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由四川文旅厅公众号重磅推出
内容由新维地景提供
川蜀之地,天府之国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
2019~2021年,历时三年,四川作为试点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文旅资源“双普查”,共普查出文化资源305.74万处,旅游资源24.57万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为宣传四川优质旅游资源,提升巴蜀文化旅游影响力,立足全省文旅资源普查的丰硕成果,今筛选出特色优质旅游资源20余类项,150余处进行推广,并以连载的形式一一呈现。
在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四川,成都平原极为难得。这片只占四川盆地9%的平阔之地,却成为四川盆地最为富庶的地方,古蜀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中心。
源于岷山的雪山,一路切山凿崖后,冲出龙门山,将大量泥沙淤塞在四川盆地,沉积形成一系列的山前冲洪积堆积扇,这些冲洪积扇不断扩大,并连接成片,最终形成广袤的冲积平原——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因而有“川西坝子”之称。(图源:地缘谷制图)
如今的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能远眺海拔6000米以上雪山的特大型城市。
西侧的大雪山、邛崃山、龙门山从平原边缘拔地而立,高度普遍在4000~5000米左右,大雪山脉的最高峰贡嘎山,邛崃山的最高峰四姑娘山幺妹峰均在成都人的视线范围。
据统计,2023年,大成都范围内就有66次观山报告,雨过天晴的早晨或黄昏,抬头,雪山群在远端此起彼伏。一千年前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浪漫意境,成为成都人人可见的实景画卷。
成都遥望雪山
雪山之下,平原河网密布,加上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为成都平原“天下粮仓”奠定了基础。
成都平原在形态上呈西北向东南的倾斜扇面,坡降在3~5‰,微微倾斜的天然坡度为“岷、沱”二江宏大的治水体系和自流灌溉体系奠定了地理基础。
从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到古蜀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到秦蜀郡太守李冰……历代统治者和治水者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岷江、沱江因势利导,最终才形成如今成都平原庞大的水网,成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地。
成都水系格局示意图(来源:成都市水文化遗产普查成果)
古老的《蜀记》中,对成都平原的描述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华阳国志》说:“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早在古蜀时期,成都平原就已经处处“有鱼田之饶”,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2021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宝墩遗址最新田野考古成果,宝墩遗址首次发现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址,这也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而在此前植物考古中,宝墩遗址还发现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黍、粟及其他植物遗存。
宝墩出土的水稻(已碳化)(图源:人民网)
最美稻田(图源:红星新闻)
地处成都平原腹地的成都,自然少不了它的滋养。物产的丰富使得生活在此的人们,一定程度少了繁重的劳务的束缚,何其幸运!
如今的成都拥有大大小小公园超过1500处,是名副其实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成都大大小小的公园
成都,3000多年来城址未移,2000多年来城名不改,为中国大都市之独有,这为城市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最佳条件,使这里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据《华阳国志》记载,古蜀开明王五世(一说九世)“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当时就有了“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说法。但是,这时的“成都”,还只是一个词,并不是专指成都这个地方。
2001年发现的成都金沙遗址,发掘出古蜀人的重要祭祀活动场所、大型建筑基址、生活居址、墓地等遗迹,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成都已经是一座早期的城市。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这是成都有文献记载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300多年。由此可见,在战国,“成都”的名称就已见诸典籍。
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塑像
因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历史上的成都成为中国著名的“避难所”“大后方”,先后有大成、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大蜀、大西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为各朝代的州、郡治所。
统治者对于成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高度重视,让这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政治地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到了唐宋时期,成都经济达到鼎盛,经济上逐步能与扬州比美。
汉,“列备五都”,成为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并称的五大都市之一。2010年,在天府广场东御街出土了两块汉碑——“裴君碑”和“李君碑”,这两通石碑分别记录了东汉裴姓和李姓两任太守的功德。其中裴君碑上便刻有“列备五都”,说明汉代成都已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左为裴君碑,右为李君碑(图源:成都博物馆)
唐,繁华盛世,“扬一益二”。唐时成都经济繁荣,最著名的是手工业,尤其在织锦、造纸和雕版印刷等领域开拓创新,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心。唐《元和郡县志》称:“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成都古称益州)。”
宋,这里诞生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北宋时期,在商业发达、物产富饶的成都,客商将自己的大量金币存入店铺,店铺则写给客商一张票据作为凭证,于是“交子”便诞生了。官府还在成都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的机关“交子务”。
古代交子图
蜀道的艰难险阻闻名天下,却从未隔绝蜀地的美名。
成都历史上就是个移民城市,从秦代开始,大规模的移民至少六次,大家耳熟能详的湖广填四川就是例证。文客骚人,贩夫走卒,五行八作,士农工商,都可以在这里安身立命,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各展所能。
洛带古镇江西会馆:今天的洛带古镇,是历经明末清初战乱后,由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中从广东、江西、福建等地迁居而来的客家人兴建而成。
元通古镇广州会馆
这里汇集和孕育出了大批政客、文学家、诗人、画家、学者、教育家等,人才辈出。西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与蜀中才女卓文君、文学大家扬雄、后蜀才女花蕊夫人、著名蓉漂杜甫等,如此众多的名家大儒,在这里建功立、游乐山水。他们,无一不是蜀地精神的化身,是这片沃野孕育的文明结晶。
杜甫草堂
“成都虽然身在四川这个相对封闭的盆地,但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的文化包容吸纳外部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保持了它自有的文化特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这样评价。
经过几千年的朝代更迭和文化沉淀,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带来了各方风俗文化,与本地文化交融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善吸纳、重交流、勇创新的成都文化,其中市井文化就是最具有特征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是自然条件、人文底蕴、生活方式等诸多元素高度聚合浓缩的精华与结晶,成就了成都独有的安逸与包容的城市气质。
《汉书·地理志》中提及成都人“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这大概是对成都人优雅、安逸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最早记载。到了唐宋时期,成都游乐之风盛极一时,对成都人尚游好乐多有记载描述。
古人泛舟图(侯潇伊 绘)
今藏于故宫博物馆的陆游行草书:锦城一觉繁华梦
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宣华苑,是唐至两宋时期成都城内著名的池苑园林景观,为当时泛舟游览胜地。图为摩珂池遗址及考古学家认定的摩珂池位置示意图(侯潇伊 绘)
如今成都的灯会、花会,逛夜市、逛庙会、游锦江,以及大年初一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都是古代游乐文化的遗存,也是成都人安逸生活的最佳写照。
武侯祠灯会
从容不迫的成都人将安逸闲适融进生活的点滴,“会享受”几乎是刻进基因里的本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永远人满为患,闹哄哄,仿佛菜市场;华丽时尚的商场街区,不分工作节假,总有数不清的年轻身影穿梭其间……美女、美食、麻将、茶馆,都是成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生活的舒适度,足以令北上广深的精英们叹为观止。
人民公园的茶客(李忠东 摄)
东门市井生活
自拍的成都妹儿(李忠东 摄)
作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吸引人的,不单是美食、美景的安逸,还有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以及成都人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如今的成都,各民族、各色人和谐共存,不同文化、不同习俗、不同生活方式在这里碰撞、交融。这座城市用它的包容心,接纳着每一位异乡人,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品蜀地风情,游安逸成都
安逸,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好逸而不恶劳,好吃而不懒做,享乐而不苟安!
成都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却啥事也没耽误!他们用双手和智慧打造着这座城市,众多彰显城市韵味的休闲景观自然散发着烟火气,用属于它独有的浪漫和态度,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来到这里。
成都特色休闲景观分布图
天府广场|城市之心,历史与现代的汇聚
天府广场,缘于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美誉,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于1951年开辟。这里,既是成都市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又是成都市的地铁交通枢纽地带,被誉为“成都的心脏”,其形式与地位与北京天安门广场相似,被评为中国十大城市广场之一。
夜晚俯瞰广场
天府广场的设计者,根据阴阳八卦规律,以太极二仪的阵势来打造景观。俯瞰广场,巨大的太极阴阳鱼图时尚炫亮,金色的太阳神鸟浮雕在广场中央熠熠生辉,展示着神奇的巴蜀文化与太极生水、水兴天府的历史风貌。
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1969年建成。这是全国唯一一尊全部使用汉白玉材料制作的毛主席巨型塑像。
太古里|古韵新风,潮流与传统的碰撞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是一处集文化保护、商业运营、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这里完美融合了欧式和中式风格——巴洛克式的花窗、雕塑,精美的马赛克地砖,四川传统民居的风格;这里聚集了众多国际奢侈品牌、时尚生活方式品牌和知名餐饮品牌。
太古里时尚汇聚
作为潮流新地标,这里还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存,最有名的当属大慈寺,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是三藏法师玄奘学佛论经的地方。仅一墙之隔,便是两片天地,妥妥的现代与传统、快与慢的完美融合。
大慈寺
春熙路|以路为名,都市的时尚脉搏
2024年是成都春熙路“开街”100周年。作为成都第一条以“路”命名的街道,它开创了成都多种商业模式的先河,开启了成都的商业繁盛之路,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商业步行街,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除了购物,这里还是成都美味小吃云集之所,麻辣甜香,绝对让你停不下来。
熙熙攘攘
“开街元老”凤祥楼
宽窄巷子|穿梭古今,最成都的慢生活
位于青羊区长顺街附近,始建于清朝,所在区域为清朝八旗居住之地,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旧时宽巷子称“兴仁胡同”,窄巷子称“太平胡同”,井巷子称“如意胡同”,至民国初,这种明显具有北方风格的名称才被“宽窄巷子”所取代,并沿用至今。
宽窄门
作为成都唯一遗留下来的清朝古街道,宽窄巷子是成都的根脉所倚和文化符号,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青石砖块的巷道,充满市井烟火气,游乐其中,你既能体味到老成都的原汁原味,喝茶、耍酒、掏耳朵、川剧变脸,又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俯瞰宽窄巷子
武侯祠-锦里|一步一景,穿越三国风华
位于武侯区,是纪念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的纪念地,由文物区(文化遗产区)、西区(南郊公园)、锦里(文化体验区)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物区内有唐碑、明碑、刘备殿、张飞殿、武将廊、前后出师表、文臣廊、关羽殿、武侯祠、惠陵、三义庙等。
武侯祠络绎不绝的游客
锦里曾是织锦的作坊,是西蜀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如今是成都最繁华的仿古街区。街道全长550米,主体建筑风格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它不仅是商业街,更是民俗文化的聚集地。
夜游锦里
成都IFS|别具一格,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全称成都国际金融中心(Chengdu International Finance Square),位于市中心红星路核心商圈,为两条最繁华的主干道的交汇,是中国西部最具国际化水准的城市综合体。
夜晚光彩照人的IFS
成都IFS以香港海港城为模范建造,以“城中城”为设计理念,由4栋塔楼和裙楼组成,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众多国际品牌跨层旗舰店在红星路沿线比邻而立,形成一条长达530米的“国际名店街”,为成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时尚风景。
这里最具“成都基因”的城市景观名片——大熊猫雕塑、最大城市空中花园——雕塑庭院、古文明与新生活的交融——古迹广场,成为无数人争相打卡的网红拍照点。
I'm here爬墙熊猫
339天府熊猫塔|俯瞰繁华,城市之巅的明珠
位于成华区猛追湾街168号,占地10亩,塔高339米,是中国西部第一高塔。目前塔上发射中央台、四川省台、成都市台以及数字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共30套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半径80公里,是四川省广播、电视、微波传输发射枢纽,同时为省市公安、消防、安全、通讯、地震、民航、无委、环保等部门提供综合性服务。
霞光满天
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绝对地标性建筑,塔上8000平方米用以开展高空旅游、旋转餐厅、室内外观光层、会展演艺及各类商务及群众文化活动,是成都的“城市明珠”,也是年轻人夜生活的“欢愉场”。
灯光秀
新世纪环球中心|最大单体,打造城市新地标
位于高新南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占地面积约1300亩,总建筑面积约176万平方米,由环球中心、当代艺术中心、中央广场三大主体构成,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建筑,集游艺、展览、商务、购物、酒店等于多功能于一体。
环球中心全景(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主体建筑以“流动的旋律”为设计理念,建筑以“海洋”为设计主题,衍生出“飞行之海鸥、漂浮之鲸、起伏之海浪”的建筑形态,其抽象的造型,梦幻的流线,犹如一件震撼视觉的抽象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
环球中心内部一角(高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成都啥样,等你来解锁!
部分照片由市(区)县文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