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一些亲身经历之前,我先解释一下题目里的“最大”二字缘何要加上一对儿引号——
一方面,虽然我已移民多年、但是国内各方朋友自我移民以来一路相伴的同情、怜悯、安慰却是经久不衰(最近的一次就在上个礼拜…)。对此,我虽然一直有些“不懂装懂”,但每次所报以的衷心感恩却是一片真挚。
按照各位朋友的解读与分析,我由于移民而“已经”、“正在”、以及“将要”遭受的各种损失不仅罄竹难书,而且一桩桩、一件件都大到不可小觑。
于是,在各种“已经”和“将至”的损失已然呈现出百舸争流、高手如云的局面之下,就这样轻率地把格局落后定义为“损失”的天花板,让我确实有一种“是否对人生过于美化?”的惶恐……
另一方面,从我移民之前至今,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格局”一词不但俨然成为大到中文网络世界、小到我的朋友圈里,最具有高度和逼格的词汇;而且又神奇地有着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通吃”效果——
从霸道总裁、成功人士,到刚毕业但还没工作大学生、中年失业的人生大师,似乎谁都对这个词驾轻就熟、挂在嘴边。
我想,既然格局一词在中文世界已经有着如此广泛的受众,而且“人生最大差距在于格局”之类已经成为格言、“格局小了”已经成为最流行的警示语,我把自己“格局”方面的落后定义为“最大”损失,想必也不会太过离谱。
就这么着吧!
一番“解释+背景”叙事之后,就说说我移民之后、在一些老朋友面前“格局被碾压”的诸多经历中、那些尚且“可与人言”的一小部分吧。
一、“必有一战”的“大国博弈”思维
我刚移民的前两年,除了开启自己从此“被同情、怜悯与安慰”的生涯之外,有一个我没想到的现象就是,有几位朋友几乎要与我“割袍断义了。
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天,我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收到了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的私信。
之所以说是“神交已久“,是因为未曾谋面的我们、相识于很多年前大家“玩论坛”的年代——我们在一个文学论坛里相识,又在论坛逐渐消失(或者“被消失”)的潮流到来之前由于留下了新的联系方式、所以多年以来总还是通过文章后面的“点赞”或者“评论”,而保持着绵延不绝的音讯。
他给我的私信“大意”如下——
“得知凯凯兄弟已经移民加国,考虑到我们与西方未来必有一战,若到届时再以仇敌相向,倒不如今日就互道珍重、说声再见。”
我看到这条短信当时就懵了,怎么都没明白为何“必有一战”?
以及——“这究竟跟我们有个毛关系?”
于是我赶紧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内疚感”进行私信互动,得到的答复之“要义”简言之为如下的两条——
首先,在“ 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每个人都要有“大国博弈”的思维。
其次,每个人的命运与未来,都应该融入到“家国情怀”的宏大叙事当中。
总之,我虽然已经忘记我们在后来是否已经完全恩断义绝,但是他当时回复的思路与决绝,确实让我自卑和惭愧了很久。
因为我的“格局”在他面前实在是“惨不忍睹”——
首先,我就看不到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之中未来“必有一战”的大趋势。
其次,最扎心的是——我就只想着自己的小感情、小交情、小日子、小思维,就永远想不到象他一样把自己这个“个体”融入到更高层面的家国情怀与宏大叙事当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第二条,虽然被冠以“其次”,但却是我所有这些经历里、所展现出来的一个“通病”——
“一种没高度、没格局、没视野的狭隘、短视、浅薄。”
说明一下——这个“通病”,在后面的故事里全都存在、就不再每次重复赘述了。
二、“GDP”里的“集中力量办大事”
移民几年里,我在朋友圈和很多社媒平台上“特别跟不上形势”的一个故事就是——我总是对GDP(特别是GDP总量)没有太大的“感觉”。
有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故事,就发生在我和一位去了南方的老朋友之间。
有一天,我刚在公交车上回复了这位朋友的朋友圈,然后我俩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互动了起来。
“你为啥要去加拿大,而不来深圳或者广州?”他问我。
“我……”我想说的是“我也不知道为啥没去深圳和广东”,因为——抱歉,我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你知不知道加拿大的GDP总量还不如一个广东省,我看不出你去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前途?”他说。
好在我已经被国内的朋友们拿“加拿大的GDP很小”翻来覆去地碾压过许多次、在这个问题上早就“放弃抵抗了”,所以直接回复——
“你说得对!”
插播一句——
我在“GDP总量”这件事上,一直觉得自己很不开窍——在整个社会都在拿"GDP总量”和“世界第二”说事儿的时代里,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迟钝”。
因为,我的格局之落后、并不足以把大家挂在嘴边的“GDP”跟我自己之间建立起来比较直接的关系。
特别是,退一步说——我特别奇怪大家为何能够整齐划一地“只谈GDP总量而不谈人均GDP”?
这种高科技的群体型“发乎于情而止呼于礼”,让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格局和思维上的“掉队”,不是一般的严重,不是一般的让我为自己感到尴尬……
而我这位朋友很出色的地方就在于,早已看穿了我那些浅显的认知、以及我那个和加拿大的GDP总量一样“LOW”的格局,于是在我“放弃抵抗”之后、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了一把——
这其实也是我为何在由于“加拿大GDP总量”而被国内朋友碾压的无数次故事中,会选择讲述这个故事。
“我知道,你可能经常听到‘中国人均GDP’并不领先的说法。”他乘胜追击地继续了我们的话题。
“这个也是我一直没搞明白的地方。”我继续着“心服口服”的态度。
“其实,人均GDP没有什么用。因为‘人均’这种东西,顶多能反映点个人生活、小日子之类的概念,这在国家实力对话与博弈的层面,根本没啥用!”他接着说。
“噢……”其实他说到这里,我已经开始自惭形秽了——
因为他说的“个人生活、小日子”,我觉得应该“很有用”……
“真到了国家整体实力的博弈与对比层面,还是要看能形成多大的合力!决定这方面的天花板吗,还是要看GDP的总量!”
“对!……你说的我好象懂了……”
“你听说过有句话叫做‘集中力量办大事’吧?人均GDP再多,集中起来的总量不够大,也是没用的!”
“对,你这样一说我就觉得很清晰了!”
我对他的高论表示不仅“缴械投降”,而且摆出来一副“不从宽、也要坦白”的主动认罪态度。
接着,我一边看着窗外的那些松树林子,一边隔几分钟用“嗯”、“对”、“确实!”来应答着他在微信里对我关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顿科普……
当然,我看的是树林子,内心是惭愧与自卑——至于原因吗,当然是自己的格局又被“降维式”碾压了。
三、“酱油”带来的“被”科普
大家也许还记得,有一段时间,某个酱油品牌成了网络热议的一个“小话题”——
具体来说,就是网友们发现,这个酱油出口到国外的包装,都写明了各种成分,而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包装上,没有这个标签。
(当然,我也很好奇——这怎么也会成为热点?哪个出口产品不这样?难道就我一个人曾经活在“出口 VS 内销”的双轨模式里?)
于是,有一个周末,某个“校友群“里议论起这件事的时候,大家让我发一个加拿大买到的酱油图片。
正好,那天下午我去买各种食品,就拿起某个店里的一瓶酱油拍了一张照片。
(加拿大商场里中国酱油的示意图)
结果这张照片,一下子让整个校友群都立刻“嗨”了!
“嗨”的原因,当然不是酱油的包装确实和国内销售的不同(多了关于营养成分的标签),而是——
我手里当时有几个硬币!
没想到的是,这几个硬币一下成了校友群里多年以来的“顶流”!
因为,整个校友群都因为这几个硬币炸了——
“加拿大这么落后,居然出门还带现金?!”
“你们没有移动支付、在线支付吗?”
“加拿大连银行卡信用卡都没有吗?”
插播一句——这种类似的“逻辑欠费”情况,我遇到过很多(并且越来越多……),类似的案例还有——
我一说——“我在加拿大开车用导航的时候,要看着地图。”
立刻就有群聊里的一堆人特别“嗨”地问我——
“加拿大的导航太落后了,居然没有语音?”
每次我都很好奇——我有提过“加拿大的导航没有语音吗?”
好在我遇到这类”逻辑奇葩“的情况太多了,于是我连一丁点儿去解释“加拿大同时也有各种卡、各种移动支付、在线支付”的兴趣都没有——
那样,会弄得好象“加拿大很在乎这个”、或者“我很在乎加拿大有没有这个”一样。
于是,我就在校友们的一片“惊呼”和“重大发现”面前,熟练地保持沉默……
但是,沉默并不能挡住其他人不@我啊,于是我的微信里就不断收到提醒——
“凯子,你了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吗?”
“你一定还不知道中国人现在出门买东西都不用带钱包了吧?”
于是,整个校友圈对我进行了一场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的,关于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等等“新四大发明”的一顿“科普”……
等过了很久、在“科普”大概风平浪静之后,我又被一位校友@,他终于把话题拉回了原来的“酱油”,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
“我知道咱们今天本来说的这个XX的事儿,事关的是食品安全,可是食品安全这种事,只要国家强大了,很快就不是个问题了!”
我说——“对对对,确实!”
我这句话可不是奉承或者敷衍——与很多年前常年的“热议”相比,现在还有几个人谈论“食品安全”?
然后,我就没有继续多说。
没有继续多说的原因,当然又是——校友们的发言,让我自己又开始自卑和惭愧。
因为我一直把“食品安全”问题看得很重,甚至也是让我考虑移民的一些“小原因”之一。
可是这些校友们关注的“新四大发明”,一个个都比我关注的酱油、吃喝这些事情“高大上”了不知道多少倍——
你说我能不惭愧吗?
那天,我自责和惭愧了很久——我的格局,怎么就只会关注这些吃喝拉撒、而且“国家一强大、就自然会解决”的小事呢?
四、“下辈子”里“最远的距离”
这件事之所以最后才写,是因为这是今天讲述的几件故事里,最让我自卑和惭愧的事情——
“当时,我简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是2018年我回国探亲期间的故事。
当时,一个夏夜,我和一位毕业于中国顶级学府的某位老朋友在“路边撸串”。
酒至半酣、畅谈人生。
难免又提到移民……
于是,我在心神漂移之间,思绪乱飞地说了一句话——
“去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切重新开始,感觉就象是又重新活了一辈子。”
“是啊,新地方,从零开始……”老友随口附和道。
“再回到中国、回到洛阳,就好象回到了自己的‘上辈子‘……”
我抽了一口在我不喝酒时平时并不沾的香烟,看着远方的夜,随口说到。
忽然,我的老友没声音了——这个,我当时倒也并没有在意。
然而,等老友再次发言时,他的问话把我了一大跳!
而我被“吓了一大跳”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他说话的态度、语气和音量,而是纯粹因为他说的内容——
“上辈子?你为什么说象是回到自己的上辈子?”
他突然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地问我。
“……”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回到上辈子?你觉得中国有那么落后吗?”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带着思考的神色看着我。
“……”
我这时候其实还是没有“回过味儿来”,但是好在移民多年被朋友们“碾压”和“科普”的次数太多了,所以我已经“娴熟”地大概觉察出问题出在了哪里……
可是,我总觉得他不至于这么敏感吧,他可是国内顶尖学府的研究生啊?
况且,我回家探亲时间宝贵,如果不是对我们的交情、对“以前的”他有十足的把握,觉得可能会“话不投机”的话,我是不会约他的……
结果,他就以一句我这些年在微信群里异常熟悉的一句“你知道中国新四大发明吗?”,开始了一场夏夜、路边,对我的一顿“科普”……
在他对我“科普”的时间里,我脑子里在想着“别的”——
天地良心地说,我脑子里之所以在“想着别的”——真的不是因为我对他或者“新四大发明”不够尊重或者不感兴趣(罪过罪过)……
而是因为我在加拿大常年被国内各方朋友科普“新四大发明”,不仅“词儿比他还熟”,关键是我早已经被科普到“麻了”、甚至“全麻了”……
我脑子里想的“别的”是什么呢——
首先,我在感受此生与人喝酒的经历中,那种“空前”的“距离感”——我在用“上辈子”感慨人生,他听到的却是“落后与强大”。
咫尺之间,桌子对面,我和他的差距,何止是上辈子与下辈子?
(此处关于这种“距离感”的心理活动描写、省略五千字……)
其次,我又开始了习惯性的、于格局的自卑与惭愧……
为啥我脑子里就只有自己狭隘、浅薄、自我的人生感受,迂腐慨叹?
为啥别人脑子里时时刻刻都想着“新四大发明”、时时刻刻想着大国博弈、家国情怀、宏大叙事?
而此事的一个后续亮点是——
几个月后的某一天,我“记吃不记打”地在微信里和另一位国内顶尖学府的高材生聊起人生……
夜半将至,话到深处,提起移民感受,我特么手贱地又不小心说了一句——
“一切重新开始,就象又活了一辈子……回到中国,就像回到了自己的‘上辈子’……”
结果,对方稍作沉默,又惊人相似地问了一句——
“上辈子?你觉得中国有那么落后吗?”
我看到这句话,立刻感到“大事不妙”!
结果,我还没来得及说一句“我错了!”
对方那句熟悉的“你知道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吗?”,已经赫然出现在屏幕上……
然后,又是一顿我连词儿都快要背下来的科普……
我当时就觉着,我这“记性”啊,就跟我的“格局”一样,算是彻底完犊子了!
五、结语
结语写啥呢?我想说——
象我这种脑子里只能想到个人交情私人情绪、想不到“必有一战”的人……
象我这种脑子里只想着吃喝拉撒、路边撸串,动不动就忘了“大国博弈”,经常能把别人科普“新四大发明”的欲望给“勾起来”的没高度、没格局、没视野型人类;
也许真的就只适合“格局遥遥落后”地活在加拿大这种、出门儿除了树林子就是浣熊和松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