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叶澄海研究论坛第三十五讲成功举办

文摘   2024-06-03 15:56   北京  



2024年5月3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数据科学中心叶澄海研究论坛第三十五讲在明德国际楼40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讲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王鸿铭主讲,他所报告的主题为《数字时代“信息形式主义”生成的组织学分析》。本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黄晨老师主持,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卢春龙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吕杰老师进行评议,校内外师生约20人参加了活动。


王老师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数字时代的海量信息为优化政府治理能力与推进国家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政府监控信息范围扩大、信息掌握越多,整合信息、处理以及回应信息能力有所缺乏,导致信息赋能转变为信息形式主义。基于上述现象,研究回顾了信息治理同科层组织的密切联系,注意到不同信息形式代表不同治理权力,进而影响官僚制行使权力的好坏差异。研究根据信息形式与治理机制的匹配关系,提供了帝制中国治理简约化、计划经济时代治理去形式化、改革年代治理横向竞争以及数字时代治理形式主义在内的四种类型,并着重阐释数字时代中信息海量扁平、精确透明、多元流动的信息形式何以使得既有治理机制的效用削弱,造成信息形式主义。



在评议环节,卢老师对研究提出看法如下:研究关注于既有中国政治理论框架下的治理机制在信息化时代遭遇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对中国政治既有分析框架的掌握,并试图在中国政治理论研究中不断创新。但在分析对象上,理论有所淡化信息形式与治理机制关系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进而需要将分析强调具体关注于政府内部的信息治理挑战。理论框架上,需要甄别传统央地关系与数据时代下央地关系治理问题的不同差异展现,并且对惩罚机制对形式主义的影响可能性同本文的主要解释有所区别。



吕老师就研究内容提供建议如下:研究为信息处理机制于信息形式之间关系提供了2*2类型学,核心展现了信息与国家能力的不同关系。但在学理概念辨析上,正如斯科特等人对国家现代化工程提高社会可见度的强调,信息形式可能内生于治理现代化工程;同时,对信息形式的具体性质以及信息治理机制的内在含义需要做出更为明确的概念界定。在经验实证上,研究可以对具体信息形式与治理机制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展开呈现,并可以进一步关注于信息采集的组织层级和类型对治理本身产生的下游影响。


王老师对各位老师的评议意见进行回应,并对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关于信息机制类型的具体识别、政府对机制采用的情境策略做出解答,并感谢评议老师的意见和同学的积极参与,以及师生对研究的持续关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叶澄海研究论坛。



编辑 | 叶澄海系列学术活动工作组 张涵

人大国关数据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数据科学中心官方公众号,旨在发布中心相关的学术活动信息、学术前沿引介和服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