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路45号早期的住户

民生   2024-11-26 18:55   上海  


































桃江路最早的名字叫做“恩利和路”,“恩”与“奥”的字形相近,于是,经常被讹为“奥利和路”,由法租界公董局筑于1913年,法文名“Route Henri Rivière”。这位“恩利和”如今通常翻译为李维业或李威利(Henri Laurent Rivière,1827-1883),是法国海军将领,1881年任法国交趾(交趾是中国古代对中国广西一带及越南的称谓)支那舰队司令。1882年,法国为夺取越南北部,强行开放红河,李维业奉命率法军700余众,进驻河内,挑起中法战争,1883年5月19日被刘永福黑旗军击毙。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大清与法国在巴黎进行秘密会谈,签订停战条件协定书,即《简明条约》,6月9日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法国人获得更多的在华利益,1913年是李维业阵亡30周年,于是,上海的法租界公董局把这条新开的马路命名为“Route Henri Rivière”,中文名称“恩利和路”。“恩利和路”的上海话发声近似于“en li gu lu”,于是经常被人开玩笑地叫做“嗯哩咕噜”(上海话“叽里咕噜”的意思)。1943年,以江苏省地名改名为“靖江路”。由于原来的闸北区共和新路旱桥附近有一条与“靖江路”读音完全一样的“京江路”,1980年,以湖南省地名改名为“桃江路”。

▲ 普希金铜像,1987年重建,位于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的三角公园


宋庆龄与靖江路45号

桃江路是沪西的高档住宅区,几乎没有商店和公共场所,是一条冷僻的小马路,没有什么知名度,20世纪末,突然有消息称,桃江路45号曾经是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居住过的地方,将被以“宋庆龄故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原来,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1月宋庆龄从重庆返回上海,因宋庆龄原来的莫里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即孙中山故居)住宅年久失修,需要大修后才能入住,而国民政府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暨孙中山先生诞辰80周年,有意向把香山路的孙中山、宋庆龄旧居建设为“国父纪念馆”(即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宋庆龄愿意配合政府,同意将香山路住宅捐献给政府,于是,国民政府调拨靖江路45号住宅作为宋庆龄住宅,不过,宋庆龄入住后才知道,靖江路45号住宅不够宽敞,房屋破损严重,需要花时间修理,还发现,有特务在门外盯梢,行动不自由、出入不方便,于是,在1947年下半年,宋庆龄决定重新搬回香山路住宅。宋庆龄是“国母”,却遭到如此“礼遇”,引起了许多国民党元老的不满和抗议。1948年蒋介石手谕,国民政府重新调拨林森中路1803号(今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故居)作为宋庆龄寓所,房子修缮需要一段时间,宋庆龄于1949年春入住林森中路住宅。

▲ 桃江路45号宋庆龄旧居
宋庆龄在桃江路45号寓所住了近两年,在这里,宋庆龄发表了《保卫中国同盟声明》,宣布把在香港成立的保卫中国同盟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基金会在此宣告诞生。宋庆龄还在这里组织援助解放前活动,国共和谈期间,周恩来赴靖江路45号探望宋庆龄,桃江路45号的历史文化价值可想而知。当然,更多的人希望知道这幢房子更多的故事。

▲ 桃江路45号宋庆龄故居,摄于2012年


恩利和路45号住宅原来的主人

我们知道,早在1848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文惠廉就从上海道台手里获得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土地,建立“虹口美租界”,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规定不能在外国建立殖民地,1863年,美租界与英租界合并,称之为“英美租界”,也就是后来的“公共租界”。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较差,美国人在上海的地位不高,自信心更差,他们往往追随英国人,英国人及许多国家的侨民把上海的美国人称之为“半吊子英国人”,美国侨民也十分沮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远离欧洲战场,美国不但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反而成为欧洲战场的军火和战争物资供应商而发了大财,战争结束后,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此足以激发起美国人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热情。
▲ 哥伦比亚住宅圈俯瞰图,是新华路211弄和329弄的一片高级住宅区,图片来自上海美国研究
▲ 1949年地图中的基督新教国际礼拜堂和美国人学校
美国政府和在上海的美国人希望和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美国人社区”,提升美国人在上海的地位,这个计划包括建立一个可以与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媲美的美国总会(即今福州路209号,曾经是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所在地)、一个美国乡村俱乐部(哥伦比亚总会,现在的“上生所”)、一个美国人学校(位置即现在衡山路10号的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和一个美国社交会堂(今衡山路国际礼拜堂),其中,美国人学校和国际礼拜堂建在贝当路的南端,于是,在贝当路贾尔业爱路(衡山路东平路)一带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人居住集中的美国人社区,美商中国营业公司(China Realty Co.,Ltd.)在这里投资建设了许多公寓和花园洋房住宅,现在衡山路303-307号西湖公寓原名“华盛顿公寓”(Washington Apartments),当然是以美国首都华盛顿命名的;衡山路311-331号的集雅公寓,它的英文名称叫做Georgia Apartments,就是以美国佐治亚州命名的,应该叫做“佐治亚公寓”才对,可是,当时的中国人对美国的情况了解甚少,许多人未必知道“Georgia ”是一个美国的洲名,误以为是基督教中的圣人“圣乔治”的名字,有的人称之为“圣乔治公寓”,有的人又把它另译为“集雅公寓”。当然,华盛顿公寓和圣乔治公寓的住户基本上就是清一色的美国人。美商中国营业公司还在衡山路桃江路、东平路一带建设了许多独立或几幢相连的花园住宅,这些住宅通常由外国公司或在华的洋行租赁后提供给他们的驻沪代表或高级管理层使用。
▲ 衡山路“圣乔治”一带旧影
英商字林洋行是旧中国最大的出版集团公司,其中《字林西报》(《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创刊于1850年,1950年3月31日终刊,连续出版时间达100年,是中国创办时间最早,连续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字林洋行每年或每隔几年编辑出版《China Hong List》(《中国行名录》),收录的内容以上海为主,在《Shanghai Residential Addresses》(《上海住宅通讯录》)中,可以找到“Route Henri Rivière(恩利和路)45号”登记的住户是“U. G. Frondorf”(中文名字方达夫),他的职务是美国利达公司设在上海的远东分公司利达洋行(Ault & Wiborg(Far East))总经理。
▲ 方达夫的住宅在恩利和路45号
▲ 方达夫的住宅在恩利和路,即今桃江路45号
▲ 方达夫,利达洋行(Aulte & Wiborg Co.在广东路157号。美国印刷材料工业公司)总裁兼总经。住宅:恩利和路45号
▲ 1920年利达洋行登记的地址是广东路37号,就是后来的157号
利达公司是美国印刷材料工业公司,创办于1878年,本部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1916年来华开业,以上海为总号,进口销售自己工厂生产的油墨、颜料、清漆、药品、复写纸、打字带等,后来还代理欧洲许多国家的印刷机、雕版、电镀版及其他的印刷机器、材料等,还在上海沪东麦克利克路(临潼路170号,1958年,在这里建立上海感光材料厂,生产照相纸,1960年开始生产黑白和全色胶卷,改名为上海感光胶片厂。今已停产)开设工厂和仓库,是旧中国最大的印刷设备和材料的工业公司和供应公司 。
▲ 方达夫-美商利达洋行在广东路157号。是美国印刷材料工业公司在上海的分支机构
▲ 美商利达洋行的工厂和堆栈在麦克利克路(临潼路)170号
▲ 上海感光胶片厂在临潼路惠民路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利达公司撤离上海,在华的资产被日军接管,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返上海,但是,规模今非昔比。

▲ 桃江路,图片来自环行星球
桃江路沿线的住宅大部分是美商中国营业公司和美商普益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房地产,大部分以租赁的形式经营。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日本成为“交战国”、“敌对国”,美商在华的企业大部分被日本人或汪伪政府接管,美商地产公司的房产被日军和汪伪政府接管,为了敛财,许多房子被变卖,有的房子还经过多次变卖,战后,原业主收回产权变的十分困难,于是,许多房子作为敌产由国民政府接管,然后提供政府官员使用。桃江路45号住宅在1942年后成了一位叫做魏森道夫的德国人住宅,而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在华的德国人作为战败国难民撤离中国、撤离上海,于是国民政府把接管后的靖江路45号房子提供给宋庆龄使用。宋庆龄迁出后,靖江路45号住宅任由政府收回,建国后,则有房地产部门接管。此后,这幢房子还发生过许多难以理解的事情,容我以后禀告。
作者:薛理勇,编辑:申长存,配图来自网络



魔都白领群
欢迎关注魔都白领群,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