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顽固派:思想守旧的四大原因

学术   2024-12-07 10:01   四川  


在今天,很多人虽然活在现代,但在思想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古代人。
比如,很多人看见space X火箭发射失败的新闻,评价马斯克为“小丑”,而当火箭成功回收之后,他们又认为,这不过如此。再比如,很多人谈问题,开口闭口“某名人说”“某经典说”,似乎如果没有名家支撑,观点就一定是错误的。
其实,无论是看不见他人的长处,还是只会引述权威,本质上都是一种思想守旧。而在变局时代,危害最大的便是此类思想。

为此,先知书店在殷海光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的展望》中,提炼出守旧观念的四大原因,帮助您认识每个时代的“顽固”与“守旧”。



 一 

思想僵化
恭亲王奕䜣曾和大学士倭仁进行过一场辩论,这场辩论被视为中西文化论战的首次交锋。奕䜣认为,要应对西方的冲击,需要“中体西用”,懂得科学。
但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的传统士大夫团体对此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重要的是“承继道统”“维系圣教”,而且西方屡屡犯境,家国之仇还没报,又怎么能学习西方?以倭仁为代表的固守不变的思想,便是最典型的守旧。

他们认为,凡是与“纲常名教”相悖的内容,都是错误的。他们不擅长、也不看重逻辑,遇到不同的观点,他们倾向用教条训人,用权威压人。俗语中的“祖宗之法不能变”“祖制不可违”便是这类思想的体现。



殷海光认为,这是一种思想僵化,顽固派们的思想已经被“经典”定型,容不下新的观念。而如果继续细究,这种思想僵化的背后,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观念认为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不容否定,“传统的,便是最好的”。在今天,这种观念仍是许多暴行的始作俑者。



 二 

道德至上
道德,在传统中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要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出现了问题,他的一切都会被否定,在这种观念下,指责一个人没有道德,是成本最低的攻击方式。

比如,康有为曾被批评“好财贪利”“勾结朋党”,梁启超被责难为“背戾圣教”“蔑弃人伦”。在这些批评中,几乎看不见对康梁观点的论证,全是道德层面的指责。在今天,很多以伦理为名的“道德绑架”“道德说教”,其实与这些行为没有本质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道德”被提升到了根本性的地位。在所谓的“仁者人也”观念下,如果一个人“不仁”,那他就会被归入禽兽的行列。它意味着,人的本质是“道德人”,道德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殷海光批评道,这种道德观念极为空虚,不仅违背了道德的本意,也阻碍了理性的发展。



 三 
缺少原则
从孔仲尼,到曾国藩,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总觉得为了维护纲常,可以忽略手段的正当性,采取极端手段。
这种观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古代帝王的“愚民”政策,柏拉图笔下“一人独裁”的哲学王,德国人听起来足够“正确”的元首。这种观念认为,只要统治者能施恩于百姓,能给人民带来好的生活,人们就有义务忠诚与服从。

在今天,仍有很多人是这种观念,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好,不管犯了什么错,都可以原谅,这本质是一种愚忠。



在殷海光看来,这种观念之所以能够流传,甚至被固守,本质上是因为人们缺少原则、缺少思考,专制能改善生活,他们便赞成专制;民主能改善生活,他们便赞同民主,但很有可能,他们并不清楚,专制与民主的核心区别。

在这一层面,最典型的顽固派,在政治上确实是哈耶克口中的“没有原则的人”。



 四 
迷恋安稳
不同于同时代的思想家,殷海光的思想既有出世的超脱性,又有入世的现实性,这让他关于顽固的思考更为全面与细致。
他认为,守旧并不完全是因为利益需求,也可能是一种本能的内心反应。当文化遭遇重大挫折,看不清未来的时候,人们便容易用“回到源头”代替“寻找出路”。

在近代中国的守旧派中,有一部分是当年参加过“五四”等运动的激进人士,但他们之所以变成守旧派,不完全是因为观念的转变,也是因为激进的革命耗尽了精力和热情,而传统文化为他们提供了“休憩”的居所。



殷海光指出,这一转变并不能证明这些人士,思想由进步倒退回了守旧,只能证明他们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相对于很多人对守旧的一味指责,殷海光的思考无疑更客观。
近百年来,守旧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让中国的进步步履维艰,时不时走向倒退。更不幸的是,在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每一个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人,都应该时刻警醒这些错误思想的回潮。而警醒自己的前提,便是理清守旧的根本原因。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由殷海光绝版许久新近复活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的展望》,帮助我们认清近代中国的守旧与进步,看清每个时代顽固思想的本质。


北游独立评论
做最好的深度阅读品牌,用哲学解构历史与政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