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天津2024经济运行情况和2025新举措来了!

文摘   2025-01-22 18:15   天津  

1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嘱托 善作善成·强协同抓落实促发展”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2024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等。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2024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四个善作善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三新’‘三量’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市统计局局长冯嘉强介绍。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8024.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分别快于2023年和2022年0.8个和4.1个百分点,增速逐年加快,为全国经济稳增长做出了天津贡献。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就业收入的稳定,促进了市场供需关系改善,推动年内居民消费价格(CPI)始终保持在0.5%以内的温和上涨区间,全年上涨0.2%。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焕新,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快于全市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占比为14.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增速快于全市GDP0.4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更加明显。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和17.4%,分别快于服务业5.9个和11.9个百分点。在重点产业链发展带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增速连续4个月逐月加快。

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1%,其中,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2.3%,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接近8成(77.3%)。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14.8%。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接待游客2.6亿人次,天津成为假期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6%,占比达到76.0%。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2%,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增长6.2%。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4.5%。民营经济发展活跃,民间投资增长7.6%,快于全市投资4.5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我市“四上”统计调查在库单位(不含投资项目单位)达到29991家,比上年末增加3280家,反映出增量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正在加力显现。

“下阶段,我们要扎实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化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有效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他表示。



聚焦六方面重点发力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对202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进行了明确部署。“今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奋发进取的鲜明导向,我们将锚定目标狠抓落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说。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的开篇之年。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聚焦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新“两翼”建设,主动承接央企新业务新版块新功能拓展布局,强化落实央企投资重点项目“四张清单”。加强滨海新区与北京“新两翼”错位联动发展,持续优化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托重点高铁站点和周边存量资源,打造“高铁+特色主题园区”辐射发展模式,推动“站产城”一体化发展。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化天开园与中关村、首都科创资源合作,提高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深入实施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行动,联合引育域外经营主体在京津冀布局项目资源,加快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武清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优化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生态。

扎实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京津城际改造加密。谋划推动“通武廊”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统一规划、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等开展制度创新。聚焦交通运输、生态保护、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带动性、撬动性、公共性强的重点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深入推进京津同城化发展。加快推动中关村新一轮24条先行先试政策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复制推广,协同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推出天津港对北京企业的定制化运输服务,打造环首都冷链物流商品物资保障基地。常态化举办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联合举办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性活动。

“三新”“三量”、扩大内需等已成为发展改革系统的聚焦重点。发展改革系统将聚焦“三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实验室体系质效提升方案,打造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引领、海河实验室为支撑、市级实验室为基础的实验室体系。高标准推进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育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企业上市和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服务保障,以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实施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城市更新等项目,启动18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将低效园区和商圈纳入更新范围。

聚焦“三量”,深入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持续创新政策供给,拓展“平台+市场”盘活路径,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因地制宜推动闲置低效资源产业导入,全面提高资产配置效率,不断形成新产值、新税源、新就业。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招商引资调度、项目建设推进服务等“三个机制”,落实央企投资重点项目“四张清单”。建立高质量发展激励新机制,全力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政府增税。

聚焦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积极构建“大消费”格局,深入推进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抢抓“两重”、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调整扩围契机,围绕低空经济发展、重点都市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等拓展领域,加快做熟项目前期。建立市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持续向社会公开推介优质项目,拓宽民间投资空间。

聚焦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以滨海新区为引领,推动更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事项在我市落地。实施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政策,加速培育外贸新动能。强化天津港资产运营能力和产业引育,积极拓展内外贸航线,加快做大做强海工装备、船舶服务、货物加工等适港产业。

聚焦高品质生活,务实发展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接二连三”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赋能城市治理,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做优教育服务供给,做好卫生健康服务。抓好保供稳价,确保猪肉、鸡蛋、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两新”“两重”激发发展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据介绍,“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充分发挥“两新”在激发消费活力、拉动投资增长、支撑绿色转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统计,去年我市共发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28亿元,直接拉动消费210亿元,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8%、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2.7%;实施重点领域设备更新5.8万台套,带动设备工器具投资463亿元,同比增长20.4%,53个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1.3亿元;再生资源回收与批发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率预计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

今年,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各区发展改革委和有关单位,研究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组织梳理设备更新项目。一方面,接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我市家电产品和电动自行车的以旧换新补贴已于1月上旬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于1月21日实施。国家已预下达我市今年第一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0亿元,能够充分保障春节期间的补贴需求。另一方面,加力做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目前,已在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谋划储备设备更新重点项目百余个,计划总投资约200亿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据介绍,今年,我市将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合理设置“十五五”发展的目标指标,厘清重点问题的破解思路,对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障碍进行全力攻坚,对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的要求,围绕国家关于“两新”“两重”工作的部署和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实施、“三新”“三量”重点任务,聚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市更新改造、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韧性安全宜居城市、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与规划编制同步、持续谋划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高质量项目,为规划落实形成有力支撑。

坚持开门编规划。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问计于企结合起来,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开展公众建言献策,采取成立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深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实地调研等形式,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五五”规划中来,使规划编制真正汇聚民智、体现民意、凝聚共识。

来源:天津日报

往期回顾


泰达控股党委搭建“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 实现员工个人成长与公司发展的双赢

“三鱼”品牌入选第四届“美丽中国·100项天津之最”品牌名单

梅江会展中心收到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感谢信

泰达城更公司以儿童友好理念引领城市更新 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泰达控股订阅号
泰达控股成立于1984年12月,公司主体信用评级AAA,拥有二级企业55家,其中6家为上市公司。泰达控股位列2021中国企业500强第252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100位、天津市企业100强第2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