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瀚 清 《岁朝欢庆图》】
纸本设色,尺寸:82.4×5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新春团圆和乐场面,将新春节庆欢乐的气氛,描写得淋漓尽致,长辈们坐在前厅聊著天,观看满堂儿孙嬉戏,满心欢喜,妇女们则忙著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在前厅後院中忙得不可开交,小孩们则在庭前玩著各式的游戏,他们打著太平鼓的、吹著笙、敲锣打鼓、玩起悬丝傀儡等等,使个庭院充满著欢乐的气氛。
人物造型圆润可爱,颜色浓厚富丽充满著吉祥喜庆之味。而小孩们最喜欢的大概就是放爆竹了,在这幅画里,两个孩童蹲在地上数著一篮各色花样的鞭炮,面露喜色,另一个红衣男孩则正拿著香小心翼翼地接近地上的鞭炮,绿衣孩子则捂著耳朵,频频回头看著是否点著了,圆润的身躯把儿童放鞭炮时的刺激紧张的情形,描绘的相当深刻。
#全球大拜年# #遇见艺术# #过年好#
一、《四序图》卷
创作背景与简介:《四序图》是姚文瀚的传世之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为绢本设色长卷,纵31.5厘米,横318厘米,描绘了宫廷仕女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的悠闲生活场景。
传统元素表现:画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典雅的设色,展现了宫廷女性在春游、纳凉、游湖、赏雪等四季活动中的生活情态。这些场景不仅反映了当时宫廷的生活习俗,还融入了传统的季节象征和自然元素,如春天的花卉、夏天的湖泊、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雪景等。
二、《紫光阁赐宴图》卷
创作背景:紫光阁始建于明代,到清代成为皇帝阅射和殿试武举之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紫光阁修缮完成,乾隆下旨将平定准部、回部的100名功臣画像张悬于四壁。次年正月,乾隆皇帝又在此设庆功宴,王公贵族、文武大臣、蒙古族首领以及西征将士百余人出席。姚文瀚所绘的《紫光阁赐宴图》便描绘了这一宏大场面。
传统元素表现:图中建筑借助西洋绘画手法而沿用中国画传统的手卷形式来表现,人物服饰、举止均体现了清代宫廷的传统礼仪和文化氛围。同时,宴会上的餐具、酒器、桌椅等物品也展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趣味。
三、《仿宋人文会图》卷
创作背景:此画为姚文瀚仿宋代文人雅集场景所作。
传统元素表现:画中人物或抚琴、或对弈、或品茗、或挥毫泼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画中的山水、花木等元素也融入了传统的自然观念和审美情趣。
四、《勘书图》
创作背景:该画的题材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南唐翰林待诏王齐翰所画的《勘书图》。乾隆帝或许目睹四库馆臣校勘工作的繁复情况,有意让画家摹绘《勘书图》,以缓解馆臣紧张的情绪。于是,姚文瀚创作了这幅描绘五位文士在勘书之暇小憩情形的画作。
传统元素表现:画中文士的神态各异,环境优雅,翠竹遥相呼应,竹叶随风摇动,凉意顿生。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传统文人气息。同时,画中的衣纹线条细劲连绵,起伏转折处能得宋人风致;赋色细润艳丽而不失雅淡,别有韵味。
综上所述,姚文瀚的作品在表现传统元素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清代宫廷和文人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氛围,还融入了传统的自然观念、审美情趣和季节象征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