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古代科技与国家治理

百科   2024-10-21 08:02   北京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国古代科技与社会。中国古代科技在宋元以前就取得如此多的成就,是什么因素促进了它的发展?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产生科技。可是正是在这样的农业文明中,产生了当时其他文明无可匹敌的科技文明。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是因为科技对于国家政治和国计民生有用,因而受到重视。也就是说,古代科技的发展是与国家治理的需要相契合的。

1.宋代的医学与“仁政”

医学在中国古代作为“仁政”之学和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受到宋朝皇帝、政府官吏、医学家和士人的高度重视。北宋除了对天文学重视之外,对医学也很重视。北宋的医疗卫生发生了重大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政府积极的行动、皇帝本人的兴趣、印刷术的进步、人口的南移、生产和贸易的扩大及多发的流行病。北宋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儒家的“仁”,医学被认为是“仁政”的体现。

陕西韩城盘乐村宋代墓葬壁画《行医图》及其所载的药书《太平圣惠方》

大黄”“白术”药包图

中国古代医学在两宋时期获得全面大发展,与宋朝政府将医学作为“仁政”治国思想,确立政府在整个社会的正统和权威地位密切相关。医学不仅充分发挥了“惠民”“济民”“救民”的作用,而且成为儒学以外弘扬“仁政”和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承直郎、澧州司户曹事、医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明确指出:“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绝驰骛能所之心,专博施救拔之意。”在宋朝政府和医学家的重视下,宋代医学在药物学、方剂学、临床诊断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外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大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医学著作、临证医案和中药名方,有力地弘扬了“医乃仁政”的思想。

▲南宋李唐所绘的《村医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水利和运河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与治水是分不开的。传说中的大禹,就是通过治水而为建立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基础。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先是由帝尧命禹的父亲鲧治水,结果“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帝舜继位后,举鲧之子禹治水,通过测量、疏导、组织、规划,终于控制了水患。

都江堰位于四川灌县(四川省旧县名,今都江堰市),是秦昭王(公元前306—前251年)时,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所在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都江堰的修建根治了岷江水患。都江堰渠首枢纽包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分别起到分水、泄洪排沙和引水作用。鱼嘴将崛江分为内外两江,外江泄洪,内江引水,位置的选择使其能够合理分水,既能防洪,又能满足成都平原灌溉的需要。都江堰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腹地,打开了成都平原与长江的通道,并逐渐演变成一个系统性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兴建,使成都平原大约三百万亩良田得到灌溉,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四川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粮食从此能够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关中平原,运输到秦国征服战争的前线。

清宣统年间绘制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引自:吕兰,《灌县岷江分水图》

元代建都大都(今北京)。1292年,在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的主持下,对隋代开凿的南北大运河进行改造,截弯取直,自临清以南选择了山东以西的平原地带,开济州河、会通河等与江苏的运河河道相连,凿成京杭大运河,纵贯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由于大运河穿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条巨大的江河,工程非常复杂。郭守敬在大都西北设计修筑了长六十四里的白浮堰,将大都西北昌平白浮诸水引进大都城,解决了通惠运河的水源问题。

1293年,总长一百六十余里的京通运河开通,从此南北大运河实现了杭州到大都的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漕运到大都的粮食由每年几万石猛增到一百几十万担。忽必烈自上都返大都途经运河终点码头积水潭时,见舳舻蔽水,盛况空前,十分高兴,欣然命名“通惠河”。通惠河的开凿和白浮堰引水的成功,不仅解决了大都的漕运问题,而且开辟了大都的水源,为大都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之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国计民生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元代郭守敬勘察路线与元会通河经行示意图

引自: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水利卷》   


3.地理、地图与帝国:天文大地测量

地理和地图,对于统一的帝国来说,可以说是必备的知识。战国时期的《禹贡》,就其内容来说,实际上就反映了古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禹贡》把国土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九州的划分既不是自然区又不是经济区,更像是为了统一王朝的治理而提出的理想的行政区划。书中先描述各区的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再描写各区在贡品、田赋和运输路线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特别提出“五服制”,即以王都为中心,按照距离王都的远近,以五百里为单位,由近及远划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等五服,并规定了各服该交纳的贡赋。由此可见,《禹贡》中的地理学,反映的是一种统一帝国的政治理想,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地理学为国家政治服务的基本格局。

周公测景台遗址


好书推荐

往期精彩

科技大美:传统科技的积累与进步

10-17热文

传统范式:秦汉科技体系的形成

10-14热文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公众号 :大美科学

大美科学
当科学遇见美学,了解最全面的人文社科,精彩传统文化。用最科学的态度,让文化之美闪耀光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