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青创Youth Startup
英国曾做过一个疯狂的调研。
从1946年开始,花了70年的时间追踪了近七万个孩子的成长轨迹,试图探究拉开孩子之间差距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此外抛开受家庭条件、社会经济的影响之外,影响孩子是否能够在之后的人生中实现逆袭的关键还有一个,那就是: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爱,是高质量的陪伴
耶鲁大学对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曾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研究。
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比如:
3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年,可以多鼓励孩子绘画、编故事、玩彩泥、做手工;
5岁是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孩子格外喜欢父母的陪伴与赞美;
6岁是孩子内心开始出现矛盾,开始叛逆的一年,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
父母如果能抓住每个重要的时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差。
我有个好友小宁,她就是一个从小被爸妈用“陪伴的爱”滋养大的姑娘。
每天放学回家,父母会和她一起待在书房看书,父母看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她就在一边读自己的童书。
而且这个习惯,几乎雷打不散,不管多忙爸爸和妈妈总有一个人会陪着她一起。
到了周末,别的小孩都在家窝着看电视,无聊发呆的时候,小宁的父母会带她去爬山、滑冰锻炼身体;去逛书店、做手作,一起学绘画,掌握了很多技能。
以至于后来上了大学,她成为了班级里鲜有的全能选手,无论是辅导员还是班级其他同学,只要一提起她,第一个反应都是“优秀”。
所以说,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当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明亮的自己。
错误的陪伴方式,可能会毁掉孩子的潜力
有一次在车站,看到一位妈妈正在朝着孩子扯着嗓子发火。
一边发火,嘴里还时不时说着:“都怪你爸不来接你”。
面对妈妈的责骂,孩子一直捂着脸哇哇大哭。
仔细观看,其实发火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孩子不愿意乖乖听话坐在行李箱上,一直在地板上趴着。
说实话,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内心真的是非常同情这个孩子。
很多父母,都容易陷入情绪里,带着这种负面的情绪,用这种错误的陪伴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到窒息,也让自己感到痛苦。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父母错误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试想一下,当你做一件事情时,如果耳边总是伴随着说教、指责、批评、抱怨等种种否定式的表达,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因为做一件事情总被吼叫批评,他也会心生逆反,从而在情绪上出现剧烈变化。
所以,父母要学着控制好情绪,选择更合适的应对方法,用理智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在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陪伴中受益。
五条黄金法则,教你高质量陪伴孩子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这样的创新项目,叫做“Ready 4 Routine”,即“准备日常工作”,目的是帮助家长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陪伴质量、提升孩子的执行力。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总结出了PEERE法则,让父母懂得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
所谓PEERE,其实就是五个单词的首个字母:Pause(暂停)、Engage(参与)、Encourage(鼓励)、Reflect(反馈)、Extend (衍生)。
具体来说就是:
Pause (暂停)——看见孩子的需求
当你看到孩子的一个举动时,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请暂停下你手头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理解他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你在关注他。
Engage (参与) ——加入孩子的行动
父母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导,而是让自己参与到孩子的事情中去,充分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孩子颁发给你一张可以参与的“入场券”。
Encourage(鼓励) ——支持孩子的想法
无论孩子的回答如何,作为家长还是需要以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多多鼓励他。
Reflect(反馈)——真诚交流想法
做一个好听众,多听听孩子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无论最终结果是否符合你的心思,你都可以与孩子一起复盘: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给他最真实的反馈。
Extend (衍生)——扩展孩子的视野
面对孩子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要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思考,多去接触新的知识。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实验发现,参与这一项目的父母使用这些方法与孩子互动之后,哪怕每天的时间非常少,也会取得非常好的陪伴效果。
而想要熟练使用PEERE法则,除了不断练习,让这些方法内化于心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需求,看见孩子的情绪,要接纳孩子,与孩子一起探索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