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系统集成,是运用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改革,是对各领域改革的系统集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改革系统集成的重要理论基础。改革系统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方法与推进方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国家治理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李军鹏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系统集成,围绕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系统集成,围绕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加强放管服改革系统集成,围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公共服务改革集成,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环保体制改革系统集成,以政策一致性评估、合法性评估与公平竞争审查为抓手强化改革系统性、协同性与整体性。
△ 点击标题查看全文
改革系统集成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改革系统集成的主要内涵
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要求我们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整体观、全局观、大局观和系统观,坚持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来把握事物规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系统集成就是将各个独立的系统、功能和信息整合到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之中,使各系统之间协同配合、协调运作,资源充分共享、管理高度便利,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整体效益;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就是从需求出发设计出具有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
改革系统集成,是运用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改革,是对各领域改革的系统集成。具体地说,改革系统集成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聚焦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措施与基础性的制度建设,集中力量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强调制度建设的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协同,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使各项改革在政策取向上一致配合、在落实过程中相互协同、在成就效益上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国家治理各领域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改革系统集成的主要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制度建设的统一性、协同性与规范性,从而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二是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以基础性改革与重大牵引性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注重各领域改革之间的协同配套,又注重各领域自身各项改革的协同配套,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施工图、时间表和任务清单,从而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注意克服改革措施之间政策取向的“烟囱效应”、打破部门分割与群体分割的利益固化藩篱、防止治理之间的“碎片化”、补齐发展不均衡的“短板”,切实做到各项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的一致性、实施过程中的互促性、成效上的相互增益性,实现改革效益的集成,从而达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系统集成效果。四是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从经济社会发展长周期、长远视角来加强发展趋势研判,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与战略性布局,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全领域、企业经营的全周期、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出发进行全局性谋划,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上加强战略性布局,在整体性推进的过程中加强重大制度创新的联动配套,从而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改革系统集成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中有许多关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2019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这些年来我们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我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到了系统集成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2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个方面之间、社会保障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改革的联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的改革是全方位、全过程、宽领域、多层次的改革,必然要求改革的系统集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系统集成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战略眼光”“增强风险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强化问题导向”“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来统筹思考、系统谋划和协调推进全面改革。树立战略眼光,就是要适应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进程,在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型国家与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增强风险意识,就是要研判三十年长周期、十五年中周期和五年规划期间我国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改革的主动性和预见性,既未雨绸缪、超前应对、防范风险,又与时俱进、巧对变局、开创新局。拓展国际视野,就是要广泛借鉴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创新的制度成果,分析现代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的成效、教训与经验,深刻把握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发展稳定的规律性认识。强化问题导向,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务求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就是要全面考虑改革可能遇到的利益藩篱与阻力,着眼于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从舆论引导、利益分配、改革激励等方面着手,整合改革资源与人力资源,形成合力,确保改革任务达成。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就是要坚持做好国家顶层设计,加强制度的刚性约束、维持制度的严肃性与规范性,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
系统集成改革的关键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自由贸易区在推进改革创新时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浦东要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率先试、出经验”。2023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听取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改革的实施方法是“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问题,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思考,做好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下好先手棋;注重整体施策,注重各项改革工作的关联性与互促性,在统筹兼顾中实现协同发展,在扬长避短中提升整体效能,防止出现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现象。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重大意义
改革系统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改革系统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方法与推进方法。集成改革本质上是改革方法的创新,改革系统集成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对全面深化改革有如下要求:一是作好改革统筹。要统筹好各个领域改革之间的关系、单个领域内部各项改革之间的关系,以及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未来谋划之间的关系。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间要注重相互协同,各个领域内部的各项改革之间也要注重协同配合;既要注意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也要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判,下好制度建设先手棋。二是高度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党的二十大上,“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在设计改革方案与改革路线图施工图时,既要注重改革的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形成叠加的放大效应,又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推进改革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整体跃升。三是在改革实施上要做到整体性推进。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的改革办法,使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不仅要设计好改革的总体方案、确定好改革的施工图与时间表,还要设计好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与服务清单,用清单管理的方式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四是注重补齐短板、推进均衡发展。补齐短板也是提高系统整体效能的重要手段,推进均衡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仍有一些短板,补齐教育、托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供给短板,也是重要的经济新增长点。五是注重制度体系的统一性、规范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用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是改革系统集成成功的重要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改革系统集成,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部门林立带来的“烟囱效应”、各自为政带来的“治理碎片化”和利益分割带来的“藩篱壁垒”问题,打破跨部门合作、跨区域协调的重重障碍,消除治理的“盲区”与“痛点”。以放管服改革为例,要顺利推进放管服改革,就要采用系统集成的改革方法论。作为放管服改革重中之重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要运用系统集成的办法,解决“规划打架”“碎片化可行性研究”“多头验收”等难题。一是解决专项规划过多、各有规划“红线”、规划“红线”之间相互打架的问题,推进“多规合一”。通过整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使生态红线、土地红线相协调,形成综合统一、权威高效的统一规划。二是解决审批前置条件重叠、要求“碎片化”的问题。例如各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高度重复,建设工程项目首先要求提交各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估报告、水土保持评估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文物影响评估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等,过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大了重大项目的“不可行性”,使得项目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风险大幅度增加。三是解决各部门项目验收“多头验收”“标准不一”的问题。建设项目验收环节需要涉及环境评估、水土保护评估、土地勘测评估、矿产压覆证明、地质灾害评估、文物保护评估、抗震能力评估、雷击风险评估等事项,而且基本上是“一项目一审批”,审批中的收费不统一(涉及土地复垦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水资源费、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费等十多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设计方案审查“多审不一”、施工图审查“多图不一”、测绘测量“多测不一”(如规划部门的测量标准与国土部门的测绘标准不一致)、竣工验收“多验不一”等问题广泛存在,使得项目工程建设时限难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解决这些碎片化问题的方法就是推进综合化、清单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多规合一、一张规划蓝图管发展”“多评合一、以区域评估代替项目评估”“多验合一、整合设置行政审批局”“多表合一、推行告知承诺制”“推进审批一张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及“推进清单化改革,实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行政收费清单、政府服务清单、政府责任清单”等等。例如,江苏省江阴市于2017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就从最开始组建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发展到现在推出“一件事”改革、实现“一网通办”集成服务。
改革系统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和堵点难点梗阻问题,在很多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极大地增强了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高度重视改革系统集成。一是注重统筹改革目标、改革规划与制度建设。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注重各领域改革方方面面的配套和各层级上上下下改革的协同,使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相得益彰,从触发“物理反应”到发生“化学反应”,切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企业办事方便度、群众满意度出发来推进系统集成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一件事最多跑一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立场。检验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就是企业项目建成的时限是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否达到高度满意水平。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高质量发展急需、企业创新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急需的突出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老百姓急难愁盼的身边事改起,以切口小、见效快的政策性创新带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与可及性;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以企业重大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流程重塑、制度创新、数字化转型为方法,紧盯“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目标,倒逼政府监管体系、政务服务体系的系统性重塑与功能性重构,打通了各种机制性梗阻、制度性堵点与利益性难点,使企业项目投产时限压缩到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四是坚持数字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原则,通过建设数字平台,将各种事项、流程、人员集成到网络上办理,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改革系统集成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克服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使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使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的转变,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综观我国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改革逐步由初期的强调地方自主改革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发展到注重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系统集成阶段。特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治理的高度复杂性与科技人文发展的高品质特征日益凸显,国际国内发展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各领域各层级各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影响程度日益加深,这些都要求新时代的改革要高度注重全面性、系统性与整体性,改革系统集成就成为了必然要求。因而,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是新征程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推进路径
2021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把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更加全面地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就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破除妨碍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科学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与施工图,科学设计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主攻方向、改革优先顺序与推进方法;要突出各领域的改革重点任务,集中力量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优化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完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新发展格局,提振信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保障民生、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防范化解风险、加强政策一致性评估、确保各项改革形成合力,从而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继续谱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改革系统集成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系统集成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举措。组织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培育、服务与激励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智尽其创,完善人力资本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围绕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系统集成
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多种所有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及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使各类市场主体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深化市场体系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长效体制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重点推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推进修订招标投标法,完善采购交易制度;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出一批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完善绿色能源体系市场准入标准规则,出台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上海浦东新区、深圳、厦门综合改革试点,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等率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改革完善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逐步建立公共数据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与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与公共服务制度,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与激励机制,促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
围绕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加强放管服改革系统集成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要以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协同同步发力,攻克一批妨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热点问题。将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追责纳入法治政府建设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把合法合规出台规范性文件作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指标。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制定出台京津冀、东北地区等重点区域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加强行政许可事项和收费事项清单管理,推动中介服务规范化、便利化。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出台服务贸易开放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速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新规则对标的贸易规则体系。
围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公共服务改革集成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要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重点,系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要补齐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提升民生保障体系的整体效能。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公共服务的均衡可及,一体推进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水平医疗卫生体系等建设,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继续提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至维持生存水平,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等专项救助制度,及时启动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加大住房保障体制改革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扩大低收入群体增收措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深化社会治理体系系统集成改革,系统推动党建引领、群众基层自治、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工作、道德约束、数字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改革举措集成。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环保体制改革系统集成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要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有序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系统观念,实施生态环境集成改革,统筹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机制。完善全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切实让保护者和贡献者得到实惠。全面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定期核算并积极稳妥推动结果应用,把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之内;科学有序推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优化排污总量管理,加强生态岛建设与零碳城市建设;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培育壮大碳汇、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
以政策一致性评估、合法性评估为抓手强化改革系统性、协同性与整体性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要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各项改革政策与措施形成同向合力。2024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系统集成,对新出台的举措、新制定的制度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系统集成的基本原则就是标准性、一致性、成熟性、兼容性与可扩展性,改革系统集成也要坚持政策取向一致性、标准性与成熟性原则。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就要防止政策制定中的相互矛盾、执行中的重复扯皮和价值理念上的相互冲突,切实做到各项政策在功能上的相互耦合,向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方向共同努力。为此,要常态化开展政策一致性评估、政策合法性评估,重点是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以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围绕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特别是民生保障政策与社会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真正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更多内容,请点击封面购买杂志
来源 | 《国家治理》2024年第11期
原文标题 | 改革系统集成:理论意蕴与推进路径
作者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国家治理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 李军鹏
原文责编 | 董惠敏
新媒体编辑 | 王 洋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国家治理》杂志、国家治理网及人民论坛网!
声明:《国家治理》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
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