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作品展播|三等奖《家乡巨变》

民生   2024-11-04 13:55   云南  

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大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大理市教育体育局、大理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大理市、大理经开区“讴歌盛世华诞 抒写魅力大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作者的大力支持和踊跃投稿,获奖作品聚焦“讴歌盛世华诞 抒写魅力大理”这一主题,以鲜活的题材和生动的笔触讲述大理故事、传递大理声音、展示大理形象,充分展现了大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凝心聚力,奋力推动大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表达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的信念和决心,体现了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深厚情怀。

今天为大家展播

成人组三等奖作品《家乡巨变》

更多获奖征文作品将持续展播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我是一名八零后,从小生活在山区,我亲身经历了家乡从贫困到富裕的巨大变迁。今天,向大家讲述我家乡的故事,表达我对党的感恩之情。


八九十年代,家乡的生活条件十分辛苦。村里大部分人靠种地为生,农田贫瘠收成微薄。每年都要面对风吹雨打干旱缺水的困扰。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在艰辛之中。那时候,我们上学的条件很差,学校简陋,教学设施落后。记得那时候,家乡的路还没铺上水泥,雨季来临时,泥泞的小路总是让人难以行走我们上学需要走很远的山路,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得满身泥巴。到了学校,鞋子不仅湿透,还裹满稀泥,我们用棍子扒去泥土,用蒿叶擦拭,或在草地上来回蹭,然后轻轻走进教室,希望不要有太多的泥巴被带进教室。



我上二年级的一个雨天,鞋子太湿了,我的脚泡在鞋里冻僵了,我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我决定把鞋子脱了,放在教室后面。被泡皱的脚像极了现在爱吃的泡鸡脚,褶皱的脚掌踩在教室的木板上,那是一种用树锯出的木片用钉子钉在楼板上,宽度不超过20公分的木条。虽然很是粗糙但是踩上去的那一刹那,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如一股暖流直击心窝,啊!原来不穿湿鞋,真舒服呀!可是一上课,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因为我们是复式班,我们和三年级的同学背向而坐,我那双裹满泥水的石林牌老鞋赫然立在三年级学哥学姐的右前方,只要他们的视线偏离黑板45度,我那双脏鞋便不可能不被看见。那时候我们的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都是要交叉给我们两个年级的同学上课。给我们讲课几分钟,布置好作业,然后又去给三年级的上课。那天上课时,语文老师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这是谁的鞋,我想在那一刻三年级的同学一定齐刷刷地看向我的那双脏鞋,全班同学都向后看去,这其中也包括我,同学们没有嘲笑而我的脸却像烈焰灼烧,我那双被泥包裹了的脏鞋寂静地无精打采地躺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孤独得像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它又脏又丑连我这个主人都多少有些嫌弃它。我缓慢地举起了手,然后老师说了什么我已然不记得了,只是记得好像有一阵春风吹来,温暖而又明艳……


多少次梦回童年,那双湿鞋依旧躺在我记忆的大海里,清晰得像群星里的月亮。记忆里的母校小学,墙壁斑驳,三面是土墙,只有两扇木头做的窗户,这种窗户没有透明的大玻璃,第四面墙是木头栏杆做的,这样的教室真正做到了夏凉冬也凉,夏天倒是凉快得没话说,冬天刺骨的寒风在教室里乱窜,那个年代也是没有多余的衣服,羽绒服这样高级的词语也是在很多年后才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那时候的冬天真的是让人冷到怀疑人生。教室里老旧的桌椅让人坐下时总是发出吱吱嘎嘎的反抗声。老式黑板上写下了那个年代我见过的最好看的字体,空气中飞扬的粉笔灰成了我上大学的基石。时至今日,我也依然能闻到那粉笔灰独特的芳香。操场上的沙土路面坑坑洼洼,杂草在七八月的暑假里疯狂地生长。毋庸置疑,我们那充满快乐的全开放式操场在暑假里沦为旁边村民放牧拴马的好场地……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又回到了自己曾经读小学的地方,我换了一种身份,我站上了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我像歌词里写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今的母校,经过岁月的洗礼,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变得更好!学校里网络全覆盖,一根根网线直通教室,成了我们山里孩子看世界的重要纽带。希沃一体机功能强大到人人称赞。昔日里的黑板,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它会和一个叫“白板”的搭档,同时出现在传播知识的舞台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口号轰轰烈烈,大刀阔斧。如今的母校已然和城里的学校相差无几。



党的好政策就像春风,吹遍了家乡的每个角落。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那篇名叫“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作文,老师说我写得最好,还读给了全班同学听。如今看来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确实在我的作文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却远远超越了我的作文内容。


党的政策如春风化雨,一拨又一拨,脱贫攻坚的号角吹遍山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又声势浩大地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村民们在党的领导下,勠力同心,凝心聚力,如今的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走进村庄,曾经坑坑洼洼的村道变成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道路两边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柑橘和石榴园。这些果树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果实累累、远销省外,成为村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村民们通过科技种植,提高了果树的产品和质量,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家乡还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家乡的山坡上,到处都是茂密的桑树林。昔日里荒凉的红土地变成了致富村民们的绿洲,每到春天,桑树上的桑叶就会茁壮成长,绿意盎然,成为养蚕的重要食物,也滋养着脚下这片热爱的土地。你相信吗?春天所有的惊喜都抵不过这大地上铺满绿油油的桑叶,这不是臆想,因为春天的花纵有姹紫嫣红的色彩,却没有穿在身上的温度,这些桑叶最终变成了人们生存战斗的武器,“衣食住行”排行之首的“衣”正在村民勤劳的手中完成第一次华丽的转变。当山坡上长满绿油油的桑叶,大地一样才有了底气,重回精神抖擞的模样。歌者只会把大地吟唱,作家只会给大地文章,唯有农人真实热爱着这片土地。家乡人民通过勤劳的双手,种桑养蚕,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生活质量。



近年来,家乡还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家乡远处的山坡上,到处都是整齐划一的光伏太阳能板。这些光伏项目不仅为家乡提供了清洁能源,还为家乡人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也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顾过去,我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我们大理人民通过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家乡的变化,不仅让家乡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作为一名八零后,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有幸见证了家乡的变化,如今也有幸成为家乡发展的一员。作为一名在家乡教书育人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家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作者简介:

李凯芳,大理市双廊镇石块完小



编辑:向红玉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




文明城市建设我知道
问: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您知道大理市正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吗?


全国文明城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高,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2021年大理市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资格,本轮创建周期为2021年至2024年,今年是迎“国测”攻坚之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的参与和支持。





大理融媒
发布大理大小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