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修复治理典型案例集(第一批)丨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唐堡村国土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文摘   2025-01-17 16:29   宁夏  

前   言

近年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把呵护好“一河三山”作为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按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多样性维护、融合性发展”的思路,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的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由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的转变,由生态保护修复参与者到先行者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生态保护修复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

为充分展示近年来全区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成绩,全面总结推广生态修复项目治理经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在全区范围内征集了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特点、生态问题类型、治理修复方式、项目运作模式等因素,筛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案例予以推广,供各地学习借鉴,努力扩大全区生态优势,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成果,坚决筑牢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荒坡荒沟的涅槃重生

——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唐堡村

国土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摘要: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唐堡村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是2019年自治区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支持的项目,针对清水河流域六窑村、唐堡村段原矿区采坑遍布、地形地貌受损、植被破坏严重、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项目采取削坡护坡、土地平整、建设田间道路、修建截流沟、撒播草籽、种植防护林等综合措施,有效破解耕地碎片化、生态环境退化、产业发展滞后等发展难题。推动生态环境修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耕地面积、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综合提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六窑村和唐堡村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情况


六窑村和唐堡村位于海原县三河镇,坐落于清水河畔。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建筑行业兴起,建筑材料“刚需”明显,六窑村和唐堡村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土壤性质,“刮起”了一阵采挖风,砖窑、砂场遍地开花,清水河流域六窑村段出现大大小小的场子近30家。乱采乱挖让村子变得“满目疮痍”,废气废水排放让河流和空气变得污浊,一系列环境问题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2019年,海原县争取自治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资金支持,实施了海原县三河镇六窑村、唐堡村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建设规模103公顷,预算投资1268万元。通过削坡护坡、土地平整、建设田间道路、修建截流沟、撒播草籽、种植防护林等综合治理,昔日光秃秃、起风扬沙尘的荒坡荒沟,如今变成了千亩良田喜丰收、林美草绿宜人居的和美乡村。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主要做法


(一)山河镀金破解生态破坏问题。为了恢复矿区环境,减少采区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做好采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启动以来,海原县不断拓宽“废弃矿山——绿水青山”的转化路径,在此前关闭13家砂场、3家预制场、3家白灰厂基础上,通过乱采滥挖点修复治理、露天采矿区地质环境修复治理、采矿区地面修复等,种植防护林2339株,栽植红柳17327株,爬山虎7802株,撒播草籽22.78公顷,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乱采滥挖矿坑重披绿衣,变身“幸福靠山”。

(二)聚沙淘金破解耕地碎片问题。海原县以土地整治为抓手,优化空间布局,释放发展空间。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排系统与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促进农田集中成片,全面优化耕地布局,新增耕地约1500亩,耕地质量平均等别提高1等,粮食产能预计增加约100万斤,累计受益人口达5000人。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三)乡村铺金破解产业滞后问题。着力改善乡村环境风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项目共拆除建筑物、构筑物4308方,建筑废料清理34988方,建设田间道和生产路16705米。三河镇调整了发展思路,按照“生态+产业”的思路,平整了建材厂,全部种上枸杞树。山绿了,水清了,回乡发展的人也多了。六窑村村民瞄准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机遇,打造集垂钓休闲、旅游观光、生态养殖、精品花卉种植为一体的农家乐,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游客,为该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取得成效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通过土地平整、配套水利设施等措施,土地利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生态支撑。项目还通过种植防护林、撒播草籽等方式,恢复了矿区生态系统,清水河流域六窑村、唐堡村段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二)乡村风貌焕然一新。整治项目通过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建筑废料,建设田间道路和生产路等措施,乡村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序。通过新建给水栓763座、阀门井252座、泄水井61座等,乡村产业发展有了基础设施保障,绿意盎然的种植园区成为了扮靓乡村的靓丽风景线。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三)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建立新优枸杞品种育苗基地400亩,打造枸杞高标准示范种植基地800余亩,年均向外供苗550万株以上,占全国60%以上,为全国优质枸杞苗木繁殖第一村,已成为六窑村、唐堡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亩均收益达到1000元以上。同时,村民瞄准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打造了农家乐等多元化产业,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也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宁夏自然资源
宣传宁夏自然资源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情况;宣传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自然资源领域重大工作部署情况;宣传宁夏自然资源领域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维护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及成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