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部电影,帮您了解精神分析理论

文摘   2024-10-18 07:36   山东  


一、古典精神分析


「性与攻击,是生命的两大驱力。」


有一部分人不太喜欢弗罗伊德(Sigmund Freud),是因为他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挂勾在一起,而且他的潜意识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东西,包括正的反的,甚至可以对相反的行为做出同一的解释。例如:

 

* 你那天之所以「迟到」,是因为你不想要变成第一个到,却又要等大家的人,晚到,其实是一种童年被母亲丢下的恐惧。


* 你那天之所以「早到」,是因为你想抗拒心中对母亲的怀念,所以藉由提早半小时到,你终于可以不去想起当年母亲是如何把你丢下。



《玛丽公主》 :这是一部会让你对弗罗伊德改观的电影。


 

「孩子们对我来说,一半是我自己,一半是枷锁。」

──玛丽公主《玛丽公主》


「有一个角色我们永远也扮演不好,那就是为人父母。」

──弗罗伊德《玛丽公主》


如果你仔细看完《玛丽公主》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弗罗伊德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固执」。这部片主要描述弗罗伊德与个案玛丽公主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很多画面流露出弗罗伊德的真感情,更多的对话会让你倒吸一口气。

 

分享我自己倒吸一口气的经历,一个按摩师曾经跟我说「如果你仔细看那些所谓的『不良少年』,他们多半也都会有混乱的恋爱、性爱关系。我把它称为『早秋症候群』,不过这是我的观察啦!」我一开始以为他是随便讲的,但后来我回去翻个案记录,发现那些俗称偏差行为的孩子,其实大多也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关系、性平案件,而类似的观点也可以在近期的青少年研究中看见──而一转身我才发现,其实弗罗伊德早就有开示了:「性与攻击,是人的两大驱力。」


有一天你会了解到,那些我们生命中的爱恨情仇,不过是早期与父母经验的再现,你对父母的爱与恨,也会转移到自己的伴侣与治疗师身上。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继续往下读客体关系与克莱恩学派。


二、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当代克莱恩学派


 「那个占据你心中最多恨的人,往往也夹杂着你最多的爱。」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吊诡的事情:既然弗罗伊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为什么我们会伤害自己?从克莱恩(Melanie Klein)的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的角度来看,不论你的人生经验多复杂,生命中第一段人际关系一定是母亲。小时候我们对妈妈形成了两种印象「好妈妈」与「坏妈妈」,其实这两个妈妈也会住进我们的心里,所以你内在也有一个「好的」与「坏的」自己。当你乖乖不哭、考试都考一百分的时候,妈妈鼓励你,这时候就是「好妈妈─好我」的连结;当你大哭大闹、破坏东西、抢兄弟姊妹玩具、表现不好的时候、妈妈责骂你,这就是「坏妈妈─坏我」的连结。


如果你小时候总是充满各种「坏妈妈─坏我」的经验,你也很容易「处罚自己」。藉由伤害自己去消除一些不可以被那个「内在妈妈」接受的部份,藉由让自己流血,切割掉不好的部份、不让它感染到你身上其他好的部份。甚至,你对母亲会有一些隐藏的怨恨,心想:如果妈妈是「好」的,她为什么没有把这些「好」传给我?如果妈妈是「不好」的,又为什么要把这个「不好」传给我?


「有的人虽然离开了父母,却一直渴求一个能替代父母的人。」

──冈田尊司《母亲这种病》


母亲,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对于母亲有很多「看不见的担心」,一方面害怕她会丢下我们离自己而去,另一方面又不能忍受世界上竟然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存在(毕竟她支配着年幼的我们的生死),而这些担心,也变成日后你恋爱或生活的无形阻碍。换言之,忧郁、上瘾症、自残、茧居、虐待、离婚、完美主义等诸多问题,其实都与母亲的态度或相处模式有关──甚至,与你的伴侣选择有关。


《钢琴教师》

没有鬼、没有杀人魔,

但堪称是14部影片中最让人屏息战栗的电影!



你有一个不想被看见的、伤害自己的坏习惯吗?你曾经抠掉伤口的结痂、咬手指到流血、用指甲刀剪脚皮吗?如果你曾经有「让自己流血的经验」,那些你所压抑的自己,究竟代表哪些欲望呢?

 

《钢琴教师》(La Painiste)描述一位将近40岁的女钢琴老师Erika与男学生Klemmer的师生恋,整部片描述Erika与母亲支配─服从的关系,母女间对话与行为间的不一致,并将这样的关系,复制到她与学生Klemmer的关系里。一幕幕的自我伤害,或是攻击别人、其实只是一种欲望的宣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攻击。


三、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


「有些人之所以你受伤难过,却又难以让你放下,是因为他们提供的那些负面安抚,让你感到安心与熟悉。」


为什么你总是爱上某种「型」的人?可能是外表、个性、对待你的方式等等。或者,那些「曾经是你最爱的特质」,到后来都变成你最讨厌的特质?为什么会这样?


关于爱与被爱,另一个吊诡的问题是──既然弗罗伊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自讨苦吃?英国客体关系学者费尔贝恩(William Ronald DoddsFairbairn)可能会跟你说:「因为我们在感情里面索求的从来不是『爱』或『快乐』本身,而是寻求『客体』。这个客体可能会让你痛苦(负面安抚),但有安抚总比没有安抚好,所以我们会飞蛾扑火、把受虐当成愉快。」


《双面诱惑》

推荐给童年总是被忽略

总是活在别人期待下的你!



《双面诱惑》描述一个表现差强人意的戏剧系女孩约瑟芬,有一个身心障碍、需要照顾的妹妹,也因为这样母亲都把注意力放在妹妹身上,忽略了约瑟芬其实也要被照顾、被在乎。约瑟芬透过伤害自己让母亲在乎,透过在现实生活中去扮演浪荡女「卡蜜儿」来获得导演对他的青睐、勾搭上一位隧道工程师。其实,那些她对爱的渴求、对于被关注的期待、为了戏的牺牲与改变,都是因为她想要被看见、被珍惜。你心里,是否也有一个想要被好好珍惜的自己?



四、荣格心理分析治疗


「我宁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好人。」──Carl Youn


「我很抱歉对妳施行如此残忍又残酷的诅咒,我当时被偌大的恨意给冲昏了头,我发誓只要妳还活着,我一定会好好守护着妳,不让任何人伤害妳;妳偷走了我仅剩不多的感情,而我如今永远失去了妳。」──梅菲瑟《黑魔女:沉睡魔咒》


你心里面有没有一块发臭的、灰暗的、潮湿的、被你遗忘又不愿意去面对的地方?在前面许多的学派都要我们去看见、辨识自己阴暗的一面之时,荣格(Carl Young)要我们把那些好的、坏的、自私的、温暖的、光明的、黑暗的、接纳的、抗拒的都「认」回来,因为它们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遇到自己讨厌,但又深爱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你看见那些不愿意承认,却又百般渴望的自己。

 

很多人看见自己的伤痛之后都想要逃跑。但是我们真的可以逃走吗?有的人花一辈子去想尽办法逃跑,却还是同样活在他的循环当中,遇到类似的烂人、在差不多的地方跌倒。荣格认为,这些你想逃走的部份,都是不想接纳的阴影(Shadow)、黑暗中的自我、不允许成为的「那个人」。像是《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神隐少女》中的钱婆婆、《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其实都是主角的阴影。为了不变成这样的人,我们很努力地让自己戴上面具(Persona),不去碰触黑暗的那块,就像是戴上面具就变得威猛的《兰陵王》一样,让大家忘记他面具下的柔弱与纤细。


《黑魔女:沉睡魔咒》

搞笑欢乐又寓意深长的动画片

合家适宜,大小朋友一起看



所有的光明都是伴随黑暗而存在的。


在《黑魔女:沉睡魔咒》中,男子史蒂芬为了王位夺走魔女梅菲瑟的翅膀,还娶了漂亮的公主、生下奥劳拉公主。梅菲瑟被背叛后由悲转恨,于是诅咒奥劳拉公主在16岁成年之时会陷入长眠,除非得到真爱之吻,不然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唤醒她。没想到,魔女梅菲瑟却在最后显露出母性温柔的一面……。


走过灰暗的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之后,荣格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一个「全部的人」。就像是前面所说的,那些让你最恨的人,也曾经负载着很大的爱;而那些「曾经觉得已经跌到谷地无法再去爱的自己」,可能仍然有再爱、再拥抱的能力。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王浩威、徐钧、张沛超亲授

110小时理论+70小时临床实务

学习完毕可申请学时证明

 ↓ 扫描二维码,立即学习 ↓


- END -

文章 | 整理自网络
图片 | 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为你推荐

成员招募 | 心理学交流社群 招募成员了~
心理咨询师扶持计划|全免费
心理咨询师公益督导服务
【限量领取】房树人必备表格、制度、文档49份

【50部必看的经典心理学电影】在线下载收藏

免费领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经典案例汇编

【限时免费】90份心理咨询经典案例报告逐字稿

【免费领取】学校心理辅导ppt经典案例+反校园霸凌(逐字稿)

免费领取:40份萨提亚治疗必读文档+萨提亚冥想音频22首
免费领取【心理咨询师必备常用表格、制度、协议80份】下载收藏

心理咨询师专用表情大全,不要笑!

16岁儿子抑郁自杀后,我才看见了他心里的那根刺

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48部电影

如果各心理学大佬会发朋友圈,会是怎样…

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毕淑敏:学习心理学是生命的福祉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

【心理漫画】中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图解告诉你该怎么做

对不起,我要回去学心理学了,别再找我了!


心师之友
心师之友是一个专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免费的就业辅导 专业培训及就业服务的公益性质平台 为了让更多想加入心理咨询行业的朋友从中获益,我们特筛选出有严格的受训背景的资深心理咨询老师为同行们提供公益督导 课程 读书会等专业的系统培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