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十大名面

文摘   2024-09-03 18:05   陕西  

中国陕菜之都,陕西渭南,是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位于关中平原东部,东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与商洛为界,北与延安、铜川接壤,素有“苹果之乡”、“酥梨之乡”、“冬枣之乡”、“柿子之乡”、“奶山羊之乡”和“花椒之乡”的美誉,是陕西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奶瓶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处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南,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自古就是小麦优生区,自古就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之说。

据说早在2800年前的西周时期,这里的先民就开始规模化的种植小麦。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给制作面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据考古发现,面条类食物可以追溯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有史料记载则起源于汉代。作为当时京畿之地,关中的面自然是引领时代的。面食制作简单、顶饱耐饿,长期以来就是渭南人的主食,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现在各具特色的风味面食。

在文化上,人们赋予面,许多美好的寓意。“上车饺子下车面”,让一碗面成为游子对家的眷恋。生辰一碗“长寿面”,表达了亲人对过生日者最真挚的祝福。此外还有新人结婚吃“喜面”,孕妇产期吃“福面”,赠亲友吃“太平面”,老弱小及患者吃“健康面”,在渭南人眼中,面俨然已代表了生活中所有的美好。

渭南的面,品种繁多,道道美味,会让人吃着瓷实,吃着耐饥。渭南当地的特色面,能让久别在外的游子吃出乡情,吃出亲情,勾起对家乡的回忆。让来访的游客为之动容,被面的美味所征服,到渭南必吃的十大名面,打卡渭南,不容错过的美味!

华阴大刀面,华山特色面食。名如华山一样气魄,如华阴老腔一样硬气。

煮好的大刀面,浇上事先调好的油炸面酱、豆腐、粉条臊子,调入香醋、盐、油辣子,即可上桌享用。

华阴大刀面的主要特点是,面条泛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暖胃驱寒。华阴人做大刀面,讲究“面要擀得薄如纸,铡刀切面要细如丝,技术娴熟且根根均匀不会断”。清香爽口,滑溜溜的,有干拌,烩臊子,油泼等多样吃法。

华阴大刀面的做法独特,和面、压面、擀面、切面等过程,全靠手艺人练就的多年功夫,需要长年累月的熟练制作才能习得。一口二尺多长的大铡刀,气势很足。师傅手法娴熟,刀随手动,案板上通通作响,面条翻飞跳跃,看得人眼花缭乱。

当地有句俗话说得好,“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摆上桌的大刀面,端起来闻闻,面香扑鼻,吃上一口面,喝上一口汤,滋润的不行。若是一碗不过瘾,还可以再来一碗,面条光滑细腻,一筷子挑起,氤氲着香气,吃着筋道爽口,嚼劲十足。

白水小饺子,也叫白水碎饺子、白水蕞饺子、碎角儿、“白水翡翠珍珠小饺子”,在陕西方言中,碎,即是小的意思。这种“迷你”饺子,仅有成人大拇指一般大小。一个碎饺子,相当于常规饺子的四分之一。不过,碎饺子虽然碎,却也是有皮有馅、有模有样,甚至还有掐着花边的。

碎饺子的饺子皮是用上等小麦精粉和成面擀制而成,饺子馅的主料是白萝卜,辅之以白菜、胡萝卜、豆腐、海带末、黄花菜、五花肉等,调味加入盐、菜籽油、花椒面等拌制而成。

碎饺子经过捏制、水煮,盛出装碗,浇上一大勺用豆腐丁、木耳、葱丝烩制的汤臊子,最后根据进食者的口味,调入油泼辣子、蒜泥、香醋、香油、葱花、香菜等等。一碗面、菜、汤,三合一,色、香、味俱全的白水碎饺子,便足以诱人食欲,让人馋涎欲滴。

赤水扯面,这款面食经过华州人的代代传承,已经成为陕西面食的代表之一。如今赤水扯面早已走出华州,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人气面馆,历来有“东府佳肴”“华州魁首”的美名,是华州人在美食界的一面旗帜。

赤水扯面是受大众认可的美食,之所以在三代人的手里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主要是因为最传统,最健康的制作方式。

赤水扯面以其劲道光滑,入口爽滑,口齿留香,形成了口口相传的绝妙口碑。扯面煮熟之后,还需几道配料,但其中令食客趋之若鹜的,是祖传多年的传统臊子,特制豆腐和七八种调料熬制而成。这就是赤水扯面的经典滋味。

选择赤水扯面这家百年老店,点一份丰盛的扯面套餐,是对味蕾最大的搞赏。一碗普通的赤水扯面,也曾令无数食客不辞路途艰辛,也要一品其美味。

合阳踅面,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渭南代表性面食,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

踅面是用七成荞麦面与三成小麦面混合制作的一种面食。将面饹成大约一个铜圆厚的面饼,然后烙熟,但不能焦黄。然后一张张地摊开,在木椽上晾凉。制作好的踅面条,冬天可以保存十天半个月,夏天可以保存两三天。吃时在开水锅浸泡两分钟捞出,捞到碗里,加入少许粉鱼,调入盐、香醋、葱花、花椒面,再淋上辣椒油及熟猪油,充分拌匀,美味即成。踅面吃起来又绵、又润、又辣,香味浓烈,唇齿留香。

澄城手撕面,渭南澄城的特色小吃。用手撕出来的面和用刀切出来的面在味道和口感上有所不同。撕出来的面更有弹性,吃着爽滑有咬劲儿,煮熟的面呈微透明,色泽鲜亮。

澄城手撕面原名“撅面”,现名“手撕面”。所用面粉源自关中小麦,自己加工面粉,不添加任何增白剂,麦香淳正,妥妥的绿色面食。

制作手撕面,宽窄粗细都可以自己掌握,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变化。手撕面可以做成牛肉汤面、麻辣面、打卤面、炸酱面、凉拌面、各式炒面等。炒面如尖椒肉丝炒面、鸡蛋火腿炒面、鱼香肉丝炒面等十多种炒手撕面的做法。

面辣子,蒲城以及关中渭北一带,地道的农家饭,大多数时候都是与蒸馒头同做、同吃。辣椒面用量都是按照各家口味的轻重而搭配,葱蒜是最重要的提味料,相对要多放。调料放进去以后要浇上一勺滚烫的热油。再加面粉和开水进行搅拌,变成一盆辣椒面糊,然后加入粉条、豆腐以及各种应季菜类,可以不考虑食材属性而随意搭配,同时也印证了面辣子的民间来历。

蒲城人最爱的一种吃法,面辣子一定要就着刚出锅的热馒头。馍馍掰成块,泡进面辣子里,裹上面辣子一起吃,便有了另外的口感和味道,让馒头吃法也变得别具一格。面辣子虽然过于简单随性,但却融入了蒲城、乃至关中渭北一带老百姓的味觉记忆。

蒲城面辣子不仅是农家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历代蒲城人的思乡味道,它是老辈人原始生活的记载,历代蒲城人的饮食习惯。

临渭南七饸饹,渭南市临渭区南七乡农民白学林,1982年在渭南市开了一家荞麦饸饹馆,起名叫“南七荞麦饸饹”。因为其祖辈就以卖饸饹为营生,所以白学林做的荞麦饸饹,美味可口,十里飘香远近闻名,很多顾客专门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

南七饸饹的做法主要有四,一是用料讲究,南七饸饹所用的面为荞麦面。荞麦在所有谷类中堪称最有营养的食物。二是和面独特,和面选用富平县青石加工制作成的食用石灰水,制出来的饸饹特别筋道。三是醒面和制剂严格,和面要用手工揉压,直至表面光滑。四是压制和熟化方法传统,饸饹是用乡下传统饸饹床子压制而成,饸饹的压制和熟化为一体作业,面剂子上饸饹床子,压成条直接落开水锅汆煮至熟。

南七饸饹的吃法多样,有凉调、热汤、油炒、干拌等。热汤又主要分为肉臊子和素臊子两种。其实饸饹的吃法没有优劣,最好是根据个人喜好和季节来选择。吃过才能真正体会到那辣子的香辣,芥末的呛人,臊子的浓香,饸饹的筋道等特色。南七饸饹料真,形好、面筋、味香、色艳等五大特点。

驴蹄子面,富平传统面食,因形状酷似驴蹄子面而得名。吃到嘴里面筋可口,油泼辣子的香混着炒韭菜和肉臊子。老碗中拌着千年流传下来的面食,爽滑立口,顶饱耐饥。一碗下肚,老秦人的豪气油然而生,秦人的剽悍也在这碗面里表现地淋漓尽致。吃富平驴蹄子面,吃的不仅仅是味道,他也代表着富平人的朴实,豪爽与大气。

大荔炉齿面,曾被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报道。

炉齿面的原料有面粉、五花肉、笋瓜、油炸豆腐等,据说食材多达21种,主要是把和好的面团揪成剂子,再将剂子擀成椭圆形的薄片,然后对折,在折痕处每隔四分宽,用刀切成连刀条。煮熟盛碗,浇上臊子,就成了一碗特色鲜明的大荔炉齿面。其面薄、柔滑、筋道、味浓而辣香。

炉齿面好不好,臊子也很关键。做臊子需要先把菜油烧至七成热,下葱段煸出香味,再下五成熟的肉丁快速翻炒,然后依次下豆腐丁、油炸豆腐丁、笋瓜丁、盐、咸面酱、酱油、五香粉,并加水烧开,加入泡发好的黄花、木耳、粉丝等制成“汤臊子”。再将鸡蛋摊成蛋皮,切成小块,与香菜段、蒜苗片等制成“花臊子”,则更为精细。炉齿面加入臊子和各种佐料,顿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让人毫不客气的大快朵颐。

韩城羊肉臊子饸饹,韩城宴席上必点美食。羊肉臊子饸饹店家或摊子通常会支两口大锅,一锅烧热水,一锅烩羊肉臊子汤。将鲜饸饹在热水锅中汆一下回热,放入大碗里,再浇上另一口锅里的热羊肉臊子汤,调上香醋,放点咸韭菜段、葱花,就可以上桌享用了。

韩城的羊肉臊子饸饹细长绵软,臊子酥烂浓醇,入口麻辣宜人,回味芬芳隽永,香中透鲜味美,油香爽口不腻。

渭南十大名面大家觉得怎么样?渭南还有很多特色美食,打卡渭南,不容错过的美味!欢迎大家留言讨论,点赞关注不迷路,这里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美味!不要错过哦!


小马食途
这里总有不一样的美食等着你来发现、等着你来品鉴,不要错过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