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修复治理典型案例集(第一批)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文摘   2025-01-20 10:42   宁夏  

前   言

近年来,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把呵护好“一河三山”作为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按照“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多样性维护、融合性发展”的思路,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向系统治理的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转变,由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的转变,由生态保护修复参与者到先行者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生态保护修复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

为充分展示近年来全区生态保护修复取得的成绩,全面总结推广生态修复项目治理经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在全区范围内征集了一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特点、生态问题类型、治理修复方式、项目运作模式等因素,筛选出10个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案例予以推广,供各地学习借鉴,努力扩大全区生态优势,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成果,坚决筑牢祖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移民吊庄蜕变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

摘要:2023年大武口区从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两方面入手,充分利用补充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在星海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针对星海镇人多地少、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地块破碎、水资源缺乏、人居环境品质较差等突出问题,通过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具体行动,逐步构建了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不仅重塑了环境风貌,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本情况


(一)星海镇基本情况。星海镇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前身为1983年自治区根据国家“三西”扶贫计划易地搬迁设立的隆德县移民吊庄,全镇常住人口6.89万人,其中易地搬迁移民5.09万人,占比73.87%;农业人口4.67万人,占比67.78%。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镇土地确权面积3.1528万亩,其中耕地约2.8万亩。

(二)存在空间问题。星海镇2.8万亩耕地,人均耕地不足0.6亩,其中盐碱地9748亩,200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仅15处,细碎化程度较高,呈现出“人多地少,地块细碎、质量不高”的特征,加之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地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农作物产量不足正常田块的一半。同时,生活空间缺少科学合理规划,违规建设、乱搭乱建时有发生,人居环境品质较差。

(三)目标任务和总体安排。以科学规划引领,以星海镇镇域为基本实施单元,辐射长胜、长兴、沟口街道部分片区,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修复,到2025年,整治农用地1万亩以上,腾退建设用地500亩以上,沟道清淤全覆盖,消除行洪隐患,见缝插绿美化村庄主干道路、村居巷道、房前屋后,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耕地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土地经济产出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大武口区星海镇富民村三合院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

大武口区星海镇富民村三合院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后
主要做法


星海镇坚持以“腾空间、增耕地、优生态、强活力”为主要内容,实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确定整治区域,统筹推进农用地、低效建设用地和生态保护修复等综合整治,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村民意愿。

一是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村“两委”干部示范带头,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在耕地比较集中,村“两委”公信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群众工作好做的村民入手,由点带面,稳妥有序向全镇铺开。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12支党员突击队,由党支部书记带头讲解政策,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做好群众沟通解释工作,征集群众意见建议39条,采纳28条,解决实际问题28个,扭转农户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如在祥河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成立工作专班,划分专项工作组,实行党员包户制度,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加深对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理解,消除群众顾虑。

三是强化群众参与。坚持“公开公正、村民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工程事项均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召开“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及时向村民公示,接受村民监督,有效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


星海镇祥河村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建设完成前

星海镇祥河村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建设完成后

(二)坚持规划先行,统筹优化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和区级统筹,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同步并联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星海镇隆惠村、祥河村、长兴街道兴民村等12个村村庄规划,重点围绕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与各级各类规划管控要素衔接,划定功能分区,实现“多规合一”。

一是大力实施农用地整理。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打造,通过整村流转,由原农户个体经营实现“变零为整、小田变大田”的高效协同发展,整理布局杂乱、效益低下的撂荒地900亩、盐碱地2000亩,全面改善了耕地细碎化的状况,形成大条田格局,规划平整总面积1万亩,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二是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现代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完成祥河村等高标准农田1万亩,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和质量,提升粮食产能。

三是适度开垦未利用地。整治开垦区域内未利用地60公顷,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按照土地整治规划,制定开发计划。同时加大耕地开发投入,提高入库占补平衡指标质量等别。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投工投劳获取合理土地收益。

(三)坚持产业融合,提升发展动能。坚持产业发展引导,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特色设施农业,加快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结合辖区实际,引进先正达、百果园等龙头企业,2023年,深圳百果园、中化先正达2家龙头企业贡献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用工380余人,实现增收120万元;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取中央衔接及自治区资金1.036亿元,加速推进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百果园“三个零”技术示范产业园、祥河村幸福采摘园等14个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菌菇产业园投产达效,年产规模398吨,产值400万元以上。积极发展预制菜产业,实现我区预制菜领域新突破;打造祥河村、枣香村2个滩羊出户入场示范点,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高效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取得成效



星海镇隆惠村、星光村和临湖村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前

星海镇隆惠村、星光村和临湖村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建设完成后

星海镇,昔日的移民吊庄,今朝的华彩蜕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同巧匠之手,细致雕琢,不仅重塑了小镇的环境风貌,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映生辉,描绘出一幅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的画卷。随着产业的兴旺,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帆。

(一)全面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形成“小田变大田、一村一块田”的新态势,破解了农户承包耕地“碎片化”和土地撂荒难题,不仅实现了农业产量、质量、效益“三增长”,还实现农民满意度、村集体收入、企业发展前景“三共赢”。深入推进“合作社+企业+村集体+农户”和“入股+就业+分红”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用好用活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食用菌补贴、庭院经济等各类补贴政策,动员脱贫户、监测户贴息贷款入社315.5万元,发放补助资金126.2万元,带动就业420余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累计投入残疾人产业扶贫项目资金100万元,带动122户残疾人进行股份分红,残疾人工作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


星海镇村庄生态建设项目平整场地后

祥河村生态修复项目苗木种植后

(二)土地产出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改造提质一般耕地10926.4亩,新增耕地1109.18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扩大。特别是祥河村高效节水农业和盐碱地改良利用项目实现亩均节水50%、区域节水230余万方,节省肥料50%-70%,年肥料费用可节约700余万元,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引进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整村流转土地9000余亩,通过盐渍化改良新增耕地1900余亩,玉米全株青贮亩均产量2.5-3吨,相比项目实施前每亩增收100-200斤,青储每亩增收200-300公斤。栽植各类树木10万余棵,修复生态脆弱片区4449.89亩,整治沟道34.64千米,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种效益并举。


大武口区菌菇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现状

星海镇枣香村“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殖项目—建设完成后现状

(三)美丽乡村治理成效显著。通过统筹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力度,紧盯新建房、闲置房、危旧房“三类”房,着力解决各村房屋违规建设、灯乱搭乱建,村庄巷道、公共区域乱堆乱放问题。针对“路不平、灯不亮”等突出短板,多方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好“群众脚下路、百姓门前灯”等民生问题。全力改造巷道25.4公里,新建农村公路38公里。改造农村户厕4698户,卫生厕所覆盖率90%以上。深入推进水系连通、水美乡村建设,积极创建自治区美丽河湖。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新建生活污水收集管道65公里,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5%以上。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改造提升垃圾收集设施设备,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红黑榜”评比、积分超市兑换、美丽庭院和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打造隆惠村、祥河村、星光村、潮湖村、兴民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样板村。


大武口区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建设完成后现状

在星海镇,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生机,每一项政策都孕育着希望。这片曾经默默无闻的土地,如今已成为创新发展的热土,吸引着四方宾朋。全镇上下携手同心,以绿色发展为底色,以产业兴盛为引擎,不断书写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大武口区菌菇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现状

宁夏自然资源
宣传宁夏自然资源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情况;宣传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自然资源领域重大工作部署情况;宣传宁夏自然资源领域保障发展,保护资源,服务社会,维护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及成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