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当成"工具人",是人到中年最心酸的痛

文摘   2024-10-28 12:00   日本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写道:"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但生活的真相却是:世界上太多的重逢,都是因为需要你。

前几天,许久不联系的大学同学小王突然打来电话嘘寒问暖,聊了半小时近况,最后话锋一转:"对了,听说你在XX公司做高管,我儿子今年要找实习,你看..."

放下电话,我苦笑。在这个世界上,又何止小王,又何止这一次?

很多人都说:人到中年,最心酸的不是被人遗忘,而是只在被需要时才被想起。

有句话说得好:"当一个人频繁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多半不是因为惦记,而是因为需要。"

那些让我们心酸的时刻,都是被当作"工具人"的明证。


01

不是关心你,而是需要你

记得前段时间,一位做人力资源的朋友发了条朋友圈,字里行间满是无奈:

"最近的工作状态:早上被同事艾特找内推,中午被前同事约饭打听行情,晚上被亲戚问孩子实习机会。我不是一个HR,我是一个人形工具箱。"

评论里很多HR都有同感。有人说:"但凡认识一个HR,就觉得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希望。"还有人调侃:"HR是所有人的老朋友,但只在找工作时才想起的那种。"

这让我想起《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怕的就是沦为交易,成为彼此的工具。"

确实如此。当一个人主动联系你时,不是问你过得好不好,而是要问你能不能帮什么忙;不是真的关心你,而是因为需要你的资源。

就像知乎上一个高赞回答说的:"你以为的被需要是一种情分,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工具属性的体现。"

那些看似的热络,背后都是赤裸裸的需求。

02

越是年长,越是"工具人"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场景:

领导对你嘘寒问暖,往往是有事要你加班;亲戚热情联系,必然是要你帮忙某事;朋友突然示好,多半是看中了你的资源。

《人民日报》曾发文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热情。"

这话虽扎心,却是现实。尤其是当我们年龄渐长,位置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带着目的接近你。

一位企业高管说过:"当你爬得越高,就越分不清谁是真心和你交往,谁是看中你的价值。最后索性把所有关系都当作利益关系,反而活得轻松。"

这种看透不说透的无奈,或许是每个"工具人"的心酸。

就像《三体》里说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而在今天,天真和过度相信人性,同样会成为生存的障碍。

03

从"工具人"到"智者"的进阶
其实,被当作"工具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没看清这个现实。

《职场观察》中有个案例:一位基层主管每次被同事请吃饭,都会帮忙,结果越帮越心累。后来他想明白了,干脆直接说:"这事我能帮,但得给我说清楚来龙去脉。"

结果反而赢得了尊重,因为他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工具人",而是一个有边界的智者。

罗翔说得好:"边界感不是无情,而是爱人爱己的智慧。"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当作"工具人"时,不妨:

  • 直接点明来意,省去试探的过程;

  • 设置明确边界,说清能帮与不能帮;

  • 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度投入情感;

  • 学会适时拒绝,不要事事迎合。

就像作家刘瑜所说:"最好的关系,是界限分明的温暖。"

那些真正的智者,既不会因为被需要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被利用而愤世嫉俗。他们懂得:这个世界本就是相互利用,关键是你在被利用时,是否也在利用对方。

记住:不是每一个需要你帮忙的人都在利用你,但每一个只在需要时出现的人,都能值得你真心以待。
如果你不能避免成为"工具人",那就做一个聪明的"工具人"。既不拒人千里,也不予取予求。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在生活中,你只需要知道该避开哪些事情,剩下的基本都会很顺利。"
人到中年,难免会成为别人的工具。但至少,要成为一把有尊严的工具。

点击关注“华山论派”,探究人性本质
你若喜欢,点个 

华山论派
派者,本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