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易发血脂代谢异常

文摘   2024-11-14 16:54   天津  

HIV感染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血脂代谢异常?首先,感染HIV可引起慢性炎症和免疫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诱导脂肪细胞应激反应,使脂肪细胞发生炎症改变,影响机体循环系统稳定和血脂代谢,从而诱发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向心性肥胖、高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次,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感染者,由于肝脏合成功能改变、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药物、遗传等综合因素,特别是使用某些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血脂水平明显异常,常表现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


国外研究显示,HIV感染者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在28%到80%不等,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最常见的类型。国内有研究显示,HIV感染者接受ART前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在50%以上,使用ART药物后会加重血脂异常。因此,HIV感染者无论是否接受ART,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HIV感染者是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为提升HIV感染者的健康水平,首先确保感染者能够获得有效的ART,从而改善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血脂代谢异常。同时要重视特定抗病毒药物长期使用后出现的血脂代谢异常,过往研究证实ART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感染者接受ART前的血脂谱以低TC、高TG为主;接受ART后,TC和LDL-C水平上升,其中治疗2年后LDL-C升高的感染者比例约为20%。有研究表明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等均可能引起TC、TG、LDL-C的升高,加上HIV感染者接受ART前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为TG升高,因此在启动ART时应考高度重视高TG血症。对于发生血脂异常的感染者,结合抗病毒药物有效性、不良反应、依从性等因素,可以酌情考虑进行方案更换,通常在病毒学抑制前提下,更换同类型药物或其他类型药物。


对于诊断高脂血症的感染者,可以使用调脂类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二十碳五烯酸乙酯等。其中他汀类药物作为国内外指南共识的首选调脂类药物,与目前使用多数抗病毒治疗药物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具体使用时留意药物说明书。


目前国内的艾滋病治疗相关指南建议将血脂指标纳入HIV感染者的常规检查,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感染者进行定期筛查,尽早识别并诊断血脂异常。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基础措施,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以及减肥。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赵燕)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卫生院
基本医疗、公共卫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