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小撰 | 中非绿色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文摘   2024-09-20 22:12   北京  







GreenGeek极客小撰


中非绿色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概述

      9月4日至9月6日,中非合作论坛2024北京峰会顺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演讲中提到,中方愿帮助非方打造“绿色增长引擎”,缩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峰会通过《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共计三十条,其中有五条提到环境与气候变化相关内容,凸显了此领域在中非南南合作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高度。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7个非洲国家签署了19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深化对话交流、强化联合科研、促进能力建设、深化产业合作以及扩大国际传播等多维度举措,有效提升了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上的综合能力。这一系列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激发了大量中国企业及社会组织将非洲视为绿色出海、合作共赢的理想之地。面对新时代的浪潮,无论是企业的国际化征程,还是全球性的绿色转型之路,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在非洲出海如是,全人类绿色转型亦如是。


图说:2024年9月4日–2024年9月6日,

中非合作论坛2024北京峰会召开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非绿色合作的机遇


1

中国国内市场竞争态势

趋于白热化

今年以来,德国总理舒尔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等人均提出了中国产能过剩的论断,我方对此均予以了反驳,强调光伏、风电、锂电池等产业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仍面临显著的产能缺口。在国内市场层面,产能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依然严峻,尤以光伏产业最为突出,其供需失衡的现状已深刻影响行业生态,导致整体利润率持续承压,龙头企业如隆基绿能等亦未能幸免,市值一度跌破千亿规模。为应对此困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最新颁布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光伏企业实施产能结构优化策略,旨在遏制盲目扩张趋势,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鉴于国内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与全球需求相对得不到满足的现状,众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然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特别是欧美市场因多种因素导致的进入壁垒,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国际化路径。非洲因此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与吸引力,正逐步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的关键方向


图说:部分西方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全方位产能过剩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资讯社


新能源产业是否面临产能过剩存在争议,而钢铁、水泥等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则是不争的事实,且情况更为严重。若能将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机结合,不仅能开辟新能源产业新的增长极,还能有效促进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的消化与高效利用,从而达成产业间协同发展的双赢格局。


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青年就业难题日益凸显,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类比为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非洲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快速发展,为这些富有潜力与创造力的青年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与宝贵机遇,有望成为解决就业难题、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新途径。


图说:中国正在赢得非洲建设项目的最大份额,部分青年选择出海就业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

 非洲市场充满机遇

在市场需求方面,当前有近半数人口,即约6亿人仍生活在电力不稳定的阴影之下。随着非洲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电力需求势必迎来新一轮的井喷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限制措施的出台,为非洲选择化石能源路径设置了潜在的经济与环境障碍,转而促进了对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求,这与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国内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形成了天然的互补效应。此外,非洲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巨大缺口,尤其是电力与交通网络的不足,为中国企业施展所长提供了广阔舞台,展现了双方合作的深厚潜力。


在资源禀赋层面,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国际金融公司等权威机构评估,非洲太阳能光伏技术潜力高达7900GW,风能资源更是足以满足其电力需求数百倍之巨。加之非洲在锂、钴、锰、石墨等绿色能源关键矿产上的丰富储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96%,彰显了其在这一领域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


图说:非洲拥有大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

图片来源:Stockhead


3

非洲绿色转型机会成本低

诸多国家在推进绿色转型进程中遭遇困境,其核心症结并非技术发展的桎梏或商业模式创新的不足,而是深深植根于传统产业内部的庞大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这些利益主体,诸如石油天然气行业巨头、畜牧业经营者及传统汽车制造商,常借助立法影响与舆论操控,试图延缓或阻碍绿色经济的崛起,其手段之多样,力度之强劲,实难忽视。当前,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气候变化怀疑论思潮,其背后亦隐约映射出这些利益集团施加的微妙影响。进一步而言,绿色转型过程往往伴随着对既有资产的重新评估与闲置,以及大规模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调整,由此引发的社会挑战不容忽视。


反观非洲大陆,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轨迹,错失了前几次工业革命的黄金机遇,故而并未形成强大的制造业既得利益网络。加之多数非洲国家油气资源并不富集,使得其传统产业在面对绿色转型时承受的冲击相对有限。基于同样的原因,许多国家所忧虑的大规模失业问题在非洲或许不会成为普遍现象,绿色转型的积极影响反而能在短期内显著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众多非洲居民,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民众,通过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普及首次获得电力供应,从认知层面而言,电力对他们而言天然即具绿色属性,既无经济上的沉没成本之虞,亦无传统能源思维模式的束缚。


图说:许多非洲居民是通过分布式光伏才获得电力供应

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中非绿色合作的挑战

1

 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


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对于中国基建企业而言,非洲缺乏基础设施的现状无疑开辟了商业拓展的新空间;然而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滞后直接制约了资源、信息及人力资源的高效流通,限制了部分中国企业业务版图的扩张步伐。据非洲开发银行的报告,非洲铁路网络虽规模庞大,总长度跨越8.4万公里,但其布局极不均衡,高度集中于南北两端,道路硬化率尚未及半,互联网普及率亦仅徘徊于46.8%之低位。这一系列基础设施的缺陷,显著加剧了人员与货物的流通障碍,严重束缚了非洲市场潜力的全面释放。


非洲电力供应状况同样堪忧电网覆盖率普遍偏低。截至2021年数据,东部、南部及西部非洲地区的电力覆盖率徘徊于52%至56%之间,而中部非洲更是低至不足三分之一。此状况虽为分布式发电与储能系统的发展开辟了市场缺口,但电力无法有效外输的现实困境,却极大地削弱了相关项目的经济吸引力与可行性。加之众多中国企业的产品设计与业务模式均基于电网全覆盖的假设,面对非洲电网缺失的现实环境,其适应性调整无疑将面临艰巨挑战。

图说:非洲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硬化道路比重较高

图片来源:Medium





2

非洲政局的不稳定性


有学者统计,非洲自1950年至2021年一共出现过200多起政变。在近两年里,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国家也相继发生政变。非洲政变频发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一个核心因素在于非洲国家在挣脱殖民统治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多依赖于谈判等和平手段实现政权更迭,而非武装斗争。这种路径选择虽避免了直接冲突,却也隐含了妥协的代价,使得殖民时期的部分既得利益得以延续,严重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进程。时至今日,众多非洲国家仍未能完全确立对资源及货币的主权控制,经济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制约,难以有效缓解社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此外,非洲国家的国界划分往往源自前殖民者的任意决策,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不仅加剧了国内不同族群间的分裂与冲突,还引发了国家间频繁的边界争端,为地区稳定蒙上了厚重的阴影。


图说:2023年非洲政变风险整体偏高

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确保了非洲国家在面对政局变动时,通常不会对中资采取直接对抗措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非洲国家中央集权治理能力的普遍不足。缺乏武装斗争的洗礼,使得原有的社会结构难以被根本性打破,政府对于基层社会的有效管理面临重重困难。因此,即便非洲国家官方层面积极表达对中资的欢迎与支持,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仍可能遭遇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与挑战,需引起高度重视与审慎应对。





3

现行合作模式的内在风险


目前众多企业在探讨“国际化战略”时,其视野往往局限于商品出口的传统模式,寄望于通过全球市场的拓展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于面临产能过剩压力的行业而言,海外市场更被视为缓解国内竞争压力、探索新增长路径的重要途径。然而,此种策略可能加剧中非之间因产业发展阶段差异所固有的贸易不平衡现象。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今天,非洲国家对于持续承受贸易逆差的意愿与能力均显有限。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国郑重承诺购买3000亿美元非洲产品,此举正是对非洲国家减少逆差诉求的积极回应。尽管如此,在刚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逆差问题更成为包括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内的多位非洲领导人关注的焦点


图说:非洲对中国存在贸易逆差,且近些年逐步扩大

图片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即便没有贸易战与关税壁垒,多数国家亦不愿仅仅扮演商品倾销的被动接受者角色。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便深谙“以市场换技术”之道,通过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合作与技术转移,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如今非洲国家显然渴望复制这一成功模式,利用自身市场潜力吸引中国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与本土化发展。


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归根结底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中非合作亦不例外。双方的经济互补性为政治友好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面向未来,若中国企业仍固守传统思维模式,未能敏锐把握全球化新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仅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提升非洲人民生活水平、仅依赖商品出口而忽视国际合作与本地化融合的重要性,则势必会在经济层面引发摩擦与矛盾,进而对双方的政治友好关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深化中非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已成为双方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绿色转型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而应对共同挑战必须要调动起主流国际社会,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中非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展现出鲜明的互补优势,为双方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与无限可能。气候变化议题原本是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阳谋,中国不仅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转化为推动西部大开发、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国家战略的契机。此刻的我们,也有责任帮助以非洲为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的发展权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在《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中,特别提到了反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为由采取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呼吁发达国家采取更多行动,承担绿色气候基金和“损失与损害”基金、适应基金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和动员气候资金的义务等内容,而这也是中国国际责任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国际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传统智慧的现代诠释,彰显了中国对促进全球团结合作、共筑绿色未来的坚定信念。
世界人民大团结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让我们与非洲伙伴携手并进,不断增添绿色发展的亮丽底色,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繁荣、可持续、公正的世界的到来。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520/b52321f4afc74a04b1baaf42b304fe18/c.html

2.https://www.essra.org.cn/view-1000-4490.aspx

3.https://www.africaincorporation.com/investment/94.html

4.http://www.iff.org.cn/show/5846

5.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official-document/aldcafrica2023-overview_ch.pdf

6.https://www.sfccn.com/2024/8-31/1MMDE1MTVfMTk0NzA1Mw.html

7.https://www.fmprc.gov.cn/zyxw/202409/t20240905_11485966.shtml




-本期作者-



-往期回顾-






文案 | 郑云潇

排版 | GreenGeek传播部 张慧琴

审核 | 王若骥 刘子菡

GreenGeek
GreenGeek是一个关注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高校联盟环保协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上千名公益爱好者及各行业人士。通过信息共享、交流学习、创意实践等方式,为青年提供学习与践行公益理念的机会,携手青年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