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村有多“招人”?百闻不如一见。
刚一入村,一排排欧式小别墅,重新排列起乡村“现代拼图”。往村中去,家家户户庭院内,片片吐翠、点点映红。循着一路欢声笑语,足球场、咖啡馆、书店、公园……应有尽有。
“过去,可没有这些。”村民张利华说。张利华今年69岁,是名退休教师,平日里最喜欢去村里的门球场锻炼。这天,她却有个不同的想法:“下午文化礼堂有乒乓球赛,今天就去那。”
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村庄,进阶为鼎鼎有名的全国文明村,桃园村获得过多项全国荣誉。其中有一项,是属于村文化礼堂的。2020年,桃园村文化礼堂获得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在获奖名单中,它是全国唯一受表彰的文化礼堂。
“我们每人都有一把文化礼堂的‘钥匙’,随时都能过去。”张利华口中的“钥匙”,正是当年文化礼堂建成后,村里为解决乒乓室使用不便的问题,向乒乓球俱乐部成员发放了一套淋浴房、更衣间、更衣柜的钥匙。后来,“一把钥匙”推广到全村,共发放钥匙4000余把,如今已迭代为更便捷的人脸识别系统。
将钥匙交给村民,桃园村文化礼堂真正实现了“门常开、灯常亮、人常来”。事实上,“一把钥匙”打开的,何止是一扇文化礼堂的门,更是一个乡村治理的新空间。
比如,贴在文化礼堂墙上的“约法十章”是村民自发形成的,内容包括不破坏公共财产、离开要锁门、活动要礼让、卫生要管好、室内不吸烟等。此后,文化礼堂的设施一天比一天齐全,很多设施都是村民通过自筹解决的。
这些年,“一把钥匙”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在村民的一句句“我来”“我愿意”“我支持”声音下,桃园村先后盖起灯光网球场、自然亲子乐园、健身中心,今年还盖起海宁首家乡村新华书店……不仅如此,有形的钥匙也变成了深入人心的无形自治理念,村民争相建设“8星”文明家庭,桃园村已经连续20多年实现群众零上访。
既保持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气息,又追求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烂漫情怀,不知不觉间,桃园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前来参观旅游、考察学习,为后来发展“培训+”经济、化“人气”为“财气”写下了生动注脚。
海宁有那么多村,为什么桃园村火了?
在张利华孙子、19岁大学生钱志雄看来,时下流行的“村咖”“村播”和“村超”,桃园村样样都占,样样做得极好,哪有不火的道理。可他哪里想过,现在时髦的和美乡村,曾经穷得连村干部的工资都要借钱发。
自1999年担任桃园村党委书记起,金正华就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村子一穷二白的面貌,一定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后来,桃园村构建了较为科学、全面的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格局,一产特色明显、二产布局合理、三产累次发展。
近年来,桃园村兼顾宜居的生态、设施的配套、产业的发展以及文脉的延续,引进塔莎园艺等经营主体,通过“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创新“农业+旅游+互联网”的“花园经济”模式,打造了高效、绿色的新农业生态模式。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9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万元。
“村子火了,考察团一拨接一拨来。大家来观摩的同时,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就是如何让‘桃园模式’可复制、可推广。”金正华和班子成员陷入新思考。
2019年,桃园村大胆给出了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答案——尝试发展“培训+”经济,让“村外”的人走进乡村的同时,让好的经验“走出去”惠及全国。说干就干,当年,桃园村办起海宁首个共同富裕培训中心,一来能打造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的平台,二来能带动旅游、民宿、餐饮、农特产品销售等多业态发展。
据悉,海宁市共同富裕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备。自运营以来,中心先后与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共产党杂志社、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30余家单位合作办班;聘请高校教授、党校教师、村社“兴村治社”名师、优秀村社区书记等近百名“名教师”和“土专家”组成师资队伍;通过专题学习、现场教学、座谈讨论、拓展体验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开展党政干部培训、共富创业培训、共富技能培训、参观考察等多项培训服务。
“我们把现场实训基地设在最能体现‘桃园模式’的地方,可能是辖区企业,可能是田间地头,甚至可能是村民家中。目前,已打造‘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近百个精品课题。如今中心影响力正逐年扩大,‘好经验’变‘好产业‘将成为现实,2023年,中心营收实现620万元。”金正华说。
今年,已有近3万人次从全国各地来到桃园村,找差距、理思路、寻出路。他们达成目标了吗?
今年6月,安徽黟县雉山村党总支书记刘志祥发表了自己的实训见闻。他在文中写到:“从桃园村先进经验看,发展集体经济就要积极利用村级资产资源,迎合市场需求谋划发展项目,搭建村集体和村民共富桥梁。”
而后,刘志祥立马摸清雉山村2000余亩现有闲置林场“家底”,参考“桃园模式”谋划香榧产业,计划吸收社会资本合作,联动发展二产、三产,打造林旅结合发展典范。同时,准备吸收村内劳动力,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桃园村为学员架设了一座“桥梁”,让“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优势互补。每个来桃园村培训过的学员,总能在一些领域有所收获。然而,桃园村从不以一时成功而沾沾自喜。“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学员在成长,我们也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努力。”金正华表示。
这几年,桃园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各方面,放眼全市挖掘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仅在“培训+”经济中不断推出具有海宁辨识度的培训产品,还以永远都是进行时的姿态不断丰富“桃园模式”内涵。
以培训产业配套升级优基建、带旅游、促共富:桃园村结合“潮源新语文创线”“改革潮涌、桑梓江韵”等精品线和未来乡村建设,提升3A景区村庄建设水平;深入挖掘“棋文化”特色亮点,以“乐在棋中聚民心、学棋明理育新人、以棋会友展形象”为核心,不断传承国粹经典,打造“棋艺十景”;充分利用闲置厂房,与共建企业联丰磁业联合建设红“芯”共富工坊,吸纳周边低收入群体及其他剩余劳动力86人,带动增收200多万元……
起笔群众利益,落笔乡村振兴,工笔和美乡村,走笔长远大计。桃园村年年在变,共富路上的成绩不断刷新,唯一不变的,是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
展望未来,桃园村将持续依托海宁市共同富裕培训中心这个集乡村共富理论研究、乡村共富实践指导、乡村共富人才培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培训与产业孵化平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竭力擘画村美民富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陈建红:
想把经验分享给大家一起致富
点击下方潮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