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半个世纪的山㟖
广西靖西|黄朝东(壮族)
中秋佳节,温柔的阳光如细丝般轻轻洒落在故乡的每一寸山川湖泊之上,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金色纱幔,熠熠生辉。故乡的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溪流、每一片草丛、每一株树木,都与我有着千丝万缕、难以割舍的联系,它们承载着我无尽的眷恋与深情,这份情感,任凭时光流转,也撕扯不去,倾诉不尽。清晨,正是这份深沉的情感驱使,我再次踏上了那段熟悉而又充满挑战的山路。我攀登过两座陡峭的山坳,又穿越了两道崎岖的山㟖。在世人眼中,山与㟖往往是艰难险阻、危机四伏的代名词,让人闻之色变。然而,对于我和我的家族而言,这两座山坳与山㟖,却是我们两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我们历经风雨、坚韧不拔的见证。在这里,我们学会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学会了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更学会了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每一次回望,都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凝视,每一次攀登,都是对生命力量的深刻体悟。20世纪中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兴义乡的乡长甘必春慧眼识珠,推荐我的父亲前往栋本村小学担任教职。从我们的老家到栋本村,沿途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和险峻陡峭的山㟖,交通极为不便。记忆犹新的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便随同父亲一同前往栋本村小,以跟读的方式开始了我的求学之旅。高中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投身于农耕生活。在那三年的时光里,我无数次地攀爬过那两座熟悉的山坳——陇论坳与陇龙坳,以及穿越了那两道深邃的山㟖——陇论与陇龙。无论是肩挑沉重的肥料踏入山㟖,还是满载着金黄的玉米棒与甘甜的红薯回村,亦或是频繁地前往山㟖中打柴以备冬日之需,那些日子都历历在目。山㟖中的树木因质地坚硬且易燃,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资源。尽管山路遥远且充满艰辛,但正值青春年华的我,怀揣着无尽的活力与勇气,面对再大的困难也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两代人与这些山和山㟖结下了不解之缘,情感深厚。那时的道路,是由乱石堆砌而成,坑洼不平,泥泞难行。然而,正是这些艰难险阻,铸就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今早我带上一瓶开水、一把雨伞出发了,去寻找五十年前的足迹。当我来到陇论前山坳的脚下,映入眼帘的是排堂屯。这个屯子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从陇论搬迁出来的。那时,属于田的耕地面积是从我们足邦屯和新圩屯划分拨给他们的,而作为交换,他们陇论的畲地也按量划拨给了足邦和新圩去经营。正是这样的渊源和姻缘,让我有了机会无数次地攀爬这山坳,穿越这两个山㟖。现在排堂屯的后山绿化很到位,一棵近半亩面积的大榕树有十株,树胸围有两米多宽,枝条如同老龙展翅,伸向空中和四面八方,犹如一把大大的雨伞撑开,覆盖大地,有的树上挂满树丝丝,仿佛是老人的胡须,随山风飘荡,有的已深深地扎入地面,为它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从山坳口往下一望,好一片的绿色世界,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从排堂屯山脚往陇论山坳爬,过去是古人用简易乱石垒砌而成的山路,很陡滑,也不知走了多少个年代,石头都磨光滑了,每挑上一百斤的担子,无论挑上山坳或挑下山坳都很吃力,上气不接下气,汗流渗透衣服。那时我心里还十分感谢先辈们为我们垒砌了一条简便的石山路,方便人们来往,先辈们艰苦创业,为后人树立了无形的榜样。四年前政府投资改道铺设了水泥路,十分便利近几个村屯的村民进山㟖种植开发。当我沿着这条新路到陇论,这个㟖估计有三百多亩的畲地,有的地段土质很肥沃,当年种玉米,玉米棒有六、七寸长,颗粒又饱满,煮粥好甜香,收获时我们挑回村里,一天四次来回压红了肩膀,但我们也分享到丰收的喜悦。现在展现在眼前是一片近五十亩的百香果园,是我屯梁克辽的承包园。我和他聊了一下,他说:今年刚销一半,收入有二十万了,剩下的也不低于十几万吧。那盈利多少呢?他很自信地回答:今年好收成,南宁老板来收购,一斤6.5元,可盈利十几万。好啊,传统种植转变为水果生产,这是村民们思想大转变,我为家乡人高兴,也祝贺他们在发财致富路上收获更好。克辽微微一笑,我尝了几个百香果,吃在口里,甜在心上。陇龙也有近一百亩畲地,是去年农户种植上桑叶养蚕,今年护理不好,桑树长势稀稀拉拉,任牛群践踏。桑地凹处有口季节泉,现正是雨季,喷上来的泉水注满近二十亩的畲地,形成一个小水塘,村上年轻人每年雨季都到这里投放鱼苗。当我站立在泉口的石板上,的确有好多黑压压的鱼群游动,大的有半斤,小的也有二两。看到这鱼群,驱散了我的疲劳。两个山㟖四周围都是崇山绵绵,如今山顶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只见古木参天,它们或笔直挺拔,直冲云霄;或弯曲盘旋,展现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几十年沧桑,它们在石缝间顽强地生长,无论刮风暴雨,还是雷打天劈,始终是山的脊梁。过去我上山打柴的石径山路被一丛丛藤条,一棵棵的大树封得严严实实的。它们是山㟖里的守护神,守护自己绿色家园,我感慨万千,陶醉家乡的山恢复了元气。山㟖便道两旁,野花野草竞相绽放,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斑斓,以它独特的方式装点这两个山㟖,使这里更加生动有趣。昔日经常出没的野猴群又来凑热闹了。梁克辽说:“这群野猴大约有十几只,经常越过围栏,偷吃百香果和蔬菜。”好啊,自然界本来就是一个大家庭,也该让它们到这大家庭开辟自己的园地,享受自己的生活吧!”我有些激动地说着。从陇龙过去就是陇雪,我站在陇雪山脚下,山蛙众众,山树郁郁,更兴趣的是经常看见长臂乌猿在树间、山崖上下蹦跳、爬行。我好想再往前走,但山路已被藤条和树干封住,只好打道回府。啊!家乡的山㟖,那是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流水潺潺,鱼儿嬉戏,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四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美景。虽然时光荏苒,几十年的岁月流转并未削减我对它的热爱与向往,反而让这份情感愈发深厚。今日,我满怀激情地再次踏上这片故土,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喜悦。我要用最真挚的情感去细细品味这份美,用最优美的文字去描绘这份情,让家乡的亲人们也能通过我的笔触,感受到这份来自山㟖的独特魅力,共同期待并迎接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主编点评】黄朝东老师笔下的《穿越半个世纪的山㟖》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壮美乡土画卷,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生命的坚韧。开篇于中秋佳节,那如细丝般温柔洒落的阳光,轻柔地为故乡山川披上金色纱幔,瞬间将读者拽入那片满溢眷恋的土地,字里行间流淌的深情,让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仿若有了灵魂,与作者的心弦紧密共振,任时光冲刷也难以磨灭。作者以自己的脚步为线索,串起两代人与山㟖的不解之缘。从父亲当年受举荐奔赴教职,年幼的自己跟读求学,在蜿蜒险峻、乱石泥泞的山路山㟖间踏出希望;到高中毕业后投身农耕,肩挑重担穿梭其中,无惧艰辛,用青春热血与自然顽强博弈,这些过往不仅是生活的磨砺,更是成长的勋章。今朝故地重游,曾经的艰难险阻已在时代浪潮中有了新貌,排堂屯后山葱郁的大榕树仿若岁月的智者,见证变迁;政府铺设的水泥路取代古旧石径,让山㟖从闭塞走向开放;百香果园的蓬勃、桑地鱼塘的生机,展现着村民思想革新后的致富新篇。而那崇山绵绵间,古木参天依旧守护着山的脊梁,野花野草、野猴长臂猿等生灵又为其添灵动野趣,动静相宜,自然大美尽显。黄朝东用质朴且饱含深情的文字,回溯半个世纪山㟖的风云变幻,既铭刻往昔奋斗足迹,又礼赞当下发展硕果,让这份对家乡山水的挚爱穿透纸背,引发读者心底对故土、对自然的深切共鸣,激励着人们珍视过往、拥抱未来。(李承骏)
作者简介:黄朝东,男,广西靖西市人,公务员退休。在位曾主持新编2000版的《靖西县志》编纂工作,退休后曾参与编辑出版《靖西县志》(1991一2005)和《靖西县当代人物简志》工作。爱好诗歌创作,现在是广西诗联学会会员、百色诗联学会会员,曾出版《古龙山放歌》专集诗词。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词精品库》《广西诗词选》《玉林当代诗词选》《金珠璀璨》《敢叫日月换新天》《靖西古今诗粹》。
值班编辑:李彩虹 主编:李承骏
您好!你现在用的电话套餐,流量够用吗?通话时间够用吗?去哪里都问别人要wifi密码?尴尬不?别这样了
🧧推荐你办理,原价 299现在只需“20”月租。“100+18G”全国高速流量。“100+100分钟”全国通话,“3000分钟”网内通话。通讯内部卡只有两个名额,想要的转 20 定金给我帮你留一个。
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
本人李承骏简介如下:
作者简介:李承骏,壮族。广西德保县荣华乡人。擅长写作、设计、策划。曾任政府单位宣传干事、企业集团品牌总监、报刊编辑、记者、经贸杂志主编、首席记者。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西诗豹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百色作家》系列公众号矩阵“诗豹创作营”总教练,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百色分会主席,诗豹文学社社长、主编。中国广电推广大使。唱作歌手。作品散见《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广西文学》《红豆》《诗潮》《都市》《战士文艺》《亚太经济时报》《旺报》《燕赵诗刊》《北方作家》《中西诗歌》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获各级征文奖。扫我码,开新卡,省话费,好处多。未明之处可拨打码上电话跟我咨询,也可以拨打我常用电话18007765168(微信同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