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红书这或许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我们总是不满足单一的服务,而更看重增值服务的那一部分,好比blender,国外产的往往只有一种功能,一旦被国产品牌效仿,它就会同时变成一个六边形战士,可以榨汁、可以做肉馅,甚至可以打豆浆。毫无疑问,华人在赚钱方面总是很有创意。华人陪伴师的兴起,也让西人们看到了自己的需求。在X平台上,有网友表示认为这是解决移民没有归属感的方法。有人称自己不是中国人,但也很需要陪伴服务。但也有人将陪伴师和性工作者等灰色职业挂钩,认为是在打擦边球。网友的评论有偏狭之处,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行业在尚未成熟时面临的种种风险。从陪伴师角度来说,个人安全是第一大挑战,毕竟如今的加拿大,在Facebook Market上卖二手电子产品都有被抢劫的风险,隔着网络,你很难知道需要你陪伴的是什么人。针对这一点,很多女性陪伴师会特定服务于女客户,并且拒绝夜间外出服务。像Helen这样成熟的从业者则开始从老客户的refer中挑选新客户。来源:小红书第二个难点在于,陪伴师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应对客户的负面情绪。专业的心理咨询有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包括咨询师本人也要定期接受谘商。相比之下,陪伴师更像是一种野路子,最怕没能抚慰到客户,自己也因吸收了过多的负能量,被带进沟里。与此同时,法律风险、税务风险也是这一新兴行业不可避免的挑战。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向陌生人倾诉更多不是基于信任,而是不希望影响自己人设的安全性。然而,与专业心理咨询不同,目前陪伴师行业并未形成真正的职业伦理。客户的隐私是否能真正得到保护全凭陪伴师的良心。当身在异国的你打开小红书,看到这些情绪价值拉满的非典型求职信时,你可能已经被算法预判了“孤独”。你是愿意花钱雇一个一天的朋友,还是走入社区结交真正的朋友?信息来源:The Canadian Press,小红书、小宇宙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