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评|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政治经济学系统解读

文化   2024-10-25 13:29   江西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号角,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之际,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全新重磅力作《新质生产力:强国理论与生产力认识新飞跃》近期由我社隆重推出。该书为我社“彰显中国之理”书系之一,全书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解读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办,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新质生产力、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该书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所长裴长洪研究员撰写了书评予以荐读,书评刊发在《中国经济时报》2024年10月25日第4版,现予以转发。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政治经济学系统解读

简评《新质生产力:强国理论与生产力认识新飞跃》





这是一本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解读新质生产力的专著,系统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核心要义、时代意义、发展举措,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高质量发展、新型生产关系、新型举国体制、国家竞争优势、民营经济、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命题、重大体制、重大领域的内在关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党全国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之际,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所著的《新质生产力:强国理论与生产力认识新飞跃》由江西高校出版社隆重推出。

这是一本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解读新质生产力的专著,系统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核心要义、时代意义、发展举措,深入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高质量发展、新型生产关系、新型举国体制、国家竞争优势、民营经济、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命题、重大体制、重大领域的内在关系。

作者周文教授是政治经济学领域专家,长期致力于经济学中国化研究,关注重大时代课题。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重要命题后,周文教授即以理论工作者的自觉和敏锐及时关注新质生产力研究,应该是国内最早专注于新质生产力研究的学者之一。2023年9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专访周文教授的文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文章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的见解。随后,周文教授发表在2023年第10期《改革》上的论文《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成为CNKI上关于新质生产力引用量和下载量最大的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之后,周文教授又不断加深对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成果不断系统化,这本书可以说是其近一年时间以来潜心研究成果的结晶。

与有关新质生产力的同类著作相比,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不算太早,但它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多维度系统解读新质生产力,讲清楚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并及时融入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因而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对当前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新质生产力是应有之义。

综观这本书,可以说较好地体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新质生产力进行学理化阐释;二是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整体的、历史的、辩证的、基于实践的考察和研究;三是从构建经济学中国话语、中国理论的高度认识和解读新质生产力。这从书的名称和全书的谋篇布局中亦可见一斑。

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学视角,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新质生产力蕴含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从底层逻辑上解读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既实现了理论上的创新,也提供了实践新思考,彰显出研究的深刻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该书在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超越性,认为新质生产力理论内含着总结提炼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和引领未来走好强国之路的关键性举措,揭示出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由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水平提升,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术语创造性地、系统化地构建了强国的中国理论,彰显对我国未来发展、发展中国家崛起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意义。

针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偏差和误区,如将传统产业排除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之外、未充分认识到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等,书中运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进行了剖析和纠偏,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帮助社会形成正确认识具有及时廓清作用。

从系统性来讲,这本书除专题论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时代意义之外,还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高质量发展、新型生产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命题、重大体制、重大领域的关系逐一进行专题阐释,从而形成对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度全景式扫描透视。

从宏观上看,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高质量发展、新型生产关系等重大命题互相之间有着高度耦合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从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特征来看,必然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战略引领作用,激发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等新型业态加快向绿色发展转型。

书中对这些内在关联的重大命题、重大体制、重要领域等进行逐个剖析阐释,从而形成“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论证合力,体现了对新质生产力的深刻理解。



该书亦实现了诸多理论创新。例如,在论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时,认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指引,二者具有共同关键任务、共同价值遵循、共同发展要求与共同实践原则”,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在论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时,认为新型生产关系“是能够促进技术发生关键性颠覆性突破以及促进关键性颠覆性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系列制度和体制”,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诠释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论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时,认为“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是特殊的协作形式”“新型举国体制作为当代体制创新,是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体现,二者共同锚定以科技创新助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这一中心任务,实现生产力的跃迁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从而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从实践性来讲,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当前国际环境、用以指导突破未来发展关键性问题所总结、提炼出的概念,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研究新质生产力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这本书很好地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性要求,每一个专题不仅基于实践提出理论思考,而且着力围绕新质生产力怎么做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例如,在论述新质生产力与民营经济时,提出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得益彰的实现路径。

在论述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时,从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建设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绿色新型生产关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关键路径。

在论述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时,对数字经济如何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如何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真正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等进行了思考。

这些基于理论、历史和实践总结出的路径探讨无疑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总体上看,这本书既积淀了作者近期潜心研究的成果,又融入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其出版可以说非常及时解渴,对正确理解认识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裴长洪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购买链接

来源: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

编辑:胡  芸

初审:王  芳

复审:王  珍

终审:李友生

江西高校出版社
服务教育 弘扬学术 传播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