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特色展示 |奋力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教育   2024-10-20 21:25   吉林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奋力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内涵式

高质量发展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要求,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心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大刀阔斧推进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独具吉大特色的专业建设体系。



一、着眼优化结构,构建合理专业布局

      坚持需求导向,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吉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管理办法》,按照“顶层设计、规范设置,合理布局、动态调整,扶优扶强、办出特色”的原则,优先发展学术实力强、国际合作广、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专业,缩减规模大、就业难的专业,改造优势不明显、特色不鲜明的专业,撤销师资力量弱、教学条件差、学生和用人单位评价低的专业。2023年,学校撤销了3个专业,停招了18个专业,将学校招生本科专业由140个调整至121个,推动专业结构由“以量谋大”向“以质图强”转变。

      同时,积极推进“四新”专业建设。在新工科建设中开设智能制造工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在新医科建设中开设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在新农科建设中积极推进生物育种科学专业设置,在新文科建设中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古文字学等专业,探索构建学科交叉、特色明显的本科专业体系。据悉,2017年以来学校新增16个本科专业,其中,特设专业13个,国控专业1个;2024年拟新增2个本科专业。

      近年来,学校累计获批88个国家级、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推动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积极探索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修读非本专业类课程不少于6个学分,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瞄准全球重大科技问题,整合文理工医经管法各学科专业和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资源,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多类型的“跨学科-贯通式”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立足于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成立了“唐敖庆理科试验班”和“匡亚明文科试验班”,文理并重,一体两翼。涵盖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考古、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九个学科方向。建立“黄大年”“李四光”“饶斌”“吕振羽”“白求恩”“徐华清”“王湘浩”等7个试验班。最终形成“2+7”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孵化“匡亚明文史试验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聚焦卓越人才、复合创新、行业精英、国际人才等特色领域,开设涉外法治、PPE、生物育种等10个专业特色班;创建“清晏学堂”,打造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智能与数据计算、外科药学、新媒体运营等49个“微专业”建设项目。2024年,17个“微专业”建设项目正式开班。



      传承“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育人传统,修订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召开多轮次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推进《吉林大学2022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24年修订)》的修订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规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修订、管理与实施,积极推进修订《吉林大学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三、健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助力专业人才培养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校将人才培养工作和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制定实施《吉林大学本科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工作方案》,用好本科专业信息大数据,对社会认可度低、报考率低、就业率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条件不足的专业予以重点关注,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推动学科专业更加关注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实现专业的主动动态调整。

      组织召开人才培养成效与用人单位反馈大型对接会,通过打造优势专业群、加大新兴学科专业建设、优化调整专业、动态调整招生计划、健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分梯度就业指导等举措,使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坚持专业评估,

共筑高质量保障体系

      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积极推进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核心的校内评估,实现专业评估、设置、优化、调整,退出常态化。大力推动工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0个专业通过国家级工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学校研制开发“专业建设质量综合性评价指标”。通过构建专业受欢迎度、师资队伍、教学成果、育人成效、就业质量等指标体系,构建多元专业矩阵图,实现专业发展全景描绘,生成专业画像,为专业调整、评估和建设提供多维评价依据。



五、总结

      在深化教育改革与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学校以专业建设为立足点,通过优化专业布局、供给侧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吉林大学专业建设体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发力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范式。以“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为助力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以专业评估为切入点,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面向新时代,吉林大学将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吉大力量和吉大智慧。

供稿 | 教务处

编校 | 张宏伟

审核 | 张斯琦

吉林大学
弘扬主旋律,反映新动态,展示新风貌,服务吉大人
 最新文章