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小女孩犯错面壁的视频,听完母女俩之间的对话,令人深思。
小女孩红着眼睛啜泣,妈妈劝导:“服个软,我们还是好朋友。”
“你都把我聊墙上了,我们还谈啥朋友?”孩子反驳。
妈妈没有放弃,继续柔声坚持:“你就不能服个软吗?”
谁料,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委屈”地告诉妈妈:“我这不随你吗?犟!”
很显然,妈妈有些错愕,她刚想给自己找说辞,女儿却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妈妈,你就别说我了,给点面子吧。”
听罢,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她继续教育:“你真想要面子?”
孩子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妈妈,你放心,我下次肯定改,我保证。”
但妈妈似乎不吃女儿这套,她反驳:“但是你昨天也是这么保证的啊?”
接下去,小女孩的回答令人震惊,不得不佩服:小小年龄,思路清晰,逻辑完美,无懈可击。
她先说自己昨天人小不懂事,但今天长大了(真的是一夜长大啊);然后给妈妈支招,如果她不听话,妈妈可以买点好吃的哄哄她。
更关键的一句话是:“妈妈,你不是常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要讲爱的……”
妈妈破防,张开双臂,母女俩以拥抱和解。
是啊,家应该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但不知不觉,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却习惯不断“讲理”。
此时此刻,小女孩稚气的声音,犹如一记洪钟敲在父母心底:
亲爱的爸爸妈妈,乖巧时,请你爱爱我;不听话的时候,也请你一样爱我……
我们常常说“要无条件地爱孩子”,可怎么做,才是“无条件的爱”呢?看完以下几个家庭日常,也许你就明白了……
原央视主持人王小骞在一次采访中说,有一天,她突然被女儿的满口脏话震惊了:一个文气的女孩,怎么可以蹦出这么“脏”的内容?
当下,王小骞就炸了,她想立马制止孩子“不准说脏话”,也想训诫孩子“再说脏话就要狠狠揍她”。
但是,她很快冷静下来,因为她知道:家长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怒,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说脏话错在哪里。
即便孩子受制于家长的怒威,但在背后,可能会说更多的脏话,适得其反。
深呼吸后,王小骞问清楚了孩子说脏话的原因,她用形象的比喻让女儿明白了说脏话错在哪里;
接着,她又坦诚和女儿一起讨论说脏话的行为问题,让孩子自己思考,进而得出总结;
最后,她又为女儿提供了一个纠正说脏话的方法。
一番交流下来,王小骞再问女儿:“宝贝,你还说脏话吗?”
女儿诚恳地摇摇头:“不说了。”
诚如孩子保证的那样,在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在家人的共同敦促下,女儿经过努力,终于改掉了说脏话的习惯。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那就是在孩子说脏话的时候,为人父母明明很生气,但依然能够理性克制自己的怒气,循循善导,让孩子明白:表达情绪不是问题,但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方式。
家长有素养,用春风润雨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
穿着汉服,扎着麻花辫,戴着漂亮的发饰开心转圈……
如果不做说明,你能想到这是一个考试得14分的孩子状态吗?
事实上,就在前一秒,孩子拿着低分成绩单不敢吭声,她忐忑而又认真地问妈妈:“妈妈,你确定不生气吗?”
在得到妈妈肯定回答后,小女孩简直无法相信,她以为自己考了这么低的分数,一定会让妈妈暴跳如雷!
但实际上,父母在这个问题上,给予了孩子难能可贵的理解和包容。
妈妈问爸爸:“女儿考14分,你顶得住吗?”
开车的爸爸沉默了一会,然后苦笑一下回答:“顶得住,为她14分骄傲。”
哪有父母不在乎自己孩子的成绩,但诚然如这位妈妈思考后说的那样: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成绩,常常只顾着自己生气,自己伤心,却很少换位思考,这个时候,最难过的其实是孩子。
妈妈表示,接下去,她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孩子梳理知识点,一起迎接困难。
她希望,传递给女儿一个信心:无论什么样子,爸爸和妈妈都跟她站在一起。
爸爸淡定、妈妈豁达、孩子释然。
一家三口,让人看到人间美好。
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不只是在孩子取得高分时,为他开心鼓掌,更应该在孩子成绩低谷时,没有对他表示失望。
理解并接纳孩子,即便她远不如自己的期待,但作为父母,依然对孩子充满信心。
父母给孩子注入心理能量,才能陪伴孩子走过最难熬的时光,迎接阳光灿烂的美好。
在一家烧烤店里,顾客很多,生意很好。
爸爸忙着烤鱼,孩子自告奋勇为客人端盘送菜。
就在小男孩端着热气腾腾的烤鱼快要走到客人桌前时,因为疏忽,他没有看到拐角处的一箱啤酒,脚被绊了,人摔了,烤鱼也打翻了。
当众犯错,孩子吓得六神无主,回过神来的他,大哭着跑向爸爸道歉。
但接下去,爸爸回应,却令人暖心。
爸爸安慰儿子:“没事,别哭,爸爸再烤一个,你歇着,我来!”
简单一句“没事,爸爸再烤一个”,勾起无数网友回忆里的感伤:
“我小时候,好心给做饭的爸爸帮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我爸对我又打又骂,说我一点用都没有!”
“我突然泪流满面,小时候因为家务做得不好挨了很多打,甚至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挨打……”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最负面的情感,不是悲痛,不是愤怒,而是羞耻感。
故意也好,不小心也罢,哪一个孩子不是犯错中跌跌撞撞成长?
孩子犯错,父母当众羞辱,是毁掉一个孩子最粗暴的方式。
无条件的爱,那就是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仍能以平和、友善之态安慰孩子,包容他的过错,和孩子站在一起,维护孩子的自尊。
父母接纳了犯错的孩子,孩子接纳了自己犯错的事实,才更能够让孩子明白:犯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犯错后承担责任。
有个妈妈很苦恼,孩子才3岁,却频频撒谎:
不想睡觉,谎称要尿尿,结果蹲在小马桶,没有半点尿意;
打坏了水杯,死不承认,反而脸不红心不跳嫁祸给正在卧室呼呼睡觉的爸爸……
妈妈问:孩子这么小就开始撒谎,要不要暴揍他一顿,长长记性?
孩子撒谎,打一顿就能变诚实?
钟南山院士说,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屈服,但并不一定能让孩子诚服。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钟南山小时候也撒过谎。
有一次嘴馋,钟南山拿着父母给的餐费,悄悄买了零嘴。父亲知道后,没有暴怒,只问了一句:“南山,你好好想一想,你这样做来骗我们,到底做得对不对。”
没有打,没有骂,但爸爸的这句话掷地有声,让他铭记一生,从此把踏实做人当作人生信条。
撒谎是孩子成长路上必经的一段弯路,父母的第一反应,对孩子影响深远,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孩子“行路”的方向,走出迷途,亦或一意孤行。
无条件的爱,就是要求父母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允许孩子犯错的意识,给孩子空白去思考,孩子才有空间面对自己的错误。
父母“刻意教”,不如孩子“自发悟道”,孩子明理了,教育这件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个男孩向妈妈吐槽:“妈妈,我发现同学家都好有钱啊,感觉我是班里面最平凡的一个家庭了。”
妈妈听完,哈哈一笑,反问儿子:“你拿什么去衡量我们家很平凡?”
儿子如数家珍报出一串豪车品牌名字,言语中,充满了羡慕、嫉妒之情,还有一份深深的自愧不如。
妈妈听完,沉思了一下,郑重地问儿子:“孩子,父母是谁,做什么,那是父母;你去学校里面是学习知识的。你要记住三个点,你是谁、你在哪,你来干嘛!”
接着,妈妈又语重心长地启发儿子:“孩子,财富不过是我们的硬件设备,你知道什么比财富更重要吗?”
儿子摇摇头,妈妈坚定地告诉他:“一个有价值的孩子!”
瞬间,男孩发自内心地笑了,如醍醐灌顶,他一下子明白了生活的真相。
妈妈的这番话,让他心悦诚服,从“心”开始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家庭。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那是在孩子的价值观迷失时,父母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自愧不如,依然用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生活态度,睿智的人生智慧启迪孩子,帮助孩子拨开迷雾洞察问题本质,从而坚定做更优秀的自己。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
“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于万物而言,阳光促生长;于孩子而言,父母的爱,伴他们成长。
我想,这份爱,只有加上“无条件”三个字,才会成为孩子生命中,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唤他们随时回家的信号。
因为,这份无条件的爱,给予了孩子托底的力量。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
不仅了解了名著,还顺带学会100个“产自”《西游记》的成语。
100集,100个成语故事,仅需不到20元!
点击上图,让孩子试听一集,保证爱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