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无风,有些迷糊的95后女青年,ID:wfqnwx。
1975年,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在病床上给毛主席写下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信中倾诉了他对国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担忧。
当毛泽东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经过一番沉思,毛泽东在回信上写下了25个字。
这25个字,对于华罗庚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当华罗庚看到毛主席的回信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对自己的儿女说:“毛主席是我的引路人啊...”
那么,华罗庚的信中到底写了什么呢?毛主席又回复了什么呢?
华罗庚,这个名字在中国的数学界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他不仅在国内数学界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国际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华罗庚的贡献远不仅仅在于数学本身,更在于他对国家、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从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渥生活,带着一颗报国的心,回到了祖国。
说到华罗庚,最常被提起的一件事就是他那句名言:“工作到最后一天。”这句话说得简单,却藏着无限的坚韧与执着。
在一次记者采访中,记者问他:“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华罗庚没有丝毫犹豫,回答得干脆利落:“工作到最后一天。”而他,果真做到了这一点。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华罗庚也没有停下自己研究的脚步。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追求一个目标:为祖国的数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罗庚的生平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华罗庚便已经是国内外数学界的翘楚。他曾三次赴国外深造,追求学术上的更高层次。
1935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得到了温纳的慧眼识才,推荐他到英国或者美国继续深造。当时,清华大学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是留校任教,另一个则是出国深造。华罗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决定前往英国继续深造。
到达英国后,华罗庚加入了剑桥大学,在赫赫有名的数学家哈代指导下学习。哈代得知华罗庚来到剑桥后,立刻向他表示欢迎,并且对他提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建议:“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
一般来说,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至少需要三四年才能完成,但哈代看得出华罗庚的数学天赋,认为他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业。于是,华罗庚便开始了他在剑桥大学的求学之路。
华罗庚没有辜负哈代的期望,他在剑桥的学习非常刻苦,短短的两年里,他写出了18篇学术论文,并在数学界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
这些成果,也为他后来在国际数学界的声誉奠定了基础。可是,战争的阴云也逐渐逼近。抗日战争爆发时,华罗庚并没有选择留在国外享受学术的自由和安逸,而是毅然决定回到祖国。
他回到了祖国,选择了艰难的环境,去到了当时被日军空袭不断的云南昆明,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在这片战争频发的土地上,生活极为困苦,物资匮乏,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都难以保障。即便如此,华罗庚依旧没有停下他的研究脚步。
那时,他不仅写出了20多篇重要的数学论文,还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名著。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尽管如此,他并未因物质上的匮乏和生活上的困苦而停滞不前。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当华罗庚将自己的原稿送到中央研究院时,他原本期待着能尽快出版,但却没有想到,这些珍贵的原稿竟然在研究院丢失了。
这件事让华罗庚感到极大的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学术信仰,继续在艰难的条件下从事数学研究。
1946年,华罗庚访问美国,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学术视野。1948年,他受邀担任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这使得他的学术声誉更上一层楼。
然而,这时国内的战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国内的全面内战已经爆发,解放军很快突破了国民党的防线,逐步进入了上海等地。
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学者,华罗庚在此时决定不再留在美国,而是选择返回上海,参与祖国的建设。
回到上海后,华罗庚在数学界继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的学术成就和个人品格,使得他成为了那个时代众多学者心中的楷模。
然而,在他身边,有许多人遭遇了命运的捉弄,甚至一些曾经的同仁在当时的政治风波中失去了工作,甚至失去了生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华罗庚决定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1975年,华罗庚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请求为几位因政治原因被打压的科学家复职,恢复他们的名誉。虽然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请求,但对于一个深知政治风波的学者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冒险。
毛主席得知此事时,并没有立刻做出反应。那时的毛主席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政治局势也相当复杂。面对华罗庚的请愿,毛主席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几天后,毛主席终于颤抖着写下了批示,简短而含蓄,但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他回信说:“大病新愈,宜多休养一时期,待全好后再去,较为适宜。”
短短的25个字,道尽了主席对华罗庚的珍视之情。华罗庚收到回信以后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的说:“有了主席的这番话,即使再难我也可以坚持!”
这一幕,成为了那个年代一个极为微妙的历史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