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中间为门楼,门上嵌一青石匾,阳刻着“榴兆楼”三个大字。由于石榴多籽,人们把石榴树作为是富贵、吉祥、繁荣的好兆头。围屋取名为“榴兆”,就是希望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昌盛。在石匾落款处,阴刻有“甲寅年冬月立”小字。这个“甲寅年”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甲寅年,即清咸丰四年(1854)。这块门楼石匾在“破四旧”时期,被叶氏族人用黄泥粉刷保护起来,直到“文革”结束后,石匾才清理出来。现在,在大字的缝隙中,还可以看到残留的黄泥。
堂屋为三进,进入大门为门厅,置有两柱木屏门;二进中厅,后置两柱活动开启木屏门;三进上厅供奉祖先牌位。三进厅堂之间由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设横巷,通往两横居室。在四周墙上有壁画,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围屋四角筑三层高的角楼,角楼顶是采用镬耳山墙。镬耳墙象征着官帽两耳,具有“独占鳌头”之意。民间也有镬耳墙,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当然,镬耳的建筑形状更能够起到防火的作用。
榴兆楼围屋外观保存比较完整,四个角楼的镬耳墙风采依旧,为研究清代客家围屋保留了较有价值的实物资料。2004年8月,榴兆楼围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趁着假期,
约上三五好友,
去看围屋,感受古韵之美,
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吧~
来源丨《惠阳客家围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