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 非遗文化(二)】国家级非遗之西秦戏

民生   2024-11-23 20:30   广东  




汕尾有着丰厚的文化艺术蕴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30项、市级75项,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在这里,闽南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交融汇合,让我们一起了解汕尾9项国家级非遗: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陆丰皮影戏、汕尾滚地金龙、麒麟舞、河田高景、甲子英歌、汕尾渔歌。


西秦戏,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汕尾市、潮汕地区和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西秦戏初考系明末西秦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后,在保持其本腔基调的前提下,根据其正线声腔特点,吸收了西皮、二黄声腔及小调等,形成了别具风格与特色的西秦戏剧种。2006年5月20日,西秦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觅西秦腔特质


明末清初,广州方言地区及潮汕闽南语地区,都有西秦戏流行。一路从湖南、湖北传入,一路从江西、福建传入,故西秦戏有上、下路之分。清乾隆元年(1736年)以前,西秦戏已在广东广为流传,其曲调有正线、西皮、二黄、小调四类。正线是西秦戏的本腔,内分二方(也叫二番)、梆子两类,二方分慢、中、紧板,十二段、导板等板式,子分平板、三股分、梆子、巴山反等板式。正线声腔共有14个板式,男女分腔有22种唱法。其西皮、二黄声腔共有22个板式,男女分腔有35种唱法。伴奏乐器有头弦(俗称“硬子”)、二弦、三弦、月琴,俗称“四大件”。



西秦戏音乐为何男女分腔?据西秦戏国家级传承人、被戏剧界称为通台老倌的严木田先生说,西秦戏声腔高亢、雄浑、激昂、抒情、活泼兼而有之,其音高少说也有14级,故男女必须分腔,并男声以真嗓为主,假嗓为辅,女声以假嗓为主,真嗓为辅,才能把曲唱得最好。



西秦戏植根汕尾市海陆丰之后,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西秦戏的唱、白沿用桂林官话,曲文也典雅大方,加上艺人们不断学习当地兄弟剧种和民间艺术的长处,故而渐发展成为一个别具风格与特色的地方剧种。



从唱腔上看,西秦戏与西北地区的秦腔有“血缘”。其西秦之名,就有可能与鲜卑人在甘肃黄县建立的西秦国有关,因为西秦戏本腔正线声腔与西秦国(甘肃陇东地区)的陇东腔有相近之处。



西秦戏艺术风格


西秦戏中留存着古老剧种西秦腔的艺术因子,是清代地方戏曲声腔传播流变的活证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在西秦戏的主要声腔正线调,是早期西秦腔的遗声遗调,流行至今的正线剧目大部分传统剧目皆普遍被保留在秦地诸剧种之中。西秦戏的“四大弓马”戏,每本四出,颇类似元杂剧的剧本体制,俗称“四出连”。



西秦戏表演风格豪放雄壮,长于表演慷慨悲壮的历史故事戏,唱做俱佳,擅武功戏,武打技巧取法南派武功,宗支少林,历代名人辈出,传承了不少特技表演,如落马锏、落马金枪、杀千刀、企公仔架、耍交椅花、卷佩旗、屈脚坐走、蜈蚣走等。



此外,西秦戏的脸谱十分丰富,常用的脸谱有100多个,代表性脸谱也有30多个。在色彩上,西秦戏主要用红、黑、白、青、绿、黄等颜色,其颜色的含义与传统戏曲色彩含义一样:红表示忠良,黑表示刚直,白表示奸诈等。在脸谱分类上,吕匹将西秦戏分为八类,即花面、毛面、面截、奸臣面、一画面、三块瓦、鸟屎面和特种面。




代表剧目


西秦戏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龚克己》《三官堂》《宝珠串》《贩马记》等“四大弓马戏”,《打李凤》《棋盘会》等“三十六本头戏”,《斩郑恩》等“七十二提纲戏”,《回窑》《葛嫩娘》《赵氏孤儿》《游西湖》等剧目也深受观众欢迎。


END


来源:汕尾日报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美丽红海湾
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政务信息权威发布,便民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