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美丽乡镇风景如画。
“入户联心”齐齐发力 扮靓乡村新风貌
如何绘就绿水青山、百姓幸福的绿美画卷?今年来,汕尾全市以“入户联心”活动为契机,干群齐心协力助推“绿美汕尾”建设,让汕尾的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虽已到冬季,行走在汕尾各乡镇,却见绿意盎然。在各户人家的庭院里,被主人精心修剪后的草木充满生机,不少人家还摆放上各式精致的盆栽。美丽庭院交相辉映,整个乡村如诗如画。
去年以来,汕尾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进“百千万工程”,动员广大群众成为“百千万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受益者,有效地将群众力量转化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础动能。
红海湾联户人员向村民了解“四小园”种植情况。
全市深入落实乡村绿化“三件套”工作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赋能绿美建设。通过“入户联心”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爱绿、植绿、护绿”,动员乡贤以捐资捐物、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乡村绿化,社会力量在“绿美汕尾”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去年举行的第三届汕尾发展大会上,乡贤龚俊龙再一次作出善举,毫不犹豫一掷千金:“家乡甲子镇的所有绿化苗木我全部包了!我首期捐赠价值1500多万元的绿化苗木。”他认捐了甲子镇全域种树绿化项目,为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出了一份力……而龚俊龙这样的乡贤在我市并非孤例,还有红海湾开发区吴利翰与吴利勋兄弟等乡贤,从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我为家乡种棵树”,他们一直在行动。此外,在联户人员的宣传下,群众与党员干部一起植树护绿,打造了一批批主题林和各地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
城区联户人员向群众赠送盆栽,助力”美丽庭院“建设。
据统计,在“入户联心”工作法的助力下,全市乡村绿化植树量逾170万株,植树总量居全省第二;全市全面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打造了4410个示范点,庭院美绘就乡村美,营造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生态乡村环境。
“入户联心”创强培优 焕发镇村新活力
“入户联心”在推进乡村“美丽经济”中打开了新局面,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了乡村振兴。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确保基层有资金办事、有人干事,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也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近两年,全市各地在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上进行了许多实践探索。围绕飞地抱团、村企合作、盘活资源、三变改革、能人带动、强村公司6种模式,联户人员用“大白话”向群众讲清楚清产核资、土地资源流转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路径,并广泛开展群众组织和思想动员工作,引导“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助力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乡村CEO”人才队伍,形成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的生动局面。
城区联户人员走访居民,聆听意见和建议。
以陆河县正大村为例,该村联户人员通过落实“每月遍访”,主动与群众“交朋友”“结亲戚”,平时和群众“见上一面”“聊上几句”掌握民情民意、拉近干群关系,当开展工作需要群众配合时便有了落脚点、切入口。联户人员走访时发现,正大村百香果种植面积小、产量低。经过每周“联心工作室”的碰头会商议,联户人员认为想要进一步扩产提质,推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势在必行。随即,联户人员通过入户同村民拉家常、讲政策、算收益、比效益,为大家算好经济账,让村民充分了解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的好处,并向村民展示流转土地进行特色产业种植的成功案例,增强大家的信心和积极性。“土地流转给大户,我还可以参与种植,既当‘老板’,又当‘员工’,比我自己耕作要好!”在入户联心工作小组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的思想实现了从“要我流转”到“我要流转”的转变。当前正大村百香果种植面积已增至30亩,亩产高达2000多斤,真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效益。
“入户联心”走深走实 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入户联心”在深化基层治理上着力解决疑难杂症,亦成效显著,有效保障了社会稳定和谐。
汕尾把“入户联心”作为激发“1+6+N”力量的关键一招,凝聚合力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预防处置到位。依托综治中心总平台,联户工作小组充分发挥“咸茶议事会”“集中走访日”以及各类调解中心作用,推动联户人员与群众同坐“小板凳”,面对面、心贴心解决矛盾纠纷。据统计,今年各级综治中心线下共受理基层矛盾纠纷1698件、化解1616件,化解率95.17%。
城区联户人员向群众宣传惠民政策。
全市各镇(街道)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以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赋能“百千万工程”。结合健全平急转换和群防群治机制,在防雨防汛、抗击台风、应急维稳等突发事件中,联户工作小组推动联户人员沉到基础联系单元,“脚板沾泥”走进群众家里,拉网式排查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危险区域等,及时捕捉基层风险“弱信号”。同时,将“入户联心”活动和乡村治理积分制相结合,通过采取“赋分”“评分”“用分”的方式,按照“易操作、可量化、可执行”的原则,设定基础性积分、日常性加分及处罚性扣分三大类22小项积分评比内容,让村民的言行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引导村民把“村里事”当成“家里事”关心解决,让村民从“一旁看”转变成“一起干”,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
如海丰县海城镇建立“夜谈悦好”机制,让群众通过“夜谈”形式,把矛盾纠纷、困难诉求、期盼建议等反映出来,再汇集多方力量,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闹心事、堵心事、揪心事,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社区氛围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