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应试教育也会出英雄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是很艰难的,东亚三国的高考模式是全球最难的地狱模式,中国高考的生源,可能也是强于美帝的。
为啥中国的大学在国际上排名都只能算一般,北大QS排名14,清华QS排名20。不如很多英美的大学,根本原因是什么?
首先生源问题,考试成绩强,应试能力强就一定生源强?如果不是的话,那应该以什么来做排名呢?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怎么来评判呢?
先综合考虑下生源问题,毕竟这个是所有学校是否牛逼的决定性因素。
欧美的录取制度,会考虑你的见识,家庭背景,综合素质。
综合申请考核制把统考制度吊起来打。论顶尖智力,偏科人才,人家世界范围内招生。
但是欧美和中国的对比,也并不是简单的素质教育对比应试教育,除开地域差别和个别教师的优惠政策,中国高校收学生按成绩来的。但美国比较抽象,先按人种来的,白人,黑人,亚裔在分别的赛道竞争。因为如果按成绩来,估计美国大学全部都是亚裔和少数白人,其他人种毫无机会,这逼得我同事计划把孩子带回国内来上学。
细分法案要出来
而中国的统考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就一定比所谓素质教育差吗?
你以为的985大学生:书呆子,除了考试啥也不会。
实际的:绝大部分随便干干就爆杀你。
就中国国情而言,高考已经是最能考验和检测学生综合素质的选拔方式了。虽然只考文化课知识,但事实是,高考分高的比高考分低的不仅仅是人家书念的比你好。
人家综合素质,比如细心程度,同年龄段的成熟程度(至少准备阶段人家知道学而不是傻呵呵玩),智商,心理素质都比分低的强,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孩子已经是很综合的判断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个年代所谓的书呆子现实中越来越少了,你会发现学习好的干啥都行,书呆子只存在于网络上学渣的自欺欺人罢了。
这世上就没有书呆子这种东西
生源这个问题上其实并不见得中国就比美帝差,因为读书这件事上,中国人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都是领先的,那为啥我们的大学现在排名拉胯呢?
要注意大学排名这个东西,人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QS排名就是人家发明的,现在随便一句包容性和多元化,就能把你分扣完,忘了黑神话被评低分的故事了吗?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国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排名50名开外,到十几年前,也是30多名,比香港大学还靠后,所以很多内地的高考状元跑去香港读大学,毕竟是排名比清北高的大学嘛。
结果呢,排名高是高,有些过去的高考状元,回来复读考清北了,他们一致认为清北吊打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用英文授课,国际交流多,他排名天生就有优势。
并且,非英语系国家的大学排名都低,不光是中国,俄德法日的大学评分都受影响。
苏联还在时,一堆俄文期刊影响力都非常大,社会主义国家顶尖人才会俄语的可不少,现在中国的大学里,尤其是北方大学里,老教授老院长不会英语,只会俄语的不少,这就是话语权啊,为了学习你的先进技术,都来学习你的语言。所以建立一个自己的评判标准是很重要的,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欧美顶尖人才都能讲中文。
俗话说,战报会撒谎,但是战线不会。
QS是英国自己搞的排名,其他方面的参数标准估姑且不说,至少在科研论文方面,纯粹是按照英文论文统计的数量,其他语种不算进去的。
清华北大的排名已经算还可以了,你看所谓的亚洲第一科技强国——日本的东京大学的排名?
更加惨不忍睹。
按照他这个标准,亚洲最强高校是什么?是新加坡。
同样的,德国法国等欧洲老牌科技强国的高校排名,也不太给力,慕尼黑大学甚至被清北吊着打。
这么说吧,无论你是战狼粉红(挺清北)还是哈日公知(挺东京大学),亚洲第一科技强国肯定不是新加坡,这一点我想双方都是有共识的吧?
高校是科研机构,新加坡一直以港口贸易发家,虽然利用国际贸易成为了富裕国家,但从来没有什么高科技可言,你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说不出一个新加坡品牌的科技产品。
因此,QS高校排名仅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只能说在大的范围内,不会离谱得过分夸张,但也就这样了,在他排名前后50名次内,大家的实力可能是接近也可能是颠倒的。
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的问题,科研综合实力肯定是比常规211要强那么一些的,但是你说和清华、东大去比,那就是搞笑了。
一个连科技强国都算不上的国家,反而拥有亚洲最好的科研高校,这排名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更何况,科研论文本身有高低之分,但是同样的一篇内容,用英文写可以算分,用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日文和中文,就不能算分,这更是搞笑了。
亲友广告:香港身份申请&续签&香港保险,非中介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