐梦”的字眼演绎着他的那段青葱岁月。1989年,王小明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成功为家庭减负、为梦想开路,还是满脸稚气的王小明成为学校合唱团和民乐团指挥,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指挥台,积攒了许多合唱与指挥经验。1992年,成功保送至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绵阳师范学院),由于成绩优异,担任了学生合唱团的指挥,并于1994年留校工作,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
1999年拜著名指挥家、教育家李西林教授为师,就此开启了他系统学习合唱指挥之路。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王小明通过参加各种培训班、大师班、专家讲座、观摩优秀合唱团演出等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他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学习合唱指挥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王小明在绵阳师范学院先后开设《合唱与指挥》《合唱》《合唱指挥法》《合唱学基础》《合唱排练与指挥》等课程。2015年,首创合唱指挥主修生培养模式,已经开设十届,培养了300余名具有合唱与指挥特长的专业人才。
王小明老师说:“我们学院始终践行‘学思有道、知行合一、站稳讲台、唱响舞台’的人才培养理念,我希望他们能凭借对音乐的热忱和过硬的专业能力,站在讲台上让孩子们接受正规的、专业的音乐教育。”
教育是一场修行,王老师率先垂范。为适应音乐知识、技能和科技的快速更新,王小明时常自主学习,阅读中外合唱指挥名著,如《合唱艺术》《普通高校合唱教程》《混声合唱作品选萃》《合唱的世界》等。借助互联网学习世界优秀合唱指挥课程与作品,追寻新时代合唱指挥潮流。同时,他总会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参与有关音乐教育的学术研讨会,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积极向国内多位优秀的音乐家、指挥家请教,把音乐界前辈优秀的品质传承下去。
充盈自身而后传授他人,所谓学高方为师。王小明老师每节课干货满满,系统详细,如结合作品讲解合唱指挥中双手分工与合作的关键技巧,涵盖长音的提示、力度变化、提示复调性作品等。他以理论结合实际谱例的教学方式,为同学们讲授真正的合唱艺术。当排练一场几分钟的合唱表演,王小明老师会带着学生反复练习。在呼吸、音准、发声、节奏、作品处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合唱表演。
幽默可亲的人格魅力,所谓身正方为范。“王老师是我所遇到的把音乐表现得最生动、最有感染力的艺术老师,他的点拨与教导,是我的信心之源”“我们课下都亲切称呼他‘王大爷’,当然他是年轻帅气的,但在我们眼里有着我们喜爱的成熟气质与平和……”大家都踊跃地说着对王小明老师的印象,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眼里尽是追逐音乐梦想的光彩。跟随学生们特制的生日视频和毕业短片的镜头,王老师课上的风趣激昂,课下的平易近人,与学生们的情感互动深深地打动了笔者,正所谓一位好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截至目前,他培养的学生黄邻蓥、杨嵋已经成为高校合唱指挥专任教师;2018年指导学生谭巧雨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的好成绩,合唱指挥全国第七名的优异成绩;2020年指导王莹钰、2022年指导学生谢欣宜获得四川省第七,八届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合唱指挥单项一等奖;2024年指导学生甘倩,侯巧巧获得四川省第十届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合唱指挥单项一等奖等。此外,多位学生考上合唱指挥研究生。
“绵州育才计划绵州名师”“绵阳市第一批文化艺术专业领军人才”等称号彰显王小明老师在音乐教育领域,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付出。一种更加精妙的合唱方式,一个更加美丽的人声和鸣的世界,借他的双手一一呈现。
“梦在前方,步履不息。”王小明老师认为青年人一定要追梦,要有自己的事业与梦想。故在2005年,王小明老师组建了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合唱团,取名为“梦之声”。如今,“梦之声”合唱团已然成为绵阳师范学院一张烫金名片。王小明作为“梦之声”合唱团的开创者和指挥老师,这20年间,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合唱团也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之中至臻至善。
“合唱讲究和谐、协调、统一,讲究声韵之间的配合。”要想达到天籁一般的和声音韵,需要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如演奏歌曲《保卫黄河》,当“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旋律响起,唤醒了人们对祖国的责任担当,点燃了对胜利的渴望。“梦之声”成员更是在演唱时忍不住落泪,心往一处想,歌往一处唱,合唱就恍若浑然天成,感动自己,也感染观众。
王小明教授,一直都躬身践行自己的合唱理想。让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可能要算2012年的“全国第十届声乐比赛”。他牵头带领“梦之声”合唱团突出重围,一路“杀入”决赛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次比赛和以往不同,以往比赛都是一轮赛,唱一首或两首歌,但这次比赛要分三轮——初赛、复赛、决赛,每轮需要三首作品,复赛结束,第二天就是决赛,因此赛程紧凑又伴随着排练强度大,对成员的心态调试和合唱水准等构成巨大的挑战。
12月初,“梦之声”合唱团顺利晋级。于是,六十多位师生一起前往哈尔滨来到全国第十届声乐比赛复赛和决赛现场。在乘坐了五十一个小时的火车后,“梦之声”合唱团的所有师生已疲惫不堪,很多同学第一次坐这么久的车,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晕车症状。由于复赛时间迫近,同学们顾不上身体不适,到达目的地当天立马投入排练,但是长时间的舟车劳顿,大多数成员尚未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几次排练后,效果依然不佳。
王小明老师认为这正是考验团队意志和凝聚力的时刻!他坚信,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他关心每一个成员的身体状况,并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第二天早上,王小明带领合唱团找到一个歌剧院进行排练,成员们的合唱状态明显回升,以优异的成绩进军决赛。
矢志不渝,终有所成——决赛尾声,主持人宣布“梦之声”合唱团获得二等奖,仅次于国家总政歌舞团解放军合唱团、武汉音乐学院合唱团时,王小明老师和所有合唱团的学生们一起落下泪来。合唱组二等奖,全国第三的成绩,这是绵师学子对音乐的不懈追求,是艰苦付出后书写的佳绩,更是王小明老师和“梦之声”合唱团的梦圆时分。
用二十年的深耕细作,诠释声入人心的合唱力量;用二十年的沐光而行,织锦独属绵师人的荣誉华章。截至目前,“梦之声”合唱团在指挥王小明老师的带领下已成功举办音乐会三十多场,荣获各级各类奖项三十多项,多次登上国内外合唱大舞台,并积累了许多优秀合唱作品,如《将进酒》《李白》《黄河大合唱》《三星堆随想》《新清平乐·村居》《咏梅》《念奴娇·赤壁怀古》《欧阳修》等,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主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民谣组”和“混声组”两项“银奖”
“2023世界合唱节”国际合唱比赛“金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
“我的眼睛一直是往下看的。”王小明老师常说。
行胜于言。他不仅在校内教学成绩斐然,还对全市乃至全省的合唱事业建设与文化艺术发展倾注了个人全力。
作为绵阳市第一批文化艺术领军人才,为绵阳市打造出了一支支优秀的合唱团。
1999年,王小明加入绵阳市爱乐合唱团并担任其指挥,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一干就是10年,带领绵阳爱乐合唱团的首次走出绵阳参加国际合唱比赛,首次在绵阳举办专场合唱音乐会,多次参加四川省合唱音乐会、绵阳市新年音乐会,以及绵阳市的各种庆典演出,首次在绵阳举行激情社区大家唱活动,活动持续多场。在多个社区传播合唱文化等,绵阳市爱乐合唱团在他的指挥下,成为绵阳市一张靓丽的文化艺术名片。2015年,王小明创建绵阳市第一支室内合唱团“卓霖室内合唱团”,在近10年的时间,已经推出了5场专场合唱音乐会,就在11月10日举行了2024“剧”好听合唱音乐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推动合唱艺术融入绵阳市民的生活日常。
他还曾指导绵阳市老年大学合唱团指挥、绵阳市文化馆国乐团、三台梓州合唱团、江油李白故里合唱团等多个合唱团、乐团的指挥并成功举办音乐会,也曾先后参加四川省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四川省科技厅文艺演出、四川省合唱协会20周年庆典音乐会、四川省新年音乐会、绵阳市新年音乐会、绵阳市新年晚会、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活动以及绵阳市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上百场,多次担任绵阳市各企事业单位艺术指导工作,以及各种比赛的评委,为绵阳市的合唱表演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四川省知名的合唱指挥专家,王小明老师频繁受邀担任省内重要合唱比赛评委,积极投身于四川省的中小学音乐艺术工作指导中。
他多次为游仙、安县、江油、大英、岳池、三台、泸县、广安等县(市、区)的音乐教师举行合唱指挥讲座为各中小学艺术团、合唱团等校园社团进行艺术指导,为丰富校园文艺活动出谋划策。多次担任川内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倾囊相授,尽职敬业,深受教师学员的好评。
他说:“如果你把工作作为职业,那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但如果当作事业,那就没有上班下班,脑子里想的就是要把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可以为它做到不能动为止。”
一袭黑西服,一头标志性的卷发,一门无声的动态语言,合唱声调随着他双手的猛抬、轻落,从激昂转至悠扬,琴声渐弱,双手缓落,一帧帧转头谢幕、掌声雷动的画面如放电影似得闪过,向我们诉说着王小明教授三十年的教育情怀,三十年的热爱坚持,三十年的手势如歌……
声情并茂的排练瞬间
附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