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涛:寻找真理,都是从面对黑暗开始的

学术   2024-12-03 10:01   四川  

提起金观涛,大家容易被他“20岁去北京,40岁到香港,60岁来台湾”的传奇人生吸引,然而,他的学术历程,远比人生经历更传奇——

70年代,在动荡中,他就开始了对“正统思想”的反叛,将当时还属“前沿”的科学方法引入社科领域;

90年代初,当启蒙受挫后,他意识到系统论不能充分解释这一复杂现象,又用10年时间完成《观念史研究》,通过“观念史”的方法,力图厘清为何对西方现代思想的重构,反而催生国人走向了乌托邦主义

21世纪,人类文明面临着集体的彷徨。他又站在文明“发生机制”的高度,提出一种既能解释不同文明演进脉络,又能理解当下的大历史观;

2020年,他又将视野拓展到更宏大的哲学层面,开始探索现代社会根本的思想困境。

作为“80年代的话题引领者”,在经历过数十年的学术传奇后,如今已年过古稀的金观涛先生,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最审慎的思考与热情。连他自己都惊讶于自己说:

“人到老年,居然还在思考与青壮年时代差不多的问题,而我则全力以赴,始终如一。”

近两年,金观涛先生致力于他提出的一个全新观念:“真实性哲学”,在其刚刚出版的新作《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及本书的前作《消失的真实:现代社会的思想困境》中,金观涛洞见了当下在政治、科学和哲学领域遭遇的种种“真实性危机”:

政治上,全球政治、经济共同体的“价值基础”正在失去“真实”,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不可阻挡,人类心灵与文明的大倒退似乎势不可挡;

科学上,一方面,新兴技术在各个领域开始快速普及和应用,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对科学的宏观理解,却开始盲目自信可以扮演“造物主”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当今“真实性”的困境,就来自对现代科学的迷信;

哲学上,20世纪占据主流的分析哲学,不仅没有弥平科学与人文的巨大鸿沟,反而让哲学以及一众以哲学为基础的人文学科困在牢笼中,加剧了人类用以感知、理解社会的真实心灵的解体。

正如金观涛老师所说:“今天,我们有繁华的物质文明,但反观人类的心灵,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脆弱,害怕死亡,懦弱和怯于反抗。”

从《兴盛与危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再到当下的“真实性哲学”,金观 涛老师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现实的思考。然而,黑暗总是惧怕思想的火光,金观涛老师的作品也在数十年来经历着坎坷的命运,他的《中国思想史十讲》至今只有上卷,而无下卷面世。

金观涛说:“自轴心时代以来,寻找真理都是从面对黑暗开始的。”他于2021年刚刚出版的《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不过刚刚两年便遭“绝版”。目前二手市场溢价严重。先知书店有幸获得本书少量现货库存,搭配金观涛其他作品组成“金观涛作品集”共5册,仅以原价发售。

本书数量极其有限,售完即无货。此外,我们还有幸获得金观涛老师“真实性哲学”二书亲笔签名版。感兴趣的书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北游独立评论
做最好的深度阅读品牌,用哲学解构历史与政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