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送礼物的伴侣,很可能有这种致命缺陷……(不是穷

健康   2024-12-11 10:01   四川  

图片: 黄仔 | 撰稿: 雨山 | 责编: 雨山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shangwu@aksorvice.com


近期最火的综艺非《再见爱人4》莫属,节目里嘉宾的行为和心理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兴趣,热度和讨论度都一路飙升。


我们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留几手。葛夕在节目里说,留几手知道她的生日,但不愿意跟她说「生日快乐」,也几乎没有用心准备过礼物。


很多人都有葛夕同款经历,伴侣从来不送礼物,或是送自己完全用不上的东西,仿佛见不得伴侣高兴,这究竟是什么心理?


研究表明,这可能跟他们「自恋」有关!


不送礼物竟是因为「自恋」?


随着NPD成为网络热词,「自恋人格」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它是「一种具有膨胀自我观点、强烈心理优越感和权利感以及低同理心的人格特质」


NPD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当一个人长久地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对名利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了追求优越感不择手段,对他人缺乏同理心,给周围的人造成无法忍受的痛苦,这样的人很可能就属于NPD。


▲图片来源:TED


但是,比起极端的有或无,自恋更像一张流动的光谱,NPD是其中的极端情况。除此之外,相当多人其实都有自恋特质,它的程度和表现可能会不停地波动。


社会人格心理学家将自恋类型分为浮夸型自恋(grandiose narcissism)和脆弱型自恋(vulnerable narcissism)。


浮夸型自恋的人非常显眼,因为他们特别自信,经常炫耀和吹嘘,优越感爆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喜欢博取关注、追求权力。在许多政客、领袖、明星身上都能看到这种特质。


但是,脆弱型自恋者看上去就不怎么像自恋了,他们反而内向、低调、从不自夸。但其实,他们心里一直在默默贬低别人。他们既自卑又自恋,总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对外界的批评十分敏感。


▲图片来源:TED


浮夸型自恋又分为两种类型,他们的目标都是做「人上人」,但是方法却不一样。


一些人会想方设法提升自己、变得强大,属于欣赏型自恋(narcissistic admiration);而另一类人则通过贬低别人、自我防御的方式让自己显得强大,属于敌对型自恋(narcissistic rivalry)。


已经有许多心理学者发现了自恋人格与送礼物之间的关系。由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他们不希望对方在生日当天成为关注焦点,因此会故意不送礼物或者送很滑稽的礼物。


自恋者即使送了看起来很好、很贵重的礼物,也不是为对方考虑,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一个有钱宠人的好伴侣。


总之,自恋者最爱的人永远是自己,无法接受自己不是宇宙中心。发表在《人格杂志》上的一篇研究,用实验证明了欣赏型自恋者和敌对型自恋者的不同送礼行为。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项研究包括6个部分,参与者首先要完成测验欣赏型或敌对型自恋的量表,然后回答一些问题,比如:


  • 朋友的生日快到了,你更愿意用25美元买一张礼品卡作为礼物送给对方,还是把25美元留给自己?

  • 你的亲密朋友和关系普通的熟人的生日快到了,你有多大可能性会送礼物?

  • 你在网上看到一个可以定制姓名的水晶杯,你有多大可能性会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朋友?


欣赏型自恋者喜欢展现自己自信、迷人、有吸引力的一面,实验结果显示他们更倾向于给亲密的朋友送礼。


但是,他们仍然是自恋者,喜欢送礼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当这份礼物变成以收礼者为中心,比如定制了收礼者的姓名,他们送礼物的倾向性就会减弱


▲图片来源:Psychology Today


敌对型自恋者的行为模式更纠结一些。他们对外界不信任程度很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结果显示他们的选择都比较消极,不愿意给朋友送礼物。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当给最好的朋友礼物时,敌对型自恋者会觉得「自我」受到了威胁


有意思的是,如果社会亲密度减弱,对方是关系一般的熟人,自我受到威胁的可能性降低,敌对型自恋者送礼的可能会增大。


对外人更好,对越亲密的人反而越差,跟自恋者相处,真是劳神伤身啊!


对于自恋者,哲学家韩炳哲说:「自恋的主体界限是模糊的,整个世界只是自我的一个倒影。他者身上的差异性无法被感知和认可,在任何时空中能被一再感知的只有自我。在到处都是自我的深渊中漂流,直至溺亡。」


▲图片来源:WIKIPEDIA


无论送礼还是不送礼,自恋者都只能看到自己,而并非真正在意对方需要什么。他们不懂如何去爱,很难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缺少真正的朋友。


毁掉别人的生日仅仅是他们令人窒息的行为里最简单的一件,如果对方是极端的自恋者,离开这段关系或许才是彻底解决的办法。


送礼物对于亲密关系很重要!


《爱的五种语言》提出表达爱的方式有五种:肯定的语言、精心的时刻、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以及互赠礼物。


用心地为对方准备礼物,不仅会让收到礼物的人开心,也会让准备礼物的人感到幸福,对表达爱意、维持亲密关系来说很重要!


发表在《神经影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证明,送给别人礼物会激活大脑中的关键奖赏通路,释放催产素,让我们感觉满意和幸福,尤其是当对方和我们关系亲密时。


另一项在瑞士进行的研究给了50个参与者100美元,让其中一半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另一半人把钱花给别人。最后的大脑磁共振成像显示,给别人花钱的人幸福感更高


▲图片来源:tenor


因此,无论是热恋期还是感情稳定期,过节日、送礼物这点小小的仪式感最好不要丢掉。送礼物既代表着你愿意为对方付出,又表现着你对对方的了解和关心程度。一份礼物,两人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也能理解,很多人不送礼物的原因是觉得挑礼物很麻烦。


送日用品似乎显得敷衍,送装饰品又不实用;太普通没新意,太特别又可能显得猎奇。挑来挑去都选不出既能制造惊喜、又能满足对方心意的礼物……


礼物不是越贵越好,要能精准地戳中对方的心,比买昂贵的东西还要难。每个节日,不知道有多少对情侣因为送礼物的不愉快而分手……


如果送礼物这件事带来了压力,它就起不到应有的传递爱意、增加幸福感的作用了。


所以,学会送礼物也是很重要滴,研究也告诉了我们该如何挑选礼物。


▲图片来源:giphy


送礼攻略——如何送到对方的心坎上?


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通过五项研究表明了人们收礼物的偏好:


  • 人们更喜欢已经列出的「愿望清单」上的礼物,还是未知的礼物?

  • 礼物价格对于收礼者的反应有多大影响?

  • 把钱作为礼物可行吗?


结果显示,送礼的人通常觉得:已知和未知的礼物对方都一样喜欢;选择清单上没有的礼物可能会制造惊喜,显得更体贴;送钱不如送其他东西体贴。


但是,收礼物的人却不是这么想的。


相比送礼者自行挑选,他们更喜欢收到愿望清单上的礼物,认为送这些礼物的人更加体贴;直接送钱也不错,收礼者会觉得这是一份周到的礼物;同时,如果都是愿望清单上的礼物,礼物的价格对于他们的满意度几乎没有影响。


简单来说,送对礼其实不难,不要去猜,也不用冥思苦想,对方想要什么就送什么。


▲图片来源:giphy


你们可以在每年年初时就各自列出一张愿望清单,到这一年的各个节日时,由对方从中挑选,这样既保证了收礼的满意度,又能制造一些惊喜。


即使没有列愿望清单的环节,相信你也一定能从对方的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以及你们的日常对话中发现对方想要的东西。


如果实在太忙碌,没时间挑选礼物,直接转账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记得也要配上一些温暖的话语或花束呀,冷冰冰地打钱可能也会激发矛盾。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送给对方一段体验,比送一样东西更能培养牢固的关系。体验类礼物更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制造浪漫回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增进感情。


因此,也可以回忆对方有没有想要的体验,比如坐热气球、玩滑翔伞、看某位歌手的演唱会等等,将这份体验当作礼物送给对方也是不错的选择!


又是一年年末,适合送礼物的节日接踵而至,为了减少大家送礼的麻烦,我们六层小铺准备了许多「心意好礼」,有需要的朋友戳下方图片看看吧~




大家还有什么送礼的技巧?你收到过的最满意/最奇葩的礼物又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哦!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Colleen P. Kirk, Constantine Sedikides, Julian Givi. Just Because I'm Great(and You're Not): When, Why, and How Narcissistic Individuals Give Gifts to Other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014.

[2] Jo Cutler, Daniel Campbell-Meiklejohn. A comparative fMRI meta-analysis of altruistic and strategic decisions to give[J]. NeuroImage, 2018.

[3] Soyoung Q. Park, Thorsten Kahnt, Azade Dogan, Sabrina Strang, Ernst Fehr & Philippe N. Tobler. A neural link between generosity and happines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4] Francesca Gino, Francis J. Flynn. Give them what they want: The benefits of explicitness in gift exchang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011.

[5]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hat happens in your brain when you give a gift?[EB/OL]. (2022-12-09)[2024-12-11]. https://www.apa.org/topics/mental-health/brain-gift-giving.

[6] ScienceDaily. There's a science to gift giving: experiences are better than material items[EB/OL]. (2016-12-15)[2024-12-1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6/12/161215143300.htm.


第十一诊室
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可靠的女性健康知识与服务,倡导新时代女性的健康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