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必看文物!

文化   2024-10-06 18:29   安徽  



 咨询热线:400-118-0212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精挑细选的国宝从故宫、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地被打包运走,先到南京,再去四川,后来又辗转到了台湾省。到达台湾省的时候,数量只剩下了不到一半。到了今天,这些宝贝虽然历经颠沛,却仍然光彩熠熠,风华万千。


台北故宫北部院区夜景


位于台湾省的"国立"故宫博物院,简称台湾故宫或台北故宫,别名中山博物院 ,为中国台湾最具规模的博物馆以及台湾省八景之一 ,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与汉学研究机构。


馆舍分别位于台北市士林区与嘉义县太保市,一年接待超过614万人次的参访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参观人数第六多的艺术博物馆。



01


命运多舛-这才是今生难预料


说起台北故宫中文物的身世,真是应了京剧《锁麟囊》里的那句戏词:这才是人生难预料。故事说来话长,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和清廷达成《清室优待条件》协议,溥仪宣布退位。


文物运抵台湾省后的临时库房“北沟文物陈列室”外观


画家金绍城在内务部总长朱启钤任内提议筹备古物陈列所,内务部便指派杨乃庚和治格等人会同清室内务府人员,将热河避暑山庄和盛京行宫(沈阳故宫)内3,150箱约234,100余件文物分13批移至紫禁城。隔年2月4日在武英殿配殿成立古物陈列所。


每次公开展示200余件文物的内部展厅(北沟展厅)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留住国宝,国民政府着手文物南迁计划,建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这些文物先被运到了上海,再到南京,之后因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敌机对南京频繁轰炸,分院的工程被迫停工。


就在淞沪会战爆发次日,迁运南京的文物先后分南、中、北三路西迁,抢运出16,735箱文物,最后到达四川。


西迁运输途中的历史照片


解放战争时期,时局瞬息万变。最后被迁运到台湾省的文物只有三批,总共只剩5,522箱文物。这些文物来自包括当时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内的6个机构。


运抵台湾省后以台中雾峰北沟山麓的山洞为库房,一直到1965年,送到台湾地区的文物都是以“北沟文物陈列室”的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台北故宫门前的“天下为公”牌坊


直到1965年,才有了中山博物院,也就是日后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它的主体院区分为南北两个,北部院区的建筑是黄色正脊和绿色琉璃瓦盝顶式明堂建筑,配上米黄色石英质无釉面砖外墙,在1965年8月落成,同年11月12日启用。


台北故宫北部院区


南部院区呢,通体采用钢结构和由玻璃帷幕曲墙包覆,别于墨韵楼仅用98个小圆窗引进自然光到参观走道,与墨韵楼一虚一实的交错,还是很有韵味的。


台北故宫南部院区



02


挺过战乱的珍宝


玉石


1.肉形石

清 玉石器 


在长得像玉的石头里,石英类的玛瑙、碧石等,亦因为具有特殊且多样的纹理与色彩,而经常施以巧雕。这块肉形石就是碧石类矿物,其纹理层层堆叠,艺匠据此天然特征再予以加工。


细节


首先于表面细密鑽点,除了能够营造毛孔的效果,还使质地较为酥松,易于染色。其次便是将上层染成褐红色,像是肉皮浸过豉油一般。让明明是冷硬的石头,却令人联想到东坡肉鲜嫩多汁、入口即化的好滋味。看着就馋,但真上嘴咬容易把牙全崩断。


2.翠玉白菜

清 玉石器


吃肉又怎么能不配菜呢?翠玉白菜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最受喜爱的藏品之一。工匠顺应翠玉天然的色泽,以浓重的深绿色表现层层包覆的菜叶;白色部分虽有裂痕及杂质,但在巧妙的安排下,转化为新鲜、饱含水分的白菜茎部。


细节:菜叶上的虫


菜叶顶端的蝈蝈和蝗虫,瞬间带进了鲜活的田园气息。有人说翠玉白菜是慈禧太后的陪葬,其实不对。它应该是紫禁城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是清末瑾妃的宫殿,按道理来说翠玉白菜是她的嫁妆。


3.翠玉白菜

清 玉石器


4.十七节玉琮

良渚文化晚期 玉石器


5.白玉琮

龙山文化 玉石器


6.玉鸟形佩

红山文化晚期 玉石器


7.玉鸟形佩

红山文化晚期 玉石器


8.玉猪龙

红山文化晚期 玉石器


9.玉圭(乾隆题字)

山东龙山文化 玉石器


10.舞人玉佩

辽至金 玉石器


11.玉凤

辽至金 玉石器


12.玉迓福灵芝

清乾隆 玉石器


13.碧玺牡丹簪

清 铜、碧玺


书法


14.快雪时晴帖

唐摹本 纸本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全文共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15.祭侄文稿

唐 纸本 颜真卿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颜真卿写这一卷时,用的是一管微秃之笔,笔法圆健。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竟然都是一气呵成的。


16.自叙帖

唐 纸本 怀素 


怀素(约活动于八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本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生于湖南零陵县,后来移居长沙。幼年好佛,出家为僧,并热衷草书艺术。


大历十二年(777年),他摘录部分赠诗和序,以狂草写成此卷。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也就是所谓的“铁画银钩”。


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回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在是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17.中山松醪赋

宋 纸本 苏轼


18.雪晴云散帖

元 纸本 赵孟頫


19.寒山子庞居士诗

宋 纸本 黄庭坚


20.白羽扇赋

明 纸本 董其昌


绘画


21.溪山行旅图

北宋 绢本设色 范宽


范宽向来被视为山水成立期的大师,可惜生平不详,只知他曾隐居终南、太华,晚年来往于开封、洛阳间,但未入朝任职,大约1025年时还在世。本幅被公认为他的真迹,甚至视为宋代山水画的代表形象。


画中山水并非模仿真实空间为目标,而是巧妙地在近、中、远三段式的基本构图中,借推远主山、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渺小行旅与主山巍峨崇高的对比等手法,创造了一种如临其境的壮硕山水之趣。


22.富春山居图

元 纸本设色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由六纸接成,第一纸前有残补痕迹。明末曾经遭遇过火灾,裁裂前段部份现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偕道友郑无用回到富春,历三、四年作成此卷。


画卷笔墨堆叠层出,山石钩勒皴染变化多样。全卷山体从浑圆迫近、层叠后偃,平缓坡岸乃至耸峙山峰,具丰富的山水型态。此画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23.竹林五君图

唐 绢本设色 阎立本


24.韩干洗马图

唐 纸本设色 韩干


25.仕女图

五代南唐 绢本设色 周文矩


26.雪图

五代南唐 绢本设色 巨然


陶瓷器


27.青瓷无纹水仙盆

北宋 汝窑瓷


28.三彩铺首

唐 三彩陶瓷


29.婴儿莲花枕

宋 定窑瓷


30.金钧红釉碗

金 瓷器


31.天蓝碗

元 钧窑瓷


33.莲瓣纹莲子碗

明宣德 青花瓷


34.五龙纹高足碗

明宣德 青花瓷


青铜器


35.毛公鼎

西周 青铜器


毛公鼎器形简朴,端正厚实。半球形的器身立于三蹄足之上,口沿上有两个宽厚的立耳。全器器身光素,仅于口沿下方饰以一周精简的重环纹及一道凸弦纹。器内有铭文五百字,为迄今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内容以古雅精奥的文风表达了宣王对毛公的殷切期待,体例与《尚书‧文侯之命》相似,除印证西周时期的行政及典章制度,也为西周“宣王中兴”及不见于文献记载的毛公,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36.散氏盘

西周 青铜器


散氏盘由宽阔的浅盘配以高圈足和双附耳,长尾夔龙纹环绕盘腹外壁,全器典雅稳重,与盘面三百五十字铭文相互辉映。


铭文内容叙述侧国侵犯散国无功,以致割地抵过,内容详细纪录转让的土地范围及参与履勘的官员职名。西周时期的散国和侧国关系密切,友好时甚至有过婚姻关系,散国对于侧国的侵犯能有效阻挡并获得赔偿,于是铸器详载,以歌功颂德、传诸子孙。


37.宗周钟

西周 青铜器


38.兽面纹尊

商晚期 青铜器


39.亚丑残尊

商晚期 青铜器


40.乳丁纹勺

商晚期 青铜器


珍玩


41.镂雕象牙云龙纹套球

清 牙骨角蚌皮器


42.缂丝花鸟

宋 绢本缂丝 沈子蕃


43.瓷胎掐丝兼画珐琅西洋人物图高足杯(对)

清 珐琅器、玻璃器


44.铜胎画珐琅执壶罐

清乾隆 珐琅器、玻璃器


45.掐丝珐琅海棠式双耳瓶

明景泰 珐琅器、玻璃器


46.甲骨

商晚期 牙骨角蚌皮器


47.甲骨

商晚期 牙骨角蚌皮器


48.点翠双喜字冰梅纹镶珠石指甲套

清 铜器、金属器


49.白套红玻璃花卉鼻烟壶

清乾隆 珐琅器、玻璃器


50.玉龙纹屏

元 玉石器


51.玛瑙杯

清雍正 玉石器



03


结语


隔着海峡的远望难解相思之苦,这些中华民族共同的瑰宝,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不需要签证就能酣畅淋漓地观赏呢?





图文整合于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删除

再次感谢原图文作者


  

东方收藏文化馆
东方收藏—传承华夏五千年文明,领悟千百世大国神韵,把握时代脉搏,旨在为您呈现全新的艺术品行业资讯!伴您阅尽中华大美,伴您看遍金朝盛景,是您身边永远值得信赖的艺术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