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消除母婴传播 共享健康生活——维护权益保障 反歧视反暴力

文摘   2024-09-06 18:07   天津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艾滋病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监测检测、治疗关怀等工作力度,努力营造“艾滋病零歧视”的社会氛围,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我们个人也应当作出实际行动,为消除歧视和反家庭暴力贡献一份力量。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卫生院在此号召大家与我们携手,为反歧视反暴力积极发挥作用,共建无歧视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用希望和支持代替歧视和暴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什么是“艾梅乙”?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乙肝的简称,它们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时由母亲传染给宝宝,因此是妊娠期间需要进行筛查、诊断和及早干预的主要传染病。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般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方法,但艾滋病可以预防。

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危害很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传染性强,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如果梅毒孕产妇没有及时治疗,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危及生命。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什么是“消除母婴传播”?






“消除母婴传播”全称就是“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指孕妇感染了艾滋病、梅毒、乙肝,通过怀孕、分娩、哺乳等环节将病毒传染给孩子的过程。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主要途径,直接威胁出生人口素质和儿童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母婴健康。
2017年9月,国家卫健委正式在浙江、广东和云南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试点项目,探索适宜我国的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模式。2022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全面推广消除工作评估,到2025年,在国家层面实现消除母婴传播。

尽早筛查确诊

婚检、产检一个都不能少。为了母婴的健康,孕妈们应该主动在孕12+6周内到医院、妇幼保健院或本辖区卫生院建立健康手册,并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咨询和检测。孕爸们也应主动接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


孕期干预

发现感染了“艾梅乙”的孕妈妈无需过度紧张,应于发现的第一时间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综合评估。经过规范的母婴阻断,孩子感染“艾梅乙”的概率可大大降低。


产后干预

感染艾滋病的妈妈:

生下的宝宝应在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并于48小时内、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到孩子满12、18个月时需再次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感染梅毒的妈妈:

梅毒患者妊娠时已接受正规治疗和随诊,则无需再治疗。复诊时会对宝宝进行查体和TPPA及RPR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再进行下一步的阻断,直到宝宝2岁即可。

感染乙肝病毒的妈妈:

在宝宝出生后的12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和乙肝疫苗10mg; 1个月后再注射乙肝球蛋白+乙肝疫苗一次;6个月后再注射1次乙肝疫苗即可。


保障感染者权益,促进性别平等


保障感染者权益。积极推进现有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感染者权益保障政策落实,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艾梅乙)感染患者的羞辱和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控制艾梅乙进一步传播的有效策略之一。由于社会公众对艾梅乙认识的缺乏,对艾梅乙患者的羞辱与歧视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现象在医疗场所也时有发生。消除对艾梅乙病人的歧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做出努力,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此,我们呼吁全体医护人员:向所有患者提供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不因患者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而拒绝或推诿患者,不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按正常诊疗顺序为感染者提供诊疗服务,不针对“艾梅乙”感染者进行不必要的过度防护;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可能会对其造成伤害的信息,更不在无关人员面前谈论;在进行任何测试和治疗之前,都先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不强迫病人接受治疗或其他服务;不随意建议“艾梅乙”感染者终止妊娠;不评判“艾梅乙”感染者的行为;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呵斥或孤立“艾梅乙”感染者;在保护“艾梅乙”感染者隐私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充分的消除母婴传播知识政策宣教服务。反对医疗歧视,营造无歧视医疗环境。



反对家庭暴力,呵护美好生活
1

《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

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遇到家庭暴力怎么办?

如受到家暴,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确诊伤情,注意收集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亲友或者相关部门帮助,由他人出面劝告施暴者。

1

重视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明确告诉施暴者,你的人身权利不容侵犯,家暴属于违法行为,记住防范家庭暴力应从第一拳开始!

2

敢于向外界求助,说出自己的经历,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亲友或者相关部门帮助,由他人出面劝告施暴者。

3

如受到家暴,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确诊伤情,注意收集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可以先逃离施暴者。情节轻微的,可以向亲友、邻里、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求助。情节严重的,迅速拨打“110”,请求公安机关制止。

5

珍爱生命,珍惜权利,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勇敢向家庭暴力说不!

来源:津南妇幼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卫生院
基本医疗、公共卫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