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机降准降息。新一轮的救市政策已经在路上了。
刚刚结束的央行会议上释放了7大信号。
这次跟以前不一样。
最大的变化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向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时隔14年重新提出。
说明什么?
情况已经很紧急。遇到的挑战也可能是14年来最大的一次。
暗含什么?
利率持续走低。
我们的利率将会在接下来的一段周期里,从较低的利率转向更低的利率,利率走低的趋势将会得到确认和加强。
据证券时报报道,央行本次会议讲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会议指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有两个要点,分别是择机降准降息、互换便利操作和增持再贷款。
央妈的动作很快。
会议结束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会议要点中的互换便利操作第二次招标就开始进行了(首次招标时间是更早的10月18日)。
另外一个会议要点,择机降准降息大概率也不会等的太久。
我们大家应该很快就会见到更低的利率。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利率足够地低,资金成本才能足够地便宜,我们大家的风险偏好才会慢慢改变,大家的预期才会慢慢发生变化。
数据来源:wind
举个例子。
我和同事聊天时,说降息到什么程度时你才会去消费、去投资、而不是再选择存款?
同事说,当下就不会选择存款了。存款利率降得太吓人,1年前的1年期定存挂牌利率还是1.45%,转眼间就掉到了1.10%。(见上图)
这个利率在25年不出意外就要跌破“1”字头了,存它还干啥?赖好买点儿余额宝就比它香。
如果利率继续下降,借贷成本跟着下降,比如降到了3以下、2以下,我肯定会借钱,这么低的成本,随便搞点儿投资应该都会赚回来。
同事说,如果能够负利率,那就更是使了劲儿地借钱,投资、消费,手里一分钱都不会留(存);留着就是负债,还要倒贴给银行钱,干嘛干这傻事儿?
所以当下,就是资金成本和资金回报率的博弈阶段,就是通过压低利率,低于资金回报率,方能刺激资金投资!
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僵局就会被打破,预期就会被重塑!
利率持续走低,低于资金回报率之际,预期一定会改变。
解释一下逻辑。
市场的资金成本为5%,而投资回报率为4%时,资金成本高于投资回报率时;大家伙忙活一年,累死累活赚的钱还不够偿还银行的利息。经济活动就容易放缓。
这种反馈会导致投资回报率进一步走低,比如3.5%。
市场的资金成本走低到3.5%时,投资回报率为3.5%,资金成本与回报率持平,经济活动因为预期的惯性会继续低迷。
这种负反馈会继续存在,并压低回报率,比如到3.0%。
市场的资金成本走低到2.5%、2.0%,甚至2%以下时,资金成本开始小于回报率,这时市场经济活动开始慢慢触底,再慢慢反弹、复苏。
所以,政策一定要走在市场前面,利率一定要走在预期前面。
数据来源:wind
资本市场也同样如此。
当你的借贷成本越来越低,低到资本市场的股息率以下时,就产生了套利机会。资金,也有了投资的驱动力。
请注意,是投资,而不是投机。
比如说,中证A500指数ETF(159357)为代表的中证A500在2025年1月3日的股息率(近12个月)已经高达2.86%。
横向比较,股息率处于过去10年的高点区域。(见上图)
注意,这个区域也是14~15年牛市的起点区域。
当然,10年前的借贷成本也普遍高于现在50%以上。所以,从比价角度来讲,现在要比10年前更具吸引力。
纵向比较,中证A500指数ETF(159357)为代表的中证A500股息率低的时候一度跌破1.5%。
对应的周期大致有2个时间段,分别是2015年的6月、7月;及2021年的1月、2月。
注意,这两个区域正是两波牛市的泡沫高点。
至此,我们可以据此得到一个有意思的、且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股息率较高时,往往有牛市基础;股息较低时,往往有熊市风险!
背后的逻辑就是当资本市场的股息率足够高时,高于银行存款利率,高于房子租售比,甚至也高于市场的借贷成本时。
资金就有动力抢筹,市场就有走强的基本盘。其实,这也是很好地解释了银行板块能够逆势走牛的现象。
相反,资本市场的股息率足够低时,会发生什么呢?大家都忙着把钱存银行,忙着去放贷,忙着其它更有回报率的投资。
资金就有动力抢跑,市场的抛售就会开始。
这不一定精准,但仍然不失为一个重要参考。
最后,择机降准降息就是在和市场赛跑;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