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泸州市2024年三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迅速响应抓部署,强力推进抓落实。
记者来到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走进企业、走进车间……捕捉到一幕幕赶订单、抢生产、抓服务的奋进画面。
开足马力 全力以赴赶订单
近日,在四川日盛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生产部副部长曹得成边走边说:“我抓紧时间介绍情况,现在赶订单,忙、忙、忙。”
四川日盛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泸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阮春华 摄
三个“忙”字的背后,是因为公司迎来了新一轮的订单潮。记者在该公司生箔车间看到,全部生箔机都在高速运转,一片片厚度约6微米的锂电铜箔不断生成下线、缠绕成卷。另一边工人在有序装箱成品。“我们生产的这批产品是重庆客户订的800吨6微米铜箔,本月底就要全部交货,当前我们的几条生产线马力全开,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曹得成说。
在京康医院项目建设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机械轰鸣声此起彼伏,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目前,项目已完成了基坑开挖、桩基施工等。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在春节前完成门诊大楼封顶。”京康医院项目经理汪正进介绍。
在恒力(泸州)产业园门口,厂长王田田向记者报出一组喜人的数据:今年企业的订单非常可观,1-9月企业收入达71.5亿元,同比增长41.6%。目前,恒力(泸州)产业园24个主体车间每天都在全力运行。
科技赋能 企业跑出加速度
产业不仅要兴,更要“新”。这也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的原因之一。
在恒力(泸州)产业园,记者了解到,企业已经全面建成年产10亿米高档纺织面料智能化生产项目,并于今年获得了省级“智改数转”专项政策支持。
据悉,该智能化生产项目是以车间智能网络体系架构为基础,采用智能织机、智能化纤倍捻机等设备,搭载MES、ERP等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监视、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维护,生产设备联网率达100%。打造出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网联工厂,生产效率相较于之前提升了40%以上。
“以往10多名员工花费一整天时间,也难以排出一个理想的生产计划。自从引入了数字化系统,仅需3分钟,我们就能安排好未来一个月的生产计划。”王田田说。
近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围绕降本、增效、提质、扩绿四大关键点,加大力度支持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和“产业链群”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一方面,积极邀请专家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完成合盛硅业、恒力纺织等企业“智改数转”评估诊断工作,提出“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切实降低企业“智改数转”成本。另一方面,充分梳理推广一批“智改数转”典型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在产线、车间、工厂等领域形成“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软件+”等可复制、易推广的应用场景和案例,让部分企业率先享受到了数字化管理的红利。
“现在办事效率真的高,那么短时间就拿到了两个证,我为你们点赞。”日前,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政务服务中心,泸州市杜氏面厂老板杜明华看着崭新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忍不住感慨。
近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建成投用市区“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助力服务效能再提升。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股股长徐庆介绍:“中心坚持以‘小小窗口,满意服务’为标准,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高效政务服务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充分释放惠企政策的最大红利,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还积极用好“驻企专员”制度,将惠企政策送到企业“家门口”,切实将“人找政策”、企业“上门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和政府“上门送政策”,真正打通了惠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川日盛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工作人员卓新发对此深有感触:“之前,我们对申请相关奖励扶持政策不了解,需要挨个部门问,现在可以直接向联系我们的干部询问,他们不仅到公司把政策讲明白,还主动问需求、听建议,服务特别贴心。”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到位新型工业化奖补资金500万元,不仅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也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经济商务局副局长刘波表示,下一步,园区将打好提质增效组合拳,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市委、市政府“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部署要求,从“企业视角”出发,真正摸清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求,快速梳理、深入分析、系统解决各类问题,快马加鞭破难题,凝心聚力促发展,为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
荐阅读
来源丨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曾臻
编辑丨肖婷 责编丨谢蕤
审核丨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