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王羲之“国宝级”行书,5000余字冠绝书坛,这才是学“二王”的最佳字帖!

文化   2024-09-30 17:32   甘肃  

在行书的学习中,王羲之的名字总是如影随形。作为书法史上的巨星,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和《兴福寺半截碑》等作品,早已成为书法爱好者们心中的至高追求。然而,这些经典之作在传承与保存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兰亭序》真迹已失,现存的版本多为后人的摹本,且其中加入了过多的个人风格;而《圣教序》和《兴福寺半截碑》则因岁月侵蚀,许多笔法细节难以真实还原。

正当人们为这些遗憾叹息时,一件失传多年的国宝级作品——王羲之的行书《道德经》横空出世,照亮了无数书法人前进的路。

这部作品由宋代书法家根据经典法帖集字、重新组合结构而成,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书法史的空白,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学习“二王”笔法的上佳之选。

《道德经》作为道家经典,与王羲之对道学和玄学的热爱高度契合。这部行书作品包含5126个字,其中超过4000个不重复的字,几乎涵盖了王羲之行书的所有常见字形。

这使得《行书道德经》成为了一部真正的“字库”,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在笔法上,《道德经》力求还原王羲之的原貌。采用的露锋入纸,中锋运笔,绞转、内擫等技法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个字都仿佛在纸上舞动,笔势连绵、笔画流畅,行云流水。这种对笔法的精准把握,让人仿佛看到了王羲之本人挥毫泼墨的场景。

结字方面,《道德经》同样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方圆、长短、聚散的变化在字里行间自由流转。

以“同”字为例,“同”一个由“冂”与“口”组成的简洁字元。有的转折如同利剑出鞘,凌厉而干脆,毫不拖泥带水;有的又以柔美的弧线缓缓过渡,如同溪水绕过石子,自然而然地流淌。

这种方与圆、刚与柔的结合,不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谐共生吗?

在行书《道德经》中,结字的方式变化无常,却尽得其势,让人叹为观止。

例如,“仁”字的左边单人旁与右边的“二”之间,留有疏朗通透的空间,而“观”字则间架紧实,外定内变,大开大合。

这些独特的结字方式使得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动的魅力。

章法上,《道德经》更是别具匠心。字迹大小错落有致,排布自然和谐。

正斜搭配、疏密相间的布局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通篇行气自然流畅,字字独立却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这种章法处理不仅体现了宋人集字时的巧妙构思,也展示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为了方便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临摹这部国宝级作品,官方对其进行了超高清复制。

先进的技术确保了复制品与真迹的高度相还原,无论是笔画、笔锋还是墨色都清晰可见、纤毫毕现。配以纯手工装裱更是让这部作品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典雅。

如您感兴趣,不妨请点击下面小程序了解详情,再把他带回家吧!


书法功课
正经学书法的人,才会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