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是承载未来希望的种子,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是我校教育事业不断前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有效落实中山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初中部着力加强对新师的培养。通过对“双新”理论学习,本学期开展了“新师展示课”及“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校级教学研讨课及研修活动,终于结出硕果。
近日,我校初中部张璐与王沐楠老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分别做了课程展示及优质课说课展示。
张璐老师在展示课中,紧紧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巧妙融合了我校的“问题引领+N环节”教学模式,设计了《质量》一课。他创设学习情境,以物质分类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教学和学生学习体验活动,使学生高效掌握了质量的定义、专属符号以及基本单位等知识,并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质量单位填空练习,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质量单位概念的认知与记忆。
课后,中山区物理教研员付帅与全区青年教师对本课进行了教学研讨。付老师表示,张璐老师在课程设计、课堂节奏掌控以及学生活动组织等多个维度均有极大进步。课程的教学重点设计精准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思路清晰,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浓厚兴趣。
王沐楠老师所教授的《世界的地形》在“工匠杯”比赛中获得好评,她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说课展示。该课以一带一路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引出陆地地形及海底地形,用一带一路将世界的地形整堂课串联起来。课堂上,还设计了超轻黏土动手制作各大洲地形模型、观察总结地形分布大势、分组汇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突破重难点。
中山区地理教研员李国红老师认为,王沐楠老师以“一带一路”为情境,设计巧妙且立意深远。整节课通过情境引发问题,逐步转化为任务导向,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会和建构知识。这种设计有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拓展与深化。在超轻黏土制作大洲地形的实践活动设计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参与,不仅落实了地理区域认知素养,也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张璐、王沐楠两位老师为我校初中部新入职的教师,大连市第十五中学坚持青年教师“一年站稳、两年胜任、三年骨干”的培养目标,扎实推进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我们深信,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下,新师的稳步成长将会继续为十五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排版|李战霏
图文|韩燕飞
审核|佟世军 刘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