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怎么干,他们做出了榜样(上)

文化   2024-09-24 10:23   江西  

编者按: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9月3日,江西省委宣传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公布了2024年度全省高校“最美辅导员”推选结果。他们是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同路人”,更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逐梦人”。他们是良师、是益友,用爱与智慧陪伴每一个学生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今天,小编带您走近“最美辅导员”——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赖华和何川,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育人故事。↓↓↓↓



1.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


中共党员,维吾尔族,江西科技学院教育学院。

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是江西科技学院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江西科技学院“石榴籽之家”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现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常委、江西省青联联合会教育界别副主任,曾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使者”等荣誉称号。


他发起的“全国高校新疆文化周”活动吸引全球20万名大学生参与,组建的“新丝路创客驼队”帮助700多家农户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带动6000多名大学生创业。2024年1月,他为母校捐资100万元设立“石榴籽民族团结奖学金”,用以奖励为民族团结事业作出贡献的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

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出生在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着的新疆和田策勒县。他说,在初中历史课上学过“南昌起义”,从此开始向往这座红色的英雄城。2014年,米拉迪力带着梦想来到这片红土地,开启了他的逐梦之旅。


团结青年,积极引领创业潮

在校期间,米拉迪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团结带领同学投身大学生创业大潮。他联合全国47个城市、150多个创业团队的新疆籍大学生,搭建首个“数字丝绸之路”,组建“新丝路创客驼队”,影响6000多名大学生创业;他聚焦脱贫攻坚,带领创业团队发起“中国红·和田枣”万名大学生助农众筹活动,帮助七百多家合作农户年均收入增加五千元,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路。他发起的项目曾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江西省金奖、全国银奖,获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金奖、全国铜奖,获“创客中国——寻找最具投资价值创业项目”全国十强、“大学生商业计划书大赛”金奖等荣誉。



留校任教,言传身教助育人

2018年,江西出台高校配齐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的政策,校领导找到刚毕业的米拉迪力,鼓励他留校任教。求学期间学校给予的温暖米拉迪力记忆犹新,心怀感恩,他欣然同意留在母校担任辅导员,帮助、引领更多青年成长成才。

米拉迪力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同学们分享创业故事,亲力亲为引领更多大学生投身创业。每年毕业季,他深入到毕业生中间,疏导就业压力,鼓励大家充分把握利好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参加各级创业比赛,积累实践经验,他指导的创业项目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

米拉迪力深知“言传身教”对育人的重要意义。2022年疫情期间,他和团队成员写下请战书,加入志愿者队伍,奔赴南昌抗疫一线。他把上千个馕、数千串烤肉,做成千余份热腾腾的“疆式快餐”免费提供给抗疫人员。一时间,以《谢谢你,米拉迪力》为题的新闻报道传遍洪城,感动、温暖了无数人。在他的感召下,江科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牢校园抗疫防线。



感恩奋进,身体力行促团结

2023年,为了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米拉迪力担任主持人的“石榴籽之家”辅导员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以服务少数民族学生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活动、红色专题演讲比赛、红色主题研学、民族团结进步大讲堂、创新创业讲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师生先后获第二届“石榴花开·南昌印象”微视频比赛二等奖,“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优秀指导老师奖;工作室获评第三批南昌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在学校30周年校庆之际,米拉迪力捐款100万元,设立“石榴籽民族团结奖学金”,用于奖励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或家庭困难的学生,获《人民日报》、半月谈、人民网等媒体关注。

来南昌10年,米拉迪力虽经历了大学生、创业者、专职辅导员等多个身份的转变,但他始终坚守初心,认真履行每一个身份肩负的责任,先后被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新时代赣鄱先锋”等荣誉称号。


“从学生时代到进入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一次又一次改变着我的命运,引导我追求进步。”在米拉迪力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无限潜能。他格外珍视辅导员这份工作,坚信教育的力量能够改变人的一生。未来,他会更加贴近每一颗年轻的心灵,用心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2.赖  华


中共党员、汉族,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赖华坚守辅导员岗位16年,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关注学生成长规律,将关爱“精准”触达学生心中。她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将红色文化、家国文化和矿业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创新“1+3”特色思政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红心向党、矿业报国”,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做新时代乘风破浪的“追风者”。


她指导的学生和班级获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集体”、全省首批红色班级、全省“微团课”大赛特等奖等荣誉20余项。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学校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30余项。
以文育人,引导青年学子“红心向党、矿业报国”,点燃青春梦想;亦师亦友,陪伴学生一路前行,春风化雨、精准育人;行为示范,做成长的“风向标”“导航船”,教研相长,守正创新,这就是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辅导员赖华的写照。自2008年以来,她一直奋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创新打造“1+3”特色思政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红心向党、矿业报国”,一批学子已成为矿业行业的管理及技术骨干。





心怀“国之大者”  坚持为成长领航

以红色文化挺起信仰“脊梁”。赖华坚持打造有温度的思政第二课堂,连续10年带领学生到瑞金、于都、兴国、大余等红色教育基地缅怀先辈,组织青年学子探寻红色足迹,组织重走长征路,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找到青春与家国融合的最好“打开方式”;组建宣讲团,进班级、进支部、进社区广泛开展红色宣讲,一批批“时代发言人”脱颖而出。她所带班级先后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江西省首批红色班级(于都班)等荣誉。

以家国文化架起奋斗“桥梁”。赖华坚持把思想教育搬进社会课堂里,每年带领学生围绕科技支援、义务支教、走访慰问和社会调查等开展实践服务,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补钙、充电,帮助大家在社会实践中成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多面手”。“通过实践活动,我被脱贫攻坚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深深触动,毕业后我也想到一线去。”小黄如愿成为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服务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

以矿业文化培养时代“栋梁”。 她坚持育人与学科发展特色相结合,主动承担培养矿业发展传承者的历史使命。她深入挖掘整合矿山思政资源,带着学生录制视频、研读矿史,共同探寻共和国第一国企的红色矿业历史;坚持13年开展“矿业人生——寻访矿冶奠基人”活动,在见证了一批批矿业先驱者和学科发展的苦难辉煌之后,一届又一届的矿业学子对专业从无奈选择到主动热爱,并积极投身专业学习,85%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扎根在基层、奋斗在一线,涌现了一批留赣基层就业先进典型。

聚焦“关键小事”  坚持为成长守护

给予学生家一样的温暖和力量。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事总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赖华,查询档案、留学证明材料、在校表现证明等等,这些她都积极帮助。学期末集中考试前夜,一位同学半夜因病需要住院治疗,她在医院整夜陪伴守护;学生在外地发生了纠纷,她第一时间赶赴异地协调,直到问题完全解决才马不停蹄地赶回学校。就这样,用每个朝夕相处见证学生点滴成长,她成为了那个能走进学生心里的人。小刘现在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他说:“成为一名辅导员,在我看来像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与责任的传承。”

通过小切口来讲大道理。赖华坚持精细化育人,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来自农村的杨同学性格偏内向,赖华发现他做事认真负责,就鼓励他担任班委,指导他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目前在国外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郑同学说,自己能够坚定科研之路也要感谢赖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小龙同学谈起赖华时总是很感激,因为在他迷茫和困顿的时刻,是赖老师拉了他一把,成为照亮他大学生活的那盏灯。

注重“育学同行”,坚持做经师人师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而在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赖华也意识到强大的理论支持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工作之余,她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撰写和发表论文20余篇,2022年获评学校辅导员系列的高级职称。

她发挥传帮带作用,创建校级辅导员工作室,聚集并带动了一批辅导员,帮助指导他们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工作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和成就。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富于创造力的年纪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辅导员,赖华很庆幸能从事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工作。她朝着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不断努力,打造独属个人的“思政故事”,而她的学生们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接过时代发展的接力棒,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3.何  川


中共党员,汉族,江西警察学院治安管理系。

自2006年加入专职学工岗位以来,何川始终扎根一线,在执行安保任务和执勤任务时与学生同吃同住。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安保任务中,他与学生共同上岗,积极疏导在执勤中遇到的问题,对有些发烧、疑似新冠阳性的同学,果断送医并陪护。为了守护全系学生的心理健康,他花两年时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他担任“红绿灯”普法宣讲团的指导老师,积极开展普法宣讲近百场,普法人数达十万人次。


在公安教育一线,何川以公安文化为魂,以无私奉献为笔,书写了平凡又不平凡的公安院校人民教师感人故事。展示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风采和公安院校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



公安文化

——心灵的灯塔

公安文化是公安事业的灵魂所在,它承载着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深刻内涵,是每一位公安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何川深知,作为一名辅导员,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他始终将公安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用忠诚和担当为学生树立榜样,用公正和廉洁管理学生各级中队及组织,用为民情怀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们被公安文化的光芒所吸引,被何川的言行所感染,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公安人才。何川利用新媒体等网络阵地,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畅所欲言,了解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慢慢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陪伴他们顺利毕业、成长成才。


高质量发展

——学工工作的新使命

何川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他创办了“红绿灯”普法宣讲团,在近十年中,利用假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寒假见习时间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普法宣讲近百场,普法人数近十万人次。

他积极参加上级部署学校需参与的各类世界级、洲际会议活动的安保任务。2023年杭州亚运安保任务中,他全程52天在一线与学警同吃同住同上一线,带领的增援安保队伍严格做到了“零违纪”“零泄密”、涉警舆情“零发生”,实现了安保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守护成长,坚实保障

——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何川带过的学生年龄横跨80后、90后和00后,学生的年龄在变化,心理特点也在变化。为了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他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十九载,他妥善化解了数不胜数的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将无数心理隐患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和初期。

对何川来讲,帮助学生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责任。他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同步开展职业荣誉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真正让发展型资助理念落地;何川常常自嘲,说自己是个“资深胃病患者”,但是,他每次都轻伤不下火线,很快返回工作岗位。同学们都对他的身体状况十分关注,他反倒安慰起大家,让他们不要担心。



面对荣誉和成绩,何川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学工团队的支持,更离不开公安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他感慨地说道:“我只是学生管理一线的一个缩影。我从学校的学工团队里,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学习到了不同的理念和做法,我喜欢和同事交流,和学生互相成就。”

何川喜欢这个岗位,热爱这份事业。“最美辅导员”不是终点,而且起跑的发令枪。他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公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后来,我来到了北方,在中国最大的城市北京定居。我最初来到北京时,北京到处都在盖高楼,到处都在修路,北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建筑工人的喊叫声和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绝。

我年幼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秋天我漫步在北京的街头……”这句子让我激动,因为我不知道在秋天的时候,漫步在北京街头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当我最初来到北京时,恰好也是秋天,我漫步在北京的街头,看到宽阔的街道,高层的楼房,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我心想:这就是漫步在北京的街头。

应该说我喜欢北京,就是作为工地的北京也让我喜欢,嗜杂使北京显得生机勃勃。这是因为北京的喀杂并不影响我内心的安静。当夜晚来临,或者是在白昼,我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想着我自己的事时,身边无数的人在走过去和走过来,可是他们与我素不相识。我安静地想着自己的事,虽然我走在人群中,却没有人会来打扰我。我觉得自己是走在别人的城市里。



书籍推荐

《辅导员工作实务》

周多道  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定价:45.00元

订购热线: 13607001334(刘老师)

内容简介

全书通过体系建构、实践检验和全面总结,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理论阐释,将职业发展、科学管理、创新创业和企业文化等知识深度融合,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面。

作者将辅导员工作体系概括为“3363”模式,即:订立三个目标和规划(班集体建设目标和规划、学生个体培养目标和规划及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守住三个阵地(第一课堂、主题班会与第二课堂),建好六个中心(综合文明实践中心、职业素养拓展中心、专业技能强化中心、管理科学运用中心、企业文化体验中心与双创能力训练中心),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

周多道,副教授,高级职业指导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审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实践与研究,主编教材3部,公开发表论文16篇。

本书特色
政策性强

逻辑性强

实操性强

适用人群

1.可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或自学用书。

2.可作为辅导员工作研究的参考资料。







来源: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

编辑:胡  芸

初审:王  芳

复审:王  珍

终审:李友生

江西高校出版社
服务教育 弘扬学术 传播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