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数字之基
立教学之意
EDUCATION
教育数字化对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以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数字化将在未来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个学校、教师都肩负着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任,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新担当。我校作为王立新青岛市数字领航工作室成员校,成立了“1+5”智课团队,为我校进一步推动教育数字化打下坚实基础。
智课小组工作会议
本周在李颖校长的带领下,我校数字化团队全员参加,对于这一周学习的内容《大教学论》进行输出反思。学校数字化团队继续对举 行了教学模式研讨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会上李颖校长对本周工作室团队成员学习的《大教学论》教学模式与我校的“四环六步”智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完美融合,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进行讨论,让智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逐渐优化,明确了具体模式在数学、语文和英语三个学科中的应用。
智课小组研讨分享
我校刘雨涵老师和林海倩老师对于本周的学习内容进行自己的建构与分享,李颖校长引导团队认真学习,积极研究。
01
刘雨涵老师分享
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将音体美、科学实验、道法等纳入评估,实现学业成绩与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组织丰富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实现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相互配合。综合评价,让孩子们在尊重认可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02
林海倩老师分享
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倡导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转变,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骨干榜样引领教学
本周学校邀请了青岛西海岸中学的薛琪老师在我校全体教师培训,在教学方法上,薛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走策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让这周学习的主题《大教学论》的教学理论掷地有声。
校长总结
读《大教学论》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教育的深远意义和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它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之作,也对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有很大的启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对我们的现实工作有着强大的借鉴意义。
校长牵头学习新主题
李颖校长就《反思教育,向全世界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培训主题,制作了思维导图,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未来教师、教育的特点
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向导,引导学习者通过不断扩大知识库来发展和进步。教育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批评思维、独立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和媒体素养的能力。
教育决策面临众多挑战:正规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差距;在跨越边界、职业和学习空间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世界里,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中如何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如何形成对于他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未来教育的思考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存,当遭遇全球化和认同化的威胁,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教育应当如何应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应该通过怎样的教育政策和实践来实现人文主义教育观?
如何区分私利、益和共同利益的概念,这些区分对教育产生哪些影响?
数智教研分析
语文学科
二年级语文《纸船与风筝》这一课的课堂教学实录中展现了李梅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化的引导,例如通过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来传递价值观念。但是在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情感认知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内化。
数学学科
三年级数学《周长》这一课,高雅君老师在教师积极反馈这个维度上表现良好,不断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和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自信心。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性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策略方面,课堂上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 注重形成小组讨论,教师通过精确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建议教师在教学策略上更注重多样化,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
六年级英语《复习课》的课堂实录中,刘雨涵老师展现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化的引导,例如通过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来传递价值观念。但是在学生参与互动讨论、情感认知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内化。
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与学生个人目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目标和未来;创设学生目标分享的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目标和未来规划,激发学生思考和行动;教师可以通过个案辅导的形式,针对个别学生的目标设定和实践给予精准的指导和关注,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本周工作总结
1. 数字化小组常规例会,总结输出本周学习主题,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 交流学习王立新青岛数字化领航工作室布置的【31周学习】任务。
3. 邀请一线教师来校传授经验,进行榜样学习,让教育理论落到实践中来。
4.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数字化团队继续研讨利用数字化技术分析课堂教学的方法。
审核:李 颖
责编:刘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