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等|梁盛修(壮族):“金洞”往忆(散文)

百科   2025-01-01 21:42   广西  


“金洞”往忆


广西天等|梁盛修(壮族)


重游故地见巨变,思绪涌来拟成文,忆苦思甜激奋进。祝愿新的一年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百姓生活更加红火!——题记
“金洞”是崇左市天等县原来的一个乡,1987年从向都镇分设出来,2005年撒乡并入向都镇。原金洞乡辖贵合、福利、美乐、那坡4个村,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总人口11500余人。原乡政府距县城60公里,是当时全县最偏远、交通和经济发展最落后的乡镇,也是我20岁时参加工作的第一单位。


“学成梦碎”遇机缘


1995年,我怀着中专毕业包分配工作、端上“铁饭碗”的梦想,以全县报考中专学校考生中第19名的中考成绩,填报了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但在开学缴费时学校告知选择该专业需补缴一定的费用,望着父亲向亲朋好友借来厚厚的一叠一叠10元大钞票,最终还是选择放弃缴费而服从学校调剂专业学习。然而,1999年7月毕业时却被告知取消了中专毕业包分配工作的政策。
2000年,天等县为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首次以公开招聘方式从大中专学生毕业生中招聘30名“村官”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工作,经过激烈的考试面试角逐,我有幸从数百名考生中脱颖成为天等县首批“村官”中的一员。


“苦志劳骨”增才干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为充实当时号称“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县里决定先把选聘的“村官”主要安排到当时计生工作最落后的金洞乡、向都镇、把荷乡协助开展工作。2000年7月赴任那天上午,新选聘的“村官”们集中在县政府大门两侧举行欢送仪式,每名“村官”胸前戴上一朵大红花,在倾听县领导激情洋溢、催人奋进的讲话之后,大门两侧的乐队敲锣打鼓,在欢快的锣鼓声和人群的欢笑声中踏上了工作岗位。
我与其他3位男生、4位女生共8人被安排到金洞乡,经过3个多小时颠簸的车程(当时从县城经龙茗镇、上映乡、把荷乡到金洞乡都是崎岖的三级柏油路和泥路,从县城经宁干乡、向都镇到金洞乡的道路都是沙石路和泥路)来到了金洞乡政府。环看乡政府四周,光秃秃的山头,感觉极为荒凉。
乡政府大门左右只有围墙的地基未建围墙,人员可以随处通行;从大门步入院内,看到低矮的房子、狭小的院子、丛生的杂草,大门口有一条泥沙路直通院内一排低婑的砖混平顶房(干部宿舍楼)。泥沙路将大院分成两左右两边,左边有一块杂草泥地连着一栋占地几十平方米、高四层的农业推广站服务楼,紧贴该楼往里面是一座如学校教室般大小、破旧的瓦房就是乡政府会议室,会议室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口用人工手摇取水的水井,也是干部日常生活的主要取水源。
瓦房会议室往里隔着一块宽约几米的空地就是大门正对进去的那排干部宿舍楼,有8间左右,每间不足60平方米,设计成两房一厅一厨一卫格局,每间房间和客厅均安排有干部居住。
乡政府中间泥沙路右侧是一块铺有沙子的平地,连着平地是新建成的一排仅一层、共8间办公室的办公楼,8名“村官”被安排在从大门进去办公楼的第一、第二间房间居住,每间面积约20多平方米,4个男生住在第一间、4个女生住在第二间,房间里面中间作为走道、左右两边各有2个用水泥砖叠起、盖上用木片钉成凹凸不平的木板便成了床。
因房间里没有卫生间,要上卫生间或洗澡时需沿着办公楼往里面用石头砌起来、破旧且没有门板、分男女各两间的公共卫生间解决,后来乡领导从干部宿舍楼里安排一客厅一厨房一卫生间给予使用,解决了住的问题。
金洞乡内没有集市,群众赶集都是到向都镇集市。在乡政府周边仅有两间小卖部,一间位于乡政府大门对面左前方、隔着一条宽约六七米的泥沙路、用铁皮搭建而成、面积10多平方米;另一间稍大点的小卖部位于乡政府大门右边、隔着一条泥沙路,该小卖部旁边搭着几块石棉瓦,石棉瓦下有个木架作为售卖少量猪肉类、青菜类等食物的摊点,这就是乡政府所在地的“商业中心”。
每天上午一般会有一两位猪肉商贩、两三位附近的村民在石棉瓦下摆摊卖肉卖菜,超过上午11点多收摊返回,因此,每天中餐菜、晚餐菜必须在早上采购好,否则就难于吃上菜。因煮饭炒菜用水需到会议室前面水井摇杆取水并提到厨房,每天安排2人轮流负责买菜、煮饭和炒菜,解决了食的问题。
金洞乡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乡党委政府工作,参加工作之前对于乡党委、政府做什么工作并不了解,生活中经常听到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等称呼,认为乡长就是乡里最大的领导,以致于到金洞工作之初并不知道乡党委书记排在乡长前面、分管计生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排在计生办主任前面,可以说对乡镇基层工作的了解是一片空白。
金洞乡计划生育工作当年被南宁地区戴上“黄牌”的帽子,年底要“脱冒”成了主要工作目标,备感压力巨大。“村官”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乡计生站做好人口出生、死亡核实,修改填写有关卡册资料,协助动员违反当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对象户落实有关政策等。乡计生站干部和“村官”分成4个工作队各包1个村,我与其他两名站干部负责贵合村。
贵合村虽是乡政府所在地,但当时整个金洞乡交通闭塞是个大痛点,解决饮水难也是大多数群众的期盼,尤其是该村刀屯就是一个通路难、饮水难的典型。刀屯四面环山,通往外界只有两条山间崎岖小道,一条通往向都镇街圩;另一条通往金洞乡政府,群众主要用于到乡政府、村委会办事等,因此该路平时过往人员并不多,路面仅可步行且杂草多。
根据包村工作需要,我每月至少从乡政府步行到刀屯开展有关工作一次,每次都是早上出发,走山间羊肠小道、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开展工作后一般中午在屯里喝点玉米粥填饱肚子、下午返回。那时刀屯群众家家户户房前或屋门前都建有一两个蓄水池,夏天雨季时引水到蓄水池里储存起来供全年日常使用,看着蓄水池储存的雨水,小虫在里面不停的游动,群众使用这些储存水煮出来的玉米粥放入口中时感觉有点酸味,但在饥肠辘辘的那个时刻只能口吸强咽填充肚子。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和一名站干部去刀屯在他朋友家用午餐,桌上放有一小盘青菜、一盘装有可以见到底部的几粒花生、另一盘装几小块猪血,这就是5个人(还有屯里队长、户主家人)的午餐菜,闲聊中得知:“屯里土地少且缺水、菜不容易种”、“刚才去摘菜时见到田边有几棵花生顺便挖来剥炒”、“猪血是近两天屯里有亲戚杀猪后分给的,分成几餐食用,今天只有这几块了”等等,感觉到猪血是户主舍不得吃而用来招待我们的“稀缺菜肴”,也深深感受到群众的纯朴和吃、住、行的艰难,后来每次去该屯时都是在肩上挂个小包,包里装些肉、水和资料,头上戴着个草帽,手里拿着根木棍,有点“丐帮”出行的样子。 
计划生育工作的另一项内容是动员违反计生政策的对象户落实政策,在没通电话、更没有手机的那个年代,就需要在天还没亮、计生对象户还没出门干农活之前到达其家才能见到人、开展思想工作,因此,半夜三更起床进村入屯是经常的事。
当时,下村的交通工具是以自行车为主,除了站长有辆嘉陵70C摩托车、下村时开车灯跟在队伍后面照亮前方外,其他人员都是自己带上手电筒、骑上自己的自行车下村入屯,而且当时通村入屯都是沙石路或泥路,道路坑坑洼洼,晴天时微尘满天飞,后车跟得太紧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路。
下雨天时道路泥泞,泥巴会粘到车轮、鞋子,手里还得拿着一根木棍时不时下车剐掉车轮上和挡板里面的泥巴,特别是冬天夜雨更是冷飕飕且路面滑更难骑行难,可见工作确实不易。
而到一些对象户家中后,有些群众根本不听解释、不配合工作,工作存在不小的压力,但这些困难和阻力阻挡不了计生站干部和“村官”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村官”们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加班加点整理台账材料(当时没有电脑,材料都是手抄手写,工作量较大,加上从金洞乡到天等县城每天只有一趟班车早上7点10分在乡政府门前发车经停向都镇后开往县城,中午12点左右到达县城汽车站,下午14点30分从县城返回,由于车程占用的时间较多,平时连续上班两周后休息4天,而“村官”们休息日一般都呆在乡里),在上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金洞乡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上级检查,脱掉了“黄牌”的帽子。
因协助工作任务已完成,2001年5月,县里对“村官”们做了调整安排,我调到了上映乡上美村任村委主任助理,离开了金洞乡。

“忆苦思甜”当奋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这段饱含中国智慧的话教导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2024年12月底,因督查工作需要前往天等县向都镇路过原金洞乡政府所在地时,看着乡政府右边通往县城和向都镇的水泥路、经大门前通往把荷乡的水泥路,忆起当年工作点滴,驻足与群众闲聊,得知这些水泥路已经修通了好多年,现在从原金洞乡政府经宁干乡通往县城的都是水泥路、车程仅半个多小时。
近几年来还修建了很多通屯水泥路,不少家庭开上了小轿车。经过深入了解,也深深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经过这几年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等,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真真正正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红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变化巨大,有感而写此文。
回忆昔日困苦,激励奋进担当,每当在办公室“爬格子”写材料到三更半夜困乏时,想想当年半夜三更寒冷的雨夜、单薄的衣着、微弱的电筒光线、骑行在泥泞的村屯路、入屯时还常常伴有四面狗叫声,精神就会提振;每当工作遇到困惑时,想想当年砖为床脚、木片为床板的“硬床”,想想来回四五个小时步行在山间羊肠小道上的疲惫、想想喝着小虫水中游动煮成的酸酸玉米粥,还有什么困难没有办法解决呢?
2025年是金洞乡撤乡并入向都镇的第20年头,也是我在金洞乡工作以来的第25个年头。如今,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一去不复返,号称“天下第一难”工作已经成为历史。金洞乡工作期间,我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得到了磨砺成长,是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虽然未如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未有担起大任的机遇,但珍惜当下、知足常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玄学有曰: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管是坏事还是好事,你都把它当作好事。从金洞乡出来的那批“村官”有的已经担任县直部门主要领导,有的已成为部门中层领导干部或业务骨干;曾经在金洞乡政府工作过的不少干部也担任处级、科级领导岗位。深信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金洞人民的生产条件会得到更大改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主编点评】梁盛修老师以自己读中专毕业后恰好遇到“不包分配”,成为县里第一批不包分配后的“村官”,就此与“金洞乡”结缘的往事,回顾了与金洞朝夕相处的那些岁月。简陋的环境、难走的山路,以及“天下第一难”的攻坚任务,虽然很艰苦,却也给作者及同一批“村官”得到了锻炼,后来这批村官各有所成。特别是作者忆及金洞并将其与今日欣欣向荣的金洞对比时,更肯定了在金洞工作的那段岁月对自己一生的积极意义。是一篇朴实却又富有年代情怀的散文。(李承骏)

作者简介:梁盛修,男,壮族,1979年11月出生,广西天等县人,读书毕业后响应号召到村级任“村官”,后在村级任村委主任助理,在乡镇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党委宣传委员、党委组织委员,在县直部门任《今日天等》报刊记者、编辑,党群口多个领导岗位历练,多年从事文稿写作工作。2006年以来,先后荣获“崇左市优秀共青团干部”、“天等县优秀团干”;《广西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左江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先进通讯员”,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先进通讯员”;摄影作品荣获崇左市政协系统第五届“德天杯”摄影比赛非委员组“优秀奖”;课题报告被评为自治区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二等奖;理论文章被评为“崇左市创先争优论文征文比赛优秀奖”;被天等县委县政府评为“‘争当发展先锋’先进个人”等荣誉。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您好!你现在用的电话套餐,流量够用吗?通话时间够用吗?去哪里都问别人要wifi密码?尴尬不?别这样了

      🧧推荐你办理,原价 299现在只需“20”月租。“100+18G”全国高速流量。“100+100分钟”全国通话,“3000分钟”网内通话。通讯内部卡只有两个名额,想要的转 20 定金给我帮你留一个。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本人李承骏简介如下:

作者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中国广电推广大使。唱作歌手。

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百色作家
《百色作家》,一个立足于中国广西百色,面向全球原创写作者的文学评点平台。每篇文章均配有作者简介、风采照片并进行评点。欢迎全世界华文写作者投稿,在这里一展才华!我们将与《发烧友文学》一起联手为大家展示更多的才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