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宣传】一百多年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各层面,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启心润智,寓教于意,紧紧围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民族团结创建进校园,积极开展校园主题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学生心灵深处。
高效落实强化组织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筑基”工程为切入点,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加强政治引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根据上级精神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方案。2023年,学校被评为全省首批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示范单位。学校成立工作专班,细化研究设计打造方案,多次参与域外学习交流,不断调整完善建设方案,着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青少年“筑基”工程体验馆。在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民族服饰展示区,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花样之繁,让人惊叹。
多措并举开展主题教学
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课堂教育、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以活动带动促进全体师生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开展“致我心中的民族英雄”国旗下演讲,通过生动感人的师生讲述,回望历史,缅怀英烈,致敬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举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趣味运动会,推动民族文化的碰撞、理解与交融,让学生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共生,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开展“我们的节日”社会实践小视频拍摄交流活动,利用课余时间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积极策划活动主题,详细布置任务分工,认真拍摄视频内容。学校对各班级报送的视频作品进行了评比,选取优秀作品向上级部门进行推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互动体验。积极利用吉林师范大学的非遗资源,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聘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将传统剪纸艺术引入校园,引导各族学生增强对传统非遗文化的追寻与热爱,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启迪智慧,让学生在收集材料和酝酿写作中感悟红色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坚持“五育”守好教学主阵地
学校以德育课为契机,从民族融合入手,开展“融合+党建”“融合+队建”“融合+德育”“融合+教学”“融合+活动”等系列活动,利用语文、自然、家乡、科学等课堂教学阵地,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革命传统、民主法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配合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普通话”经典诵读等活动,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引领全体学生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促进者、实践者、守护者。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扣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粒人生纽扣,以“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内涵,选取感人的故事人物和民族文化的载体为主要内容,开发民族文化精品课程。刘时成老师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就是民族文化精品课程中的一节。课堂上,老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导学生善学乐思,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学校先后荣获“吉林省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四平市普通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吉林省‘十二五’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百佳科研典范校”“百姓口碑最佳信誉单位”等荣誉。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将继续依托四平深厚的红色资源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办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活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切实把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落到实处,发挥平台载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成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全媒体记者 崔圣驰)主编 | 冯 吉 值班编委 | 史俊颖 执行总编 | 唐亚江
四平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